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這樣,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駕校教練,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外出辦事,他告訴我剛才我們吃早餐的時候進來了兩個他曾經的學員。那兩人看見他以後趕緊躲得遠遠的,假裝看不見,不敢過來打招呼,因為怕等下要幫忙買單。
大部分人對教練的感情就是這樣,學完車以後不會再有任何聯絡,別說逢年過節提著禮品回來探望,就算是一頓早餐錢都懶得為其買單。為什麼大家對教練沒感情?
學車,考駕照,大家最看重的無非就是兩樣,1拿證時間的長短,2學費的多少。沒有多少人會看重教學質量,教練的口碑。說白了,大家掏錢去學駕照,並不是真的為了學開車技術,更多是為了拿到駕駛證而已。
學員(客戶)是這麼想,那麼教練(商家)也只能這麼迎合。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大家的時間都非常寶貴。據我所知,很多駕校都能承諾兩三個月,甚至是更短的時間就能拿證。可以想象,學員學開車的這段時間裡,教練教的,肯定全部是應付考試的內容,唯一的目的就是相互配合,儘快拿證,儘快完成任務而已。
雙方並不會有太多情感方面的交流,甚至教練連真正開車上路時,要注意什麼,應該保持一個怎樣的心態,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都不會教學員。學員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不正確的姿勢,只要不影響考試,教練也肯定不會糾正,最起碼不會深度糾正。
傳統意義上的師傅,為什麼大家對他有感情,為什麼大家說要尊師重道?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師傅教的東西不是為了讓徒弟去考證,去通關。教的都是真才實學,教的是真正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包含師傅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心血。對於徒弟一些不好的習慣,錯誤的心態,也會一點一點去糾正,甚至還會教徒弟為人處世的道理。
傳統意義上的師傅,不管徒弟是去跟他學書識字,學醫,學戲,學木匠,甚至學炒菜,大部分都不像今天的學駕照這樣,兩三個月就能出師,而且這兩三個月裡平均每天和師傅相處還沒兩個小時。
駕校教練,理論上來說也算得上是學員的師傅,但是和曾經的師傅,或者大家心中認定的那種師傅,差距還是很大的。對於大多數學員來說,去哪個駕校學駕照,跟哪個教練學,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場商業行為,最起碼看起來更加赤裸,而且和教練相處的時間也不長,交流也不深,自然沒有多少感情。
如果放在7.8.及90年代初期,可能你從100個年輕人裡也挑不出幾個有駕照,會開車的。但是今時今日剛好相反,你從人群裡簡直挑不出幾個沒駕照的,不會開車的。開車已經從一種謀生技能,改變命運的技能,變成一種常備技能。
大部分學員去學開車,考個駕照,其心態和花幾千塊錢去買部新款手機,去酒吧壕橫一晚上沒多大區別。假設開車是一項可以改變人生的技能,是很難才有一個教練願意出來收徒,那麼學員對教練的感情,肯定也是不一樣。
在那些地區,根本沒有所謂的駕校,一個人想學開車,只有跟著司機跑車,在路上不斷為其清理障礙,裝卸貨物。在博得師傅的賞識後,師傅高興了,才會教你開車。
我有一期看到的是這樣的內容,一個跟車小夥跟車多年,司機終於願意教他開車,小夥在曲折的山路上駕駛著貨車,師傅時不時伸手幫他調整方向盤,時不時抬起巴掌抽他耳光。但小夥的心情卻是高興的,甚至在被抽耳光時,都面帶笑容。
因為那些山路太難走了,稍不留神,一個失誤,就會萬劫不復,他明白師傅打他是在教育他,也是在救他。更加高興的是,學會開車以後,他就能改變命運,從一個累死累活的跟車小工,變成一個人人羨慕的貨車司機,從此跨越階層,踏入高收入群體行列。
不難想象,他對師傅(司機)必然是有感情的,而且必然會有很深厚的感情。因為師傅(司機)傳授了真本領給他,他也可以憑藉此本領去改變命運。
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去駕校學開車,考駕照,學完以後對人生,事業,並沒有太大的提升,只是方便了一點而已。有人會以此為職業謀生,但是司機在我們國內,算不上什麼高收入的職業,只是個體力活,養家餬口而已。因此,對教練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感恩,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情。
有些人可能不相信我的話,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教練員全部都是吃公家飯的,身份全部都是公務員,事業編制,甚至是警察編制,直接隸屬車管所或者交警部門管理。我敢保證很多學員立馬就對教練有感情了,而且還會有不少情深義重的。會經常噓寒問暖,逢年過節拜訪,動不動就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古訓掛在嘴巴。
但事實上,教練現在真的沒什麼社會地位,還要經常主動想辦法招攬學員,因為現在教練和駕校大多是掛靠關係。找不到學員,教練就沒飯吃,在很多學員眼裡,考完駕照以後,教練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夠幫助自己的地方,反而自己還能給他介紹學員,介紹生意。但是教練對於自己,顯然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自然不會投入過多的感情,畢竟現代人,大家都很忙。
的確是這樣,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駕校教練,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外出辦事,他告訴我剛才我們吃早餐的時候進來了兩個他曾經的學員。那兩人看見他以後趕緊躲得遠遠的,假裝看不見,不敢過來打招呼,因為怕等下要幫忙買單。
大部分人對教練的感情就是這樣,學完車以後不會再有任何聯絡,別說逢年過節提著禮品回來探望,就算是一頓早餐錢都懶得為其買單。為什麼大家對教練沒感情?
