-
1 # 張賜宏
-
2 # 史海浮沉一月明
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歷代王者不可勝數,在秦朝之前的帝王很多已經難以考證了,而從秦國開始,後面的帝王也有許多,各類政權的帝王們算下來超過400位。
作為帝王,陪葬必然相當豐厚的,因此也引來了大量盜墓者的覬覦,因此不少皇陵都被掀了個底兒朝天。饒是如此,還有部分帝王陵墓至今都未能沒有被髮掘。
對於始皇帝來說,雖然早已將他的墓葬的位置確定了出來,甚至都已經挖開了一部分,但是他本人的墓室到底在哪裡,依舊沒有確定,現在我們只不過是挖開了一些大坑,找到了許多兵馬俑等東西而已。
還有成吉思汗的墓葬,我們知道在內蒙古是有這樣的一座墓,還世代有人在那裡守衛,但是究竟裡面有沒有他的遺體,這個還真不好說。很多人認為這是一處衣冠冢,但如果這裡不是他的埋骨之地,他的真身又在何方呢?因為不能進去挖一遍,所以他的墓葬也成了一個懸念,和沒找到一樣。
其實歷史上的這種疑似帝王墓葬的帝王很多,比如在三國時代的劉備,他在死後據說運回了都城,但是實際上究竟運回去沒,這個還不好說,當時的氣溫那麼多,回去豈不是臭了?但是留在成都的陵墓,又一直沒有人挖開,所以這是不是真的墓葬,還不知道,也許只是埋了他的兵器。
有一些墓葬的埋葬位置很難讓人想到,比如劉禪是蜀國的君主,死後卻被埋在了洛陽。雖然說當時國滅了,但是洛陽畢竟是埋葬歷代君主的地方,而且曹家也埋在那裡,把劉禪安排在這裡,算怎麼回事呢?這樣的安排,就導致了我們對一些墓葬的墳墓,有了更多的疑惑,有的皇陵發現了也和人對不上號。
這些是找到了墓,但是不能確定裡面有沒有他們屍首的,還有一些皇帝,似乎就從地球上消失了,很難尋找到他們的陵墓。比如西漢的末代皇帝劉嬰,他受到王莽的長期囚禁,什麼都接觸不到,貴為皇帝,卻和野人無異。後來他被人殺死,隨便丟棄,埋在哪裡就成了一個謎,也許直接隨便丟棄也說不定。
再比如東漢末年的劉辯,他登基沒多久,就被董卓廢掉,後來又被害死。兄弟可憐他,於是就下令讓人把他埋進了太監的墓裡面。那埋進了這裡面,因為當時沒什麼規格,早已無跡可尋,這位帝王的陵墓多半是找不到了。
不過從秦國開始的皇帝,很多都是能找到的,比如秦朝的兩位皇帝都在西安周邊地區,而西漢的皇帝們可能是覺得這裡風水好,也葬在了這裡。到了東漢,劉秀埋在了洛陽,後人以及曹魏都是埋在這裡的。甚至是到了西晉,幾個皇帝也都是葬在洛陽的附近。直到東晉開始,這才一下子南遷到了南京,在這裡埋葬。後世的皇帝們也和前朝差不多,都有固定的帝王墓葬群,所以很好找,一般都能找到,就是一些墓選擇擺著,就是不挖而已。
其實有的墓也許國家還沒發現,早就已經被到盜墓賊給盜光了,比如清裕陵就是這樣,一旦滿人不再強勢,就遭到了盜掘,所以一些帝王的墓葬其實早被盜光了,後人也就無緣再見了。
-
3 # 小馬談古今
中國歷史上至今尚未發現的帝王墓穴有哪些?
