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缺一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表明自己的一個觀點:洋務運動並沒有失敗。對於任何一個歷史事件,我們不能簡單地論成敗。按照我們教科書的說法,“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總結教科書的說法,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一、沒有觸動核心的封建制度。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侷限性。洋務運動領導者的階級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

    三、洋務運動目的具有侷限性。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

    除了這幾點原因,我加上一點。

    四、北洋艦隊將領無能,指揮失誤。甲午中日戰爭的內容太多,不細說。北洋艦隊會全軍覆沒跟將領的無能和指揮的失誤有很大關係,威海衛戰役輸得非常窩囊。

    圖為北洋艦隊

    說完這些原因,我再說說為什麼我認為洋務運動並沒有失敗。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在洋務運動中建立起來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於是一些人以為洋務運動也失敗,個人認為此觀點有待商榷。洋務運動雖是由封建統治階級興起的,其主觀目的確實是維護封建統治,但它在客觀上卻大大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後者的意義遠大與前者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真正的工業化開端,興建了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等。還有成立的“京師同文館”、總理衙門、稅務總司等,都是影響深遠。同時一系列的文化舉措使華人更理性地對待西方文明,華人的思想觀念從此發生深刻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如容閎、嚴復以及後來的康有為、梁啟超等,這批人又大大地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史程序。

    甲午戰爭後,洋務運動並沒有失敗,只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上受挫了,不能以一次戰爭的失敗,看成整個運動的失敗,否則便會抹殺洋務運動的進步性,割裂了各個歷史事件前後的客觀聯絡,這是很不科學的。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在甲午戰敗,洋務運動結束後,歷史的腳步並沒有停止,而是在洋務運動的基礎上繼續前行。如果以保大清為目的,是失敗了,可是以保中國為目的,洋務運動很成功。

    個人認為現在教材認為“洋務運動”是失敗的,跟“洋務運動”的倡導者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清朝而是其他階級,“洋務運動”的歷史評價將會非常高。

  • 2 # 微史論

    這可以由哲學層面來回答,那就是現象是有本質決定的!洋務運動失敗是現象,那什麼是本質呢?賣個關子,一會說。

    要知道,洋務運動是清庭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是改良而不是革新!這很重要。為什麼?因為改良是不需要動用軍隊的,只需要最高統治者同意就行,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個封建社會的王朝統治者,你覺得如果沒有強制性,會自願削弱手中權力,將權力交給議會什麼的,自己處處受限制?答案當然是不會!這就出現了洋務運動的先天不足問題!也就是說,洋務運動可以改革經濟,新辦學校,發展科技,強大軍事等,這些都會發生,但是封建皇家集權制度是絕不會發生的!然而,政治制度確是一個國家的本質所在,就是前面所說的決定現象的本質!

    由於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者支援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沒有觸及影響大清腐朽落後的本質原因,所以不管有沒有統治者支援,最後都會失敗。還有個外因,那就是帝國主義也不會允許中國富強起來,所以內外夾擊,洋務運動最終破產!

    甲午中日戰爭,大清的失敗標誌著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 3 # 橘子陳皮

    我想洋務運動的失敗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大清朝已經無法挽救了,當時的清王朝就如同一根被蛀空了的參天大樹,把外表刷的再好看也無法阻止它的滅亡。

    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師夷長技,中體西用。對於當時的社會情況,學習西方是必然的趨勢,洋務運動確實做到了學習西方,但是它本質上是一場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是為了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這並不符合當時的時代主流。

    再加上封建頑固派的阻擋,外國列強的干預,以及當時社會現實的約束,這麼看來洋務運動的失敗就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清王朝也是註定無力迴天了。

    首先在思想上看,經過了兩次鴉片戰爭,清朝的開明地主們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後,他們開始想要學習西方更好的鞏固自己的統治,當時的地主階級維護的還是封建統治,而當時的西方已經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完成了工業革命一步步朝著現代化的道路前進。

    這才是世界發展的主流,而中國的封建制度是依靠著中國的小農經濟支援著的,在不改變體制的情況下想要改變中國工業的程序,這是不現實的,沒有一個堅實的根基想要造一棟摩天大廈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就是,洋務運動遇到的種種阻礙,封建頑固派勢力,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這些都對洋務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洋務派是地主階級中比較先進的一批人,他們看到了世界的變化和趨勢,試圖透過改革挽救統治,但還有一批頑固派固守封建思想不圖變,依舊固步自封,甚至試圖抵抗洋務運動的發展,給洋務運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同治帝的老師、工部尚書、大學士等。

    除了內部的阻礙還有來自外國列強的阻礙,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就是開啟中國市場,把工業化產品賣到中國,掠奪中國的財富,而外國列強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化程序較快,而中國工業起步晚,基礎差,中國長期以來的小農經濟更是不利於中國工業的發展,洋務運動自然不能做出非常好的成績。

    總的來說,洋務運動救不了清朝,也不可能成功,但它依舊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不可預估的影響,它對中國的軍事,經濟,文化,政治都產生的很大的影響。清朝的腐朽統治已經不是一個改革能夠挽救的了。

    整個的封建體系也已經走向末路,它的毀滅是必然的,想要進步就必須推翻它,所以不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都無法挽救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遮天裡地府為何一直想得到大成聖體?最終得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