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敬十一

    沒必要拍。

    放著大把的題材不去拍非要較真拍元朝,這樣的導演肯定另有目的。

    還原真實拍了播不了(道德倫理啥的一塌糊塗,文字歷史你隨便了解,影視劇拍出來肯定是不合適的),只能進行改編,關鍵是改到能播的程度就成“扭曲歷史”了,一個存在道德問題的歷史事蹟,你把他改編成沒有道德問題的,這懂史的觀眾肯定不能接受。如此“美化”表面上是和諧的,但我認為這隻會新增矛盾。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元朝文獻太少了,沒啥能拍的,就算拼拼湊湊拍了,故事性是個問題,播出來也沒多少人樂意看。

    拍戰爭吧,涉及問題就更多了,蒙元帝國的擴張就是征服與殺戮,更是涉及宗教問題。無論怎麼拍都會有一批人出來指責,這些指責你還無法反駁,所以就乾脆別去碰它。

    元朝文化也古古怪怪,雖然戰力強,但文化弱,那時候連文字都還沒有。“古怪”的思想文化拍出來觀眾也很難理解。

    總結來說拍攝成本高收益低,沒必要。

  • 2 # 農民工說古道今

    也不能這麼說,這些年關於元朝的影視劇還是有一些的,只是沒有“辮子戲”那麼高產而已。當然,這類影視劇相對集中在元朝建立之前和元朝建立初期,也就是鐵木真到忽必烈這段時期。其實這也叫可以理解,忽必烈之後的元朝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為了爭奪皇位在搞內訌,真心沒有太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關於元朝的影視劇相對比較少,個人認為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名字太繞了

    鐵木真、窩闊臺、忽必烈、愛育黎拔力八達、妥懽帖睦爾、合赤溫、哈撒兒、別勒古臺、察合臺、拔都、旭烈兀、阿里不哥、木華黎、博爾術、者別、者勒蔑、赤老溫、失吉忽禿忽……光看這些名字就已經夠繞的了!對於漢族人而言,這些名字沒有任何“含義”可言,完全靠死記硬背,看了後面、忘了前面,以至於影視劇裡說的到底是誰都搞不清楚,誰還有興趣繼續看下去?這還只是現在比較大眾的漢文翻譯,翻開明除宋濂領銜編纂的《元史》,那裡面的名字翻譯得,就更加不知道說的到底是誰了!要知道,中國雖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蒙古族人口是相對比較少的,其他民族的人根本搞不清蒙語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就更加記不住到底誰是誰了,這恐怕才是關於元朝的影視劇相對比較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很多歷史事件存在爭議

    別的不去說了,中國與蒙古國對於這段歷史的解讀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史學界認為,元朝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之一——蒙古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鐵木真是華人。但蒙古國並不這麼認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說法。這還只是兩國之間的問題,因為鐵木真曾經西征、四大汗國曾經長期統治歐洲的部分地區,歐洲人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又是另外一種論調。現有的關於元朝的影視劇通常都在極力迴避這些有爭議的問題,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引發國際矛盾!所以,中國的編劇、導演和投資方大多不太願意接觸這樣的題材。

    民族問題

    提到元朝就不得不提蒙古人。如果僅僅是蒙古國,倒也沒什麼,畢竟是外國,咱們在自己家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誰也管不著!可問題是,咱們中國也有蒙古族,而且不乏孛兒只斤氏“黃金家族”的後代!該如何定義鐵木真?如何定義蒙古帝國和元朝?如何定義歷史上的蒙古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引發民族矛盾。顯然,這是不利於國家安定團結的!因此,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投資方,都不太願意去涉足元朝這一領域。即便是拍了,也大多以鐵木真西征或木華黎攻金為背景,很少涉及蒙哥、忽必烈兄弟南下侵宋的這段歷史。實在撇不開也大多數一筆帶過,很少會詳細描述。

    綜上所述,無論是鐵木真、忽必烈,還是蒙古帝國、元王朝,一直以來在史學界都存在著巨大爭議,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國際問題、民族問題,影視劇的“度”很難把控。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引發國際矛盾、民族矛盾,所以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投資方,都不太願意涉足這類題材的影視作品,相關影視作品相對比較少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再就是,蒙古人的名字對於其他民族而言,實在是太繞了,只能靠死記硬背。在影視劇中,經常會讓人覺得看了後面、忘了前面,根本不知道誰是誰,對收視率自然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願意涉足這類題材的投資方自然就比較少了,相關影視劇自然也就相對比較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一年的花銷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