1、周代歷代天子的陵墓
2、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墓現在在成都武侯祠內,可能是假的。
3、遼、金代帝陵記載的不多,找到的比較少。
4、元代歷代帝王的陵墓沒有找到。內蒙古建有成吉思汗陵,但顯然是個紀念意義的建築。
明確找到或者成規模的:秦陵、漢陵、唐陵以及隋文帝的楊陵,大都在西安咸陽地區。秦二世胡亥墓在西安市區內。唐朝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 宋陵,在河南鞏義地區,南宋的在杭州紹興地區 吳越王墓在杭州地區 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在南京紫金山,孫吳大帝孫權陵也在那裡。 清東、西陵在河北省,努爾哈赤、皇太極陵在遼寧省(遼陽、瀋陽) 。
-
4 # 翰林冷知識
考古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還有多少帝王墓沒有被發現?
最近的三星堆大禮包,把考古行業推上了熱搜。隨著無數帝王將相的陵墓被髮掘,考古工作者讓我們看到了祖先們的生活點滴。
那麼,在考古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還有多少帝王墓沒有被發現?
▲清西陵
目前大多數已經發掘的帝王墓,有幾個特點:有文獻可依、數代相臨、年代越近越容易發掘。比如明十三陵,《明史》、《明實錄》等文獻史料均有詳實記載,而且一經發現,就是十三位皇帝的“天團”集中模式。
所以,至今沒被髮掘的帝王墓,也有幾個反向的特點:分散、年代久遠、記載過少。
▲清東陵平面圖
根據這幾個特點,就可以捋出那些至今仍沒被髮掘的帝王陵了。
首先就是三皇五帝的陵墓。那個時候的帝王,基本都是半神話故事,史料很少,魔幻性略強,他們的墓基本沒被髮掘,而且以後被髮掘的可能性也很小。
第二是夏朝帝王的陵墓。真正意義上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關於夏朝的記載,就是大多出自於商朝的甲骨文。
不過夏朝的帝王墓,至今還沒有被發現。
▲清昭陵
第三是商朝部分帝王的陵墓。商朝大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在第十九代商王盤庚之前,商朝處於不停地遷都之中,前十八代商王的陵墓也一直沒有被發現。
後來盤庚遷都至殷(今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一帶),之後的商王墓集中在安陽洹水以北,武官村與侯家莊一帶。今天安陽市著名的5A景點殷墟,就是原來商朝遷都之後的都城。
▲乾隆裕陵
第四,周王墓是否已經發掘爭議較大。周朝與商朝相似,不封不樹,定位難度極大。確實免去了盜墓的煩惱,但是考古學家也是一臉懵。在洛陽一帶有大量高規格墓葬發現,但是否為周王陵,學術界爭議極大。
▲明十三陵
第五,五代十國墓葬。五代十國是大亂世,朝代更迭之快令人咋舌,好多帝王甚至還沒來得及建陵,就已經被新任皇帝幹掉。
還有好多王陵也是建得匆匆,很多至今都還沒有找到。
▲明孝陵平面圖
第六,元朝無墓葬模式。作為草原上的民族,成吉思汗家族的墓葬模式與中原差異極大。
以成吉思汗本人為例,在其病死後,秘不發喪,靈柩秘密運回,沿途遇到外人就直接殺掉。選擇合適的地點後,深埋不建陵,萬馬將挖出來的土踏平,與周邊環境無異。
然後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殺死。來年再帶著母駱駝來,母駱駝在哪裡停下後悲嗚,哪裡就是墓地。
等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知道墓地在哪裡了。
“諸將奏柩歸蒙古,不欲汗之死訊為人所知,護柩之士在此長途中,遇人盡殺之……葬後周圍樹木叢生,成為密林,不復辨墓在樹之下。”(《多桑蒙古史》)
▲華龍皇家陵園
元朝之後的墓葬就被大家所熟知,明墓主要在明孝陵和十三陵,清墓主要在關外三陵、清西陵和清東陵。
以上。
-
5 # 歷史巴
中國歷史上稱的上帝王的大概有421位!
他們在去世後,都會被埋進專門建造的陵墓裡,以防止盜墓和破壞!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一些陵寢被後人發現並保護了下來,有一些雖然被發現了,但也遭到了破壞,其中,還有一些至今下落不明!
到底哪些帝王的墓葬還沒有被發現呢?
