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的三農

    農村人“囤糧”確實是有意而為之,不過有意而為之中包含著農村人各種心酸與無奈。

    農村人解決吃糧問題可以說在很早以前就實現了,而且收穫的糧食遠遠大於口糧,留足口糧,其他糧食主要是用來賣,這就是農民正常的收入。

    就拿水稻來說,我家每年種植30畝左右的水稻,等到收割之後,年平均能收穫水稻在35000斤左右,而我家的口糧(包括位喂牲口)每年大約需要5000斤左右,其餘的30000斤全部拿來賣,賣的錢供家庭開支。

    但是30000斤稻穀不是全部賣完,一般在有一部分在收割時在田裡直接賣了,有一部分運回家曬一曬再賣,還有一部分要等一段時間再賣。

    這等一段時間再賣的稻穀就是題主說的“囤糧”,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是將糧食囤積起來,等待價格上漲。一般在收割時或收割後不久,因為市場供大於求,糧食販子喜歡壓低價格,從中獲取利潤。農民雖然知道這一情況,但是還是會選擇賣一部分。

    這一方面是因為糧食產量較多,家裡沒有可以儲存多餘糧食的地方,而且運回家也需要大量成本的。

    另一方面農村也等著錢用,稻穀收穫時期距離賣小麥已經好幾個月過去了,此時農民手中沒有餘錢,再加上馬上要進行小麥、油菜種植,需要花錢購買農藥、種子、化肥等必需品。

    二是將糧食囤積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其實這一點還是和錢有關。農民不是拿工資的人,每月都有收入,一旦需要錢時,可能除了借沒有別的辦法,所以儲存糧食也是應對不時之需。華哥之前在問答中說過,華哥的小姨家小孩今年考上了縣城的高中,除了書學費、生活費之外,還有一年一萬多的租房費用,小姨就是前段時間把儲存的小麥賣了,才付了租房費。

    總之,農村人“囤糧”是迫於現實的心酸與無奈,並非是投機倒把,是期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更多的收穫,是期望自己生活能夠更有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琅琊榜》靖王要救衛崢時,在他的心裡衛崢和梅長蘇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