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jd吹雪

    大家好,由於這幾年農民跟風比較嚴重,什麼農產品價錢高就全都種植,造成了產能過剩,供銷失調,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除了西瓜芹菜以外,砂糖桔,蘋果,芒果,葡萄,香蕉,藍莓,甜瓜等大起大落比較嚴重,市場給農民造成了假象,造成了跟風現象,有大賺的,有大賠的,所以農民要根據當地適合種植的經濟作物,不跟風,不貪財,做好自己,做自己的特色,才能持續發展。

  • 2 # 卉阿飛

    陝西省的芹菜價格創了歷史新低,批發價每公斤只賣0.12元。西安市閻良區及臨潼區有的農民由於地裡的芹菜賣不出去,又要趕著種植冬小麥,無奈地用旋耕機將地裡的芹菜攪碎,埋到地下。在此狀況下,陝西省烹飪協會發出了“多購一斤芹菜,拉菜農一把”的倡議,社會各界人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今年夏天的“拯救西瓜”行動,還有正在進行的“拯救芹菜”行動,都體現了社會的力量,愛心的確值得頌揚,但是一再發生的“拯救行動”,卻讓我們不能僅僅把它作為愛心的讚歌來唱,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還有多少不足?農民在邁向市場的路上還有多少盲點?政府的服務職能到位了嗎?

      我們現在倡導和諧,凱恩斯經濟理論強調均衡,都是一個道理。農業產業化的“完整公式”應該是“產、供、銷”一條龍,這幾個環節和諧了,這個均衡搞好了,商品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這一個生產週期才能順利完成。特別是在目前的買方市場條件下,生產週期得以完成的主要因素不是生產,而是銷售,產品應該“以銷定產”。否則,就會出現產品積壓。現在全國許多地區都在搞農業產業化,而規模化生產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前提,在規模生產的起步階段,風險主要來自於是否有與之配套的穩定的銷售網路。因為經濟學告訴我們,一種穩定的大規模生產,一定要有一個同樣穩定的銷售網路。農產品比較其他產品而言,是個容易上規模的產品,銷售網路更不容易及時配套,而鮮活農產品還存在易腐、重量大、價值低的問題,因而風險較大。

      這次的芹菜“危機”,主要發生在全國三大芹菜基地之一的西安市閻良區,這裡的芹菜生產已成規模,而且今年種植面積翻番。但是據瞭解,這裡的蔬菜銷售部門卻很少,只有一個閻良區武屯蔬菜專業合作社還比較正規,有138戶農戶入股,股金超過15萬,有自己的運輸車,今年跑往江西、上海、河南、武漢、長沙等地主動推銷,其他的農戶基本上都是被動地在等上門購菜。因此,恕筆者直言,閻良區“產、供、銷”這條“龍”的“頭”太大,而“尾”則太小,“龍尾”制約了“龍頭”。

      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必然的,不應該太過譴責。但是,今年夏天已經有了“西瓜危機”,我們為什麼還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芹菜基地這種規模化生產的地方,更不應該出現“政府領取政績,農民承當風險”的現象。對於農村政府來講,其職能就是為農民服務。要為他們提供暢通準確的市場資訊,為他們提供必須的技術指導,為他們建立與市場聯結的渠道,尤其是要走出只注重生產,忽視銷售的誤區,找準產業結構的平衡點,完善銷售網路,增加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戶的風險,這樣,才能取得地方生產發展的實績。

  • 3 # 睿智的山楂

    大蒜.大蔥.生薑,這三個哪個不是大起大落?大蒜貴的時候六七塊錢一斤,便宜的時候幾毛錢一斤都沒人要。種植蔬菜不怕你種就怕你跟風。打個比方今年大蒜六塊一斤,明年種大蒜的農戶會扎堆的種大蒜。他們不會去想今年大蒜為什麼賣的貴,他們只想明年自己種的大蒜也能發筆大財。更不會去了解市場大蒜處不處於飽和狀態。貴的時候那是種大蒜的農戶少,農戶都覺得大蒜貴了明年價格一樣下不來,都會多重幾畝地的大蒜。去年10萬畝大蒜,今年飆升到100畝大蒜,供大於求他能不掉價嗎?所以大蒜和大蔥都是存在大起大落的農作物

  • 4 # 笨刨

    最著名的有“算你狠”(蒜),“將你軍”(姜)等等。

    其實,種植農作物,價格大起大落,大上大下的,很多很多。原因就是跟風種植。

    你今年種植什麼,因為稀少,價格爆漲,一下發了大財,於是大夥一窩瘋的跟種,一下子又讓價格掉下來,造成損失。

    這樣的教訓應該吸取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生在你自己身上最尷尬的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