三皇五帝的墓葬,因為時間太久遠,距今已4000到6000多年,加之記載有限,所以,至今仍然以傳說示人。包括陝西黃陵縣的皇帝陵,雖然《史記》記載黃帝是埋葬在這,自秦開始歷代帝王也舉行祭祀,但因為沒有史料加以作證,所以,黃帝陵只能是象徵,卻不能說成是皇帝的陵寢!
夏朝帝王的墓葬!至今也只能是傳說。因為,關於夏朝的記載太少,只能從商墓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一些記載。所以,關於歷史上有沒有夏朝,至今還存在著爭議。更何況墓葬了!
商朝帝王的墓葬!盤庚遷都之前,商朝的18位帝王的墓穴,至今沒有找到!主要原因就在於商湯去世後,商朝發生了九世之亂,導致商朝帝王頻繁遷都,至盤庚遷都之前,商朝已遷都了8次。加之,對於這段時間的記載也少之又少,所以,導致這18位帝王的墓葬至今下落不明!
雖然,盤庚遷都殷之後便固定了下來,也在殷墟(現安陽)發現了商墓葬群,但因為挖掘的文物資料有限且不能證明墓葬的主人,所以,盤庚之後的12位商帝王墓,至今也沒有找到!
西周帝王墓!雖然,在陝西咸陽市北5公里的周陵鄉崔家村南發現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墓,但因為出現了爭議,所以,這兩個墓穴還不能確定就是這兩人的墓!具體爭議是,在陝西寶雞和戶縣發現了很多西周的文物,且這裡還是周文化的發源地,所以,部分史學家認為,周文王,周武王應該葬在這裡,而不是咸陽!
東周帝王墓!自周武王之後,西周各王以及東周各王的墓都沒有被發現!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東周之前,夏商周的墓葬文化還處於不封不樹的傳統!就是說墓的上面不封土,周圍不種樹!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葬,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周易·繫辭下》
比起秦始皇以後依山傍水的埋葬風格,這樣的方式,更容易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滅跡!
第二,周朝隨著西周之後,就基本處於名存實亡了,只是象徵的還是天子,大權早已落入了各個諸侯手裡,所以,各個諸侯的墓都比周天子的墓闊氣,比如齊桓公的墓不僅大,還保留至今!而周天子墓卻下落不明!
秦國帝王墓,漢朝帝王墓,三國帝王墓,晉朝帝王墓,基本都被發現了!
這是因為自秦始皇后,帝王的埋葬風格就變了,就是我前面說到的依山傍水的風格,不僅不容易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滅跡,還不容易受到破壞,像秦始皇的墓,至今都是中國的文化瑰寶!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十六國帝王墓!基本都沒有保留下來!有三個原因,第一,政權更迭太快,大部分只維持了二三十年,像西秦只維持了15年就滅亡了!第二,十六國大部分由少數民族建立,比如匈奴、鮮卑等,這些民族建立的政權,都帶有掠奪性,而且他們的文化體制還保留在原始社會!所以,他們的墓葬文化不會像中原一樣依山傍水,而是採用"替埋"的辦法,不起墳!第三,受五胡亂華的影響,很多漢人的墓穴都遭到了破壞,包括由漢人建立的政權,這些帝王的墓也無一倖免被破壞!
南北朝帝王的墓,基本都被發現了,包括北方建立的政權!比如北魏,北周,他們雖然也是少數民族,但在經歷十六國的動盪後,他們明白了,漢人文化是代替不了的,所以,從建立政權後,他們就學習漢人文化,包括墓葬等,因此,北魏,北周等帝王的墓基本和漢人帝王的墓差不多,都留了下來!
南方政權不用說了,他們本來就是漢人,都是自西晉動亂後,跑到南方的!所以,他們的墓葬形式沒改,也因為沒有遭受五胡亂華而把墓葬破壞了,都保留了下來!
隋朝帝王墓,唐朝帝王墓,宋朝帝王墓,明朝帝王墓,都已經被發現!
究其原因有三點,第一他們都是漢人政權,墓葬形式一樣,而且這幾個朝代都曾經歷過盛世,對於墓葬的規模以及建造都頗有經驗!