1考駕照更像是一場商業交易學車,考駕照,大家最看重的無非就是兩樣,1拿證時間的長短,2學費的多少。沒有多少人會看重教學質量,教練的口碑。說白了,大家掏錢去學駕照,並不是真的為了學開車技術,更多是為了拿到駕駛證而已。
學員(客戶)是這麼想,那麼教練(商家)也只能這麼迎合。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大家的時間都非常寶貴。據我所知,很多駕校都能承諾兩三個月,甚至是更短的時間就能拿證。可以想象,學員學開車的這段時間裡,教練教的,肯定全部是應付考試的內容,唯一的目的就是相互配合,儘快拿證,儘快完成任務而已。
雙方並不會有太多情感方面的交流,甚至教練連真正開車上路時,要注意什麼,應該保持一個怎樣的心態,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都不會教學員。學員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不正確的姿勢,只要不影響考試,教練也肯定不會糾正,最起碼不會深度糾正。
傳統意義上的師傅,為什麼大家對他有感情,為什麼大家說要尊師重道?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師傅教的東西不是為了讓徒弟去考證,去通關。教的都是真才實學,教的是真正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包含師傅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心血。對於徒弟一些不好的習慣,錯誤的心態,也會一點一點去糾正,甚至還會教徒弟為人處世的道理。
傳統意義上的師傅,不管徒弟是去跟他學書識字,學醫,學戲,學木匠,甚至學炒菜,大部分都不像今天的學駕照這樣,兩三個月就能出師,而且這兩三個月裡平均每天和師傅相處還沒兩個小時。
駕校教練,理論上來說也算得上是學員的師傅,但是和曾經的師傅,或者大家心中認定的那種師傅,差距還是很大的。對於大多數學員來說,去哪個駕校學駕照,跟哪個教練學,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場商業行為,最起碼看起來更加赤裸,而且和教練相處的時間也不長,交流也不深,自然沒有多少感情。
2開車這門技術今天已經太平常如果放在7.8.及90年代初期,可能你從100個年輕人裡也挑不出幾個有駕照,會開車的。但是今時今日剛好相反,你從人群裡簡直挑不出幾個沒駕照的,不會開車的。開車已經從一種謀生技能,改變命運的技能,變成一種常備技能。
大部分學員去學開車,考個駕照,其心態和花幾千塊錢去買部新款手機,去酒吧壕橫一晚上沒多大區別。假設開車是一項可以改變人生的技能,是很難才有一個教練願意出來收徒,那麼學員對教練的感情,肯定也是不一樣。
在那些地區,根本沒有所謂的駕校,一個人想學開車,只有跟著司機跑車,在路上不斷為其清理障礙,裝卸貨物。在博得師傅的賞識後,師傅高興了,才會教你開車。
我有一期看到的是這樣的內容,一個跟車小夥跟車多年,司機終於願意教他開車,小夥在曲折的山路上駕駛著貨車,師傅時不時伸手幫他調整方向盤,時不時抬起巴掌抽他耳光。但小夥的心情卻是高興的,甚至在被抽耳光時,都面帶笑容。
因為那些山路太難走了,稍不留神,一個失誤,就會萬劫不復,他明白師傅打他是在教育他,也是在救他。更加高興的是,學會開車以後,他就能改變命運,從一個累死累活的跟車小工,變成一個人人羨慕的貨車司機,從此跨越階層,踏入高收入群體行列。
不難想象,他對師傅(司機)必然是有感情的,而且必然會有很深厚的感情。因為師傅(司機)傳授了真本領給他,他也可以憑藉此本領去改變命運。
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去駕校學開車,考駕照,學完以後對人生,事業,並沒有太大的提升,只是方便了一點而已。有人會以此為職業謀生,但是司機在我們國內,算不上什麼高收入的職業,只是個體力活,養家餬口而已。因此,對教練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感恩,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情。
3教練的地位太低有些人可能不相信我的話,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教練員全部都是吃公家飯的,身份全部都是公務員,事業編制,甚至是警察編制,直接隸屬車管所或者交警部門管理。我敢保證很多學員立馬就對教練有感情了,而且還會有不少情深義重的。會經常噓寒問暖,逢年過節拜訪,動不動就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古訓掛在嘴巴。
但事實上,教練現在真的沒什麼社會地位,還要經常主動想辦法招攬學員,因為現在教練和駕校大多是掛靠關係。找不到學員,教練就沒飯吃,在很多學員眼裡,考完駕照以後,教練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夠幫助自己的地方,反而自己還能給他介紹學員,介紹生意。但是教練對於自己,顯然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自然不會投入過多的感情,畢竟現代人,大家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