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tud白丁

    皮草店不是少了,更不是滅絕,而是多了,你說它少了,是你的錯覺,因為你對這個行業沒有整體的認識,

    直觀的看,為何感覺皮草店少了呢,

    因為它的業態下沉,分散到縣級,導致大城市裡的皮草店越來越少,

    為什麼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皮草店失守了呢,因為

    1,下沉到縣,市場變大,

    原先大城市的皮草商店,本身就有一塊是賣給鄉下人的,你叫皮草店去農村開個分店好不好,不行,銷量撐不起來,

    後來,農村人不管是收入也好,風氣也好,逐漸上來了,可以去鄉下開店了吧,理論上可以,但是這裡出現了一個黑天鵝,就是積累多年的廠家vs大客戶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階段爆發了,

    矛盾嘛,多了,核心只有一個,回款慢,廠家如何快速回籠資金呢,當然是直接開店,

    2,下沉後,減少中間環節,所以你看縣城賣皮草的,基本都是廠家,人家圖的是回籠快,

    為何以前有經銷商,何以後來又不需要這個環節了呢,你要聽我慢慢給你縷一遍,

    原本皮草是個封閉的手工行業,這就決定了它不是一個能快速地擴大生產的行業,還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一般不會從事這行,不過,以上兩條都不重要,哈哈

    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改開後,這個行業的領路人是香港人,他們做這行不是給自己穿,他們是出口加工,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外銷市場,

    現在二十幾歲的人,一般不能切身體會到改開之初那二十年,香港人對於內陸的經濟有多大的拉動,對於邊遠農村的人,歷盡千辛萬苦到廣東打工,在他們眼裡,香港人擁有多麼高階的身份,

    以香港資本為主導的整個行業裡的人,對於中國內地不斷膨脹的皮草需求,反應非常遲鈍,我認為內地需求崛起的時間點,大致在00-05年,有個過程,可能跟入世相關吧,工業能力進入快車道,當時,解決皮草成品衣服這個潛在的需求的,是浙江人,最大的成品皮草服裝的交易市場,兩個,都在浙江,一個海寧,一個餘姚,兩個市場,

    浙江人,是把生產和銷售結合到極致的人,這一點,香港人當然也很牛,但是,比浙江人差一個數量級,至於說香港皮草人,差的就更多,

    為啥大家的平均智商都是108,香港皮草人就比不上浙江皮草人呢,我估計,這跟香港皮草多年的對歐美加工有關,對歐美的加工有個特點,質量好,數量大,利潤高,回款有保障,這樣,你作為落戶東莞惠州的三來一補廠家,你的資金週期,可以準確安排,你對於款式的開發,基本不用考慮,

    你要考慮的,是一個單維度的問題,就是產品質量,其他方面,你跟植物人一樣,,這裡的質量主要有兩點,一是原皮質量,二是員工的手工質量,而這兩點也都難度很小,

    原皮,是哥本哈根、西雅圖、芬蘭、加拿大的拍賣行統一競拍的,拍賣行又是跟養殖場有常年統購統銷協議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那個原板皮的質量,在拍賣會經過了嚴格分級,等級有上百種,每個等級有多少手貨,先期發給每個競拍公司多少本厚厚的手冊,經紀公司再把手冊交給個個廠家或者皮行,做到競價之前心中有數,兩個月後拿到手的基本都對板,

    工人,現在很難伺候,但那個年代,八九十年代,工人非常聽話,工資也不高,而且,這個行業從香港帶進來的時候,遵從的是師徒制,香港師傅一萬五,工人三百,只是羨慕,還服氣,一般沒有誰會造反,有個別偷皮子的,但沒有人到勞動局去鬧,那個時候也沒有勞動法,就算三百,仍然很容易招人,一學就是五六年,龍華的天津馬可,進去先學打水釘釘子,那麼多年才給你學一個環節,你捨得鬧事麼,

    這麼穩定的生意,閉著眼掙錢,ktv才八百,一個妹子二百,機會成本就會大到讓你放不下手裡的那條成熟路線,

    對比一下浙江人面對的環境,就是地獄模式,質量,回款,數量,人工,皮源,沒有一樣是穩定的,你的大腦必須常年應對多維度的複雜系統,你得把一堆不斷變化引數的式子給他找一個動態平衡,你說哪種人進化的快,用現在的詞,演算法迭代的快?

    然後,那一代遵守師徒傳承的香港手工業師傅,老了,他們自己他們的上游,資金密集的進出口經紀公司,以及關聯的硝染行業,化工行業,完成了歷史任務後,淡出舞臺,皮草業的上半場結束。。。待續

    3,在縣裡賣,可以賣款式陳舊的衣服,

    經銷商和廠家之間的矛盾,不是突然出現的,

    一開始,經銷商就是來進衣服的,到西湖路,或者流花,彬彬,嘗試著帶上幾件皮草,也不敢多進,後來發現挺好賣,而且利潤特別大,一件衣服一萬很正常,關鍵是賣得快,有的人就專業拿皮草了,

    02-05那幾年,經常出現客戶早上到檔口搶衣服,客戶們碰上好衣服還會打架,

    經銷商為了保障自己的貨源,會在工廠買原皮的時候給工廠打款,,那麼,行業整體上看,是從外部吸收了資金,這個行業開始發胖,,

    局面繼續有條不紊地演進,,經銷商逐漸感到壓力,他會不斷給工廠提供市場資訊,---顏色、款式,

    工廠的數量也在增加,手工行業的特點就是近親繁殖,手藝越來越差,利潤越來越少,工廠也就越來越依賴經銷商的指點,,所以,經銷商也越來越佔主導,

    發展到2010年前後,經銷商逐漸不再給工廠注資,我們從經銷商的資金投入角度看,這個事情就很清楚了,

    再到2012-2013年左右,經銷商拿衣服的資金成本繼續走低,只要給工廠一半錢就能拿走衣服,剩下一半錢過完年才結清,,

    ,那麼,等於是服裝廠的資金借給了經銷商使用,而且沒有利息,還要承擔退貨風險,退貨是因為這時有很多衣服已經賣不動了,

    ,工廠繼續內卷,既然是近親繁殖出來的,整個市場上那些衣服的款式顏色都很少,一個紙樣大家都在用,而且能用五年,,因為這樣安全,

    皮草衣服它的市場回饋特別慢,你夏天做的衣服,,款式對不對,誰也不知道,要到冬天才知道,,如果做錯了,一年就沒了,而且皮草可不便宜,沒幾個人能承受庫存,

    假設你嗅覺特別好,開發能力超群,又怎麼樣,只要你賣的好,大家一起跟上,所以到最後誰創新誰當炮灰,

    這時,所有經銷商也有了一個共識,誰能從工廠搞出來的資金多,佔用的時間長,誰就能把生意做大,,

    當時,內地又出現土地財政熱潮,不管多偏遠的縣,都有城投,都要開發商業地產,往往很小的縣也要弄一堆商城,,有的是跟住宅小區配套的,有的是獨立的,,

    這些縣裡邊的商城空置非常嚴重,租金很低,更有甚者比如重慶空港城,售後提點,沒有租金,對於經銷商來講,這邊不用租金,那邊只要押一點點錢就把衣服拿出來了,簡直是不要太合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大東山一戰,慶帝怎樣一舉打敗三大宗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