第二,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墓葬的保密以及防盜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因此,被破壞的難度也更大!
第三,就是時間近,這樣被發現,保留下來的機會就更大!
金朝帝王墓,遼朝帝王墓,西夏朝帝王墓,清朝帝王墓,這幾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墓穴也都被發現了!
究其原因,和我剛說的這三個理由一樣,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們雖然是少數民族,但基本和北魏一樣,都學習漢文化,因此他們的墓葬形式和漢人政權基本一樣,也就保留了下來!
元朝帝王墓至今一個都沒有發現,這是因為元朝的墓葬習俗沒有學習漢人文化!儘管元朝在中原統治了98年,但他們仍以蒙古族習俗下葬,其保密程度十分嚴密,就連關於墓穴的隻言片語都沒有流傳下來,更別說墓葬在哪了!
五代十國的帝王墓,基本都被發現了,只有一小部分沒有發現,究其原因就是執政時間太短,還沒來的及下葬,就被滅了!
-
6 # 李柒夜
歷史上沒被發現的帝王陵還有很多。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王朝最早可至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先秦以前的帝王,上古王者,數量就有很多,只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就有一百多個。自秦朝後,君主稱皇帝,歷史上的皇帝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有著1000多位。而墓葬制度最早可以到原始社會早期。早期墓葬比較簡單,墓中隨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歡和使用過的物品。隨著社會制度的發展,墓葬制度也有著嚴格的階級和等級的差別,王和各級貴族的墓規模越來越宏大,隨葬品也越來越豐富、精美。
上古帝陵
三皇五帝在不同的資料中記載也不同,三皇有燧人、伏羲、神農、女媧、祝融、黃帝、知生氏,五帝有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雖然在不同書中排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上古時期有名的帝王。
三皇五帝屬於上古時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關於他們的記載主要在神話傳說。在全國有很多關於這些上古帝王的陵墓,燧皇陵、太昊陵、媧皇宮、少昊陵、顓頊陵、顓頊墓、堯陵、舜帝陵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後世紀念這些遠古帝王,感念他們的功德所造的。其實,這些倒並不一定是他們的陵墓,我們附近就有媧皇宮,是北齊時期建造的。
再說最為人所知的炎帝、黃帝,他們的帝陵在各地有很多。《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 “黃帝崩,葬橋山”,這是關於黃帝陵的最早記載的記載。陝西黃帝陵就是《史記》中記載的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歷代帝王都在此祭祀黃帝。只是黃帝陵真實在哪裡一直有著不同的說法,還有河南靈寶、甘肅慶陽、北京平谷、山西臨汾、河北涿鹿等地也有著黃帝陵。晉代的《帝王世紀》記載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其實炎帝的活動範圍很廣,炎帝陵主要有四處,陝西寶雞炎帝陵、山西高平炎帝陵、河南商丘炎帝朱襄陵、湖南炎陵炎帝陵。
夏商王陵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由於有關夏朝的史料十分少,甚至很多歷史學家否認夏朝的存在,但是隨著二里頭遺址的發掘,這裡被認為應該就是夏朝遺址。夏朝的開國帝王是大禹,末代君主是夏桀,歷經17位君主,期間還有後羿、寒浞篡位。在夏朝這些帝王中,浙江省紹興市有後人紀念夏朝奠基者大禹的大禹陵,河南周口太康縣有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第六任君主少康的太康墓、少康陵。至於其他王陵,由於年代過於久遠,資料匱乏,基本不可考證。
商朝是歷史上第二個朝代,也是中國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開國君主是商湯,末代君主是帝辛,有30位君主。從商湯立國到盤庚,有十九位帝王,這些帝王陵墓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至今也沒有發現。盤庚遷殷後,商朝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陽洹水以北,武官村與侯家莊一帶的王陵區發現有十幾座王陵,但是由於資料不足,不能夠考證它們各自的墓主。商朝主要的王陵有商湯王陵,不過湯陵在各地有多處,經考古河南偃師湯王陵或許是商湯真正的王陵,此外河南淇縣朝歌鎮有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的紂王墓。
