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般都是以寢室為單位的,不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混寢這個理論也是成立的。那句話怎麼說的,三大鐵關係,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飄過。。。
跟你情況差不多吧。當年大學宿舍八個人,兩個專業,三個班級。我自己一個班,上鋪的兄弟自己一個班,另外6個人一個班級。
我一直覺得當年志願填的太垃圾,去了一個辣雞的學校,大學舍友是我大學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大的收穫。一直到現在,大學畢業已經七八年的時間了,大家各分東西,天南海北,都不在一個城市,但我們大學宿舍微信群一直都是很熱鬧的,聊工作,聊家庭,聊近況,吹吹牛,吐吐槽,有機會出差,到兄弟在的城市,那必須喝起來,而且中間有兩年我們還約到某一個城市,大家聚一聚,真的是人生幸事。
當然,有一說一,跟宿舍關係好,但很班級關係倒是很一般了。大學宿舍,除非極個別不合群的人,一般沒見過跟舍友關係差的。不要成為那極個別。
大學一般都是以寢室為單位的,不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混寢這個理論也是成立的。那句話怎麼說的,三大鐵關係,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飄過。。。
跟你情況差不多吧。當年大學宿舍八個人,兩個專業,三個班級。我自己一個班,上鋪的兄弟自己一個班,另外6個人一個班級。
我一直覺得當年志願填的太垃圾,去了一個辣雞的學校,大學舍友是我大學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大的收穫。一直到現在,大學畢業已經七八年的時間了,大家各分東西,天南海北,都不在一個城市,但我們大學宿舍微信群一直都是很熱鬧的,聊工作,聊家庭,聊近況,吹吹牛,吐吐槽,有機會出差,到兄弟在的城市,那必須喝起來,而且中間有兩年我們還約到某一個城市,大家聚一聚,真的是人生幸事。
當然,有一說一,跟宿舍關係好,但很班級關係倒是很一般了。大學宿舍,除非極個別不合群的人,一般沒見過跟舍友關係差的。不要成為那極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