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放浪形骸為所欲為
-
2 # 羅漢果
仔細觀察中國社會,大致可以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體制外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經濟機制執行的,以崗位、薪金、股權的等衡量職業人的價值,是不固定的,今天有明天也許就沒有了。體制內就不一樣了,職業人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行政有行政級別,科員,副科,科級,副處。。。部級,副國級,國級。技術有技術職稱,助工、工程師、。。。高工、教授級高工、院士。教師有教職系列。在改開前,工人有8級工制度,文藝工作人員也有相應的等級制度,比如功勳演員制度等。
這個體制制度是學習蘇聯建立的,但是它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因為中國歷史上官位一直是有成熟的制度的,創立於春秋戰國時代,不論是儒家的孔子還是法家的商鞅都是倡導等級制的,以至於到滿清,八品官級是分明的,學術級別也是分明的,貢生、秀才、舉人。。。逐級考試獲得學位,而學位與官位是互通的,學而優則仕的,其中有一個特徵是等級基本上是終身的,與收入掛鉤的,包括退休金的多少,只要你不犯錯誤,沒有被逐出體制。
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裡也存在等級,但是其等級是不固定的,是與崗位掛鉤的,講師、教授、院士基本上是榮譽稱號,與薪金多數沒有嚴格的規定,包括諾獎,得了諾獎只是一次性給一筆獎金,不是養一輩子。
在自春秋戰國始,恐怕只有民國時期沒有官員品級制,以及文革10年等級制被凍結了,職稱的晉升也凍結了,10年幾乎沒有漲工資。改開後首先恢復了高考,之後職級晉升也恢復了,同步的改革是取消官位的終身制,強制退休制度,其過渡是成立了顧問委員會,直到取消了顧問委員會。體制一直在縮小,首先是工人系列退出了體制,後來到一般企業退出,現在只有大型國企、央企還在體制內,科研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將事業單位分成三部分,行政型、公益型、企業型,大家都不願意成為企業型,改革的難點就在這裡。體制內遠比體制外要舒適,價效比更高。
回到主題,這些院士、教授們在如此優厚、穩定、舒適,按部就班晉升的體制內,又有多大的動力去衝擊諾獎呢?年青時有衝勁有夢想,但是沒機會,等機會有了衝勁和夢想沒了,因為你希望的都有了,不努力也不會失去了。
回覆列表
首先,諾獎,已經淪為政治工具,不再具有絕對的、單純的科學公信力! 其次,中國科學集體,已經令西方科學界,集體自卑、自嘆弗如。試問,世界科技界,有哪一個,有中國的起點超低?! 同時成長幅度超高?! 同時增長率超快?! 同時具備此三者,唯有中國科技集體風騷!!! 於此相比,所有世界諾獎,算啥?! 這就是令西方集體恐懼的根由。面對中國的飛速趕超,他們的本領恐慌,學力恐慌,噩夢連連,生拍終有一日、中國老賬新帳一起算!!! 其實,中國的胸懷,比宇宙更加浩瀚。西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後,少拿西方的所謂各種“世界”大獎,來衡量中國,他們不配。沒有中國,世界就嚴重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