西周東周王陵
周朝的奠基者是周文王姬昌,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周幽王時期犬戎殺死幽王,西周滅亡。西周滅亡後,諸侯擁立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繼位為周平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建立東周。
西周帝王的王陵,根據考古在周王朝的發祥地周原及岐邑一帶。自周平王東遷定都洛陽,東周的帝王全部葬在洛陽,但是因為年代已久,墓主很難確認。
根據《周易》、《漢書》記載,周朝王陵不封不樹,既沒有封土堆,也沒有種植樹木作為標誌,很難尋找。另外,周朝歷史久遠,資料也是極其有限,就像稱王二十一年的周攜王,《史記》竟然一字沒提,所以王陵很難查詢。
春秋戰國王陵
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開始衰微,只有著一個天下共主的名義,諸侯紛爭時期到來。東周的前半期是春秋時代,這時期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爭相稱霸,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後, 進入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有著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春秋五霸在不同記載中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鄭莊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人。戰國七雄則是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國家,秦、楚、齊、燕、趙、魏、韓,此外還有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國家。
在春秋戰國這段大分裂時期,帝王君主有上百人。雖然這段時期雖然戰爭不斷,但是王陵的修築還是不可少的。山西省曲沃縣有晉國王陵,山東有田齊王陵,其中有二王冢(齊桓公、齊景公)和四王冢(齊威王、宣王、湣王、襄王),河北邯鄲有趙王陵,甘肅隴南地區有秦國王陵,河南新鄭有南韓王陵,北京地區有燕國王陵,湖北紀山鎮有楚國古墓群,河南省輝縣有發現魏王陵,浙江省紹興市有印山越國王陵,江蘇蘇州有吳國王陵,其中著名的有閶門外虎丘山下劍池水中的吳王闔閭墓。此外還有宋國王陵,中山國王陵,鄭王陵,衛國王陵等等,雖然有一些考古發現,不過仍然有很多王陵沒有找到。
秦漢帝陵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創者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自秦朝開始,皇帝開始設計修築規模龐大的陵墓,這以後的帝陵也不像以前那樣不封不樹無處可尋,變得很顯眼,不過卻有人守衛。
秦朝歷經兩世,秦始皇死後葬在陝西西安驪山北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秦二世胡亥被趙高逼殺後,也是葬在陝西西安。秦朝在秦二世死後,秦王子嬰即位,在位僅四十六天,後來被項羽所殺,據考證子嬰墓可能是秦始皇陵西側的一座中字型墓葬。
秦朝末年,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十八個諸侯。實際上項羽已經是名義上的皇帝,在《史記》記載中也是把他收錄在帝王傳記的本紀中。垓下之戰後,項羽烏江自刎,屍首也被五個人搶去。項羽死後,魯地仍不投降,劉邦派人拿著項王的頭給魯人,魯地父老才投降。後來劉邦又按照魯公封號的禮儀把項羽安葬在谷城,就是山東泰安的霸王墓。
秦末天下大亂時,秦國大將趙佗割據嶺南,建立了南越國。南越武王趙佗非常能活,活了一百多歲,不過他的王陵卻是沒有發現,據說可能在越秀公園。南越國第二任君主趙眜是趙佗的孫子,他的王陵就是廣東廣州的南越王墓。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陵墓也位於廣州,據說被孫權派人盜掘。
劉邦打敗項羽後建立漢朝,又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的帝陵都在陝西西安、咸陽一帶, 有劉邦父親的萬年陵,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惠帝的安陵、漢文帝的霸陵、漢景帝的陽陵、漢武帝的茂陵、漢昭帝的平陵、漢宣帝的杜陵、漢元帝的渭陵、漢成帝的延陵、漢哀帝的義陵、漢平帝的康陵,還有江西省南昌市漢廢帝劉賀的海昏侯墓。
西漢之後並不是東漢,而是新朝。王莽篡奪漢朝後,建立新朝,存在15年,被綠林軍推翻。新朝滅亡後,王莽被亂軍所殺,頭顱也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在晉朝時因為失火被焚燬。《陝西帝王陵》書中說,王莽陵應在陝西渭南華陰市紅巖村附近。
新朝滅亡後,劉玄建立玄漢政權,僅存在兩年時間。不過劉玄也有更始陵,在西安霸陵附近。除了更始帝劉玄,還有一個赤眉軍擁立的劉盆子,而赤眉軍曾經盜掘西漢帝諸陵。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定都洛陽,東漢的帝陵基本全部位於河南洛陽一帶。東漢末年,漢獻帝禪位給曹丕,自己被封為山陽公,在他死後魏明帝曹睿以漢朝天子的規格和禮儀安葬了他。漢獻帝的禪陵並沒有和洛陽帝陵在一起,而是孤零零地在河南焦作。
魏晉南北朝帝陵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各據一方。
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去世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曹魏的帝陵在河南,有河南安陽的曹操墓、洛陽魏文帝曹丕的首陽陵、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曹魏的帝陵實行薄葬,曹操的高陵不封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也是在歷代帝王中開了先河。
劉備在亂世中輾轉奔波,最終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劉備的惠陵在成都市武侯祠內,不過有很多人並不認同。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投降後死在洛陽,埋葬在洛陽邙山。
孫吳地處長江外,佔據江東,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吳國奠基人孫堅的高陵在江蘇鎮江,吳大帝孫權的蔣陵在南京,吳景帝孫休的定陵在安徽當塗縣。東吳末帝孫皓投降後,死在洛陽,也是葬在洛陽的北邙山。
三國終歸晉,晉朝短暫統一。西晉經歷四個皇帝,帝陵在河南洛陽的北邙山,有晉武帝司馬炎的峻陽陵,晉惠帝司馬衷的太陽陵,還有追封的司馬懿的高原陵,司馬師的峻平陵,司馬昭的崇陽陵,而司馬熾、司馬鄴都被後趙劉聰所殺,葬處不明。西晉滅亡後,西晉皇族去南方建立東晉,東晉的11座帝陵集中在南京附近。由於司馬懿對墓葬曾立下了“三不”遺囑——不墳、不樹,子孫不拜謁,所以很難確定陵主。不過晉朝帝陵並不難找到,並且都被被對手和盜賊光顧過,由於文物被盜,更加難以確認墓主。
西晉滅亡後,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與南方的東晉並存。這時期其實不止十六國,還有一些小政權。十六國時期戰亂不斷,政權更迭也是比較快,這些政權存在的時間都不長。後趙皇帝石勒的高平陵、石虎的顯原陵在河北邢臺,而其他政權的帝陵雖有名號,但是真實的位置多數不可考。
東晉、十六國之後是南北朝,依然是混亂的局面。南朝承自東晉,由漢族建立,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還有一個西梁。南朝劉宋的帝陵大多位於南京,南齊、南梁帝陵多位於江蘇鎮江丹陽,西梁帝陵則在湖北荊州,南陳帝陵位於江蘇南京,陳後主陳叔寶死後安葬在洛陽邙山。
北朝則是承自十六國,由鮮卑族建立,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北朝北魏前期帝陵在內蒙古托克托縣,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北魏帝陵也定在河南。東魏孝靖帝元善見的陵墓邯鄲市磁縣,西魏元寶炬、文帝的帝陵在陝西富平縣,北齊的帝陵多在河北磁縣,北周帝陵多在陝西富平。
隋唐帝陵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亂世,建立了一個大統一的朝代。隋文帝楊堅的泰陵位於陝西咸陽市,隋煬帝楊廣死後草草葬在揚州,唐朝平定江南後,又以帝禮改葬到揚州雷塘。此外還有隋恭帝楊侑的莊陵,在陝西乾縣。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萬國來朝,強盛一時。唐朝帝陵集中在關中,有關中十八唐帝陵。另外還有末代的兩位皇帝,唐昭宗的和陵在河南偃師,唐哀帝李柷的溫陵在山東菏澤。五代時,關中地區大小唐皇陵幾乎全部被溫韜盜了個遍。
五代十國
唐朝滅亡後,歷史再次走向分裂。中原地區的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政權,中原地區之外存在許多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國。
五代時期的帝王並不算多,帝陵也基本都可以考證。五代後梁朱溫的宣陵在河南伊川縣,在後梁滅亡後,李存勖就派兵發掘了朱溫的宣陵。後唐莊宗李存勖的伊陵在河南新安縣,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在河南洛陽市。後晉石敬瑭的顯陵在河南洛陽,後晉出帝石重貴安葬在遼寧開原。後漢劉知遠的睿陵在河南登封市,後漢隱帝的穎陵在河南禹州市。後周太祖郭威的崇陵、周世宗柴榮的慶陵、後周恭帝柴宗訓的順陵都在河南新鄭市。至於十國政權多數在南方,這些君主的王陵也在南方,大多都有據可靠。
北宋南宋帝陵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北宋有九帝,南宋有九帝。北宋帝王陵集中在河南鞏義,只有宋徽宗趙佶的永佑陵在浙江紹興。南宋帝王陵集中在浙江紹興,宋端宗永福陵在廣東江門市,但是確切位置是個謎,宋末代皇帝的少帝陵在廣東省深圳。
遼西夏金帝陵
遼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帝陵集中在內蒙古、遼寧。
西夏是党項人在西北部建立的朝代,帝陵都集中在寧夏銀川市賀蘭山平吉堡。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統治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朝代,帝陵都集中在北京房山縣。
元朝帝陵
元朝是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早期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忽必烈時期正式定國號元。
自秦漢到宋朝王陵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元朝的墓葬特別神秘,絲毫無跡可尋。蒙古族盛行“密葬”,墓沒有冢,在王族下葬後,用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沒有任何痕跡守靈人才會離開,而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所以到現在也沒有發現一座元朝帝王墓。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有成吉思汗陵,但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明清
元朝末年群雄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徐壽輝也都曾建立政權。這些稱雄一時的帝王也都有陵墓,並且都可以考證。
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建立明朝,這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江蘇南京,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時就修建陵墓,但是朱祁鎮復辟後,搗毀了他修建的陵墓,廢除他的帝號,以王禮葬在金山口,後來明憲宗即位,恢復景泰帝號,將原來的郕王墓擴修為皇陵。除卻這三位皇帝,其餘皇帝的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儲存都是比較完整的。
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帝陵的修築也很是豪華。就算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的崇陵,也是頗為壯觀的。清朝早期努爾哈赤的昭陵和皇太極的永陵在遼寧瀋陽,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組成的清東陵在河北唐山遵化市,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緒的崇陵組成的清西陵在河北保定易縣。相比明朝帝王陵大多儲存的完整,清朝王陵大多被盜。
中國帝王的厚葬制度源遠流長,而且帝王事死如事生,在位期間就修建王陵。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反倒是魏晉時期的薄葬是很少見的。自秦漢以來,墓葬也都是有封有樹,有子孫的拜謁,也有記載,所以多數很好確認,現在也成為旅遊景點。
不過,歷史上的帝王加上追贈的,自稱為帝的,有著數百位。再加上南越、東越、閩越、東甌、高昌、于闐、吐谷渾、渤海國、匈奴、柔然、西域小國等等,帝王更是多達數千,這些帝王的墓葬全部被發現也是很難的。現在沒有被發現的帝王陵主要是上古三皇五帝時代的王陵,夏商周先秦時代的王陵,這些王陵由於年代久遠,不封不樹,資料匱乏難以尋找。再就是元朝的王陵,由於極度隱秘的埋葬方式也是難以找尋。還有就是春秋戰國、十六國時期的一些帝王陵,由於戰亂頻繁,可能都被盜了。
回覆列表
這個數字難於統計。特別是元朝皇帝的,因元朝皇帝的葬儀和其他朝代不同,元朝皇帝死後,是不用棺槨的,也沒有殉葬品。其葬儀很奇特,只是“用木二片,鑿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然後挖一條很深的坑埋入,地面堆土後,再用萬馬蹴平,然後派部隊守著,等到青草長成,看不岀痕跡後才被解除。所以後人是很難找到元朝皇帝陵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