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卿心君悅

    如果是父母需要,那麼別說放棄城市生活,就算是去深山老林中生活也是應該的,因為這是孝道。但問題是父母習慣在農村生活,未必需要孩子一直守在身邊時,那麼放棄城市生活未必就是正確的選擇,反而在這題中有種道德綁架的味道。

    是否陪父母留在農村,需要看實際情況

    隨著年紀的增長,身上的責任與壓力會越來越大,情感的陪伴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與此同時,整個家庭的生活與發展也是尤為重要的,夫妻的工作,孩子學習等等問題都需要考慮在內。

    比如如果父母身體不好,長時間住在農村未必就是正確的選擇,一旦發生特殊情況無法及時就醫,這時陪父母住在農村未必就是孝順。

    其實,在這中間有時很容易出現一個誤區:一些子女認為順從父母就是孝,其實這是錯的。

    是否順從父母有時也是需要看實際情況來絕對的,如果順從父母對父母有利,我們自然應該順從,但若是順從父母帶給父母的反而是傷害,那麼順從父母又怎能是孝呢?

    瞭解父母真實心聲,是處理問題的關鍵

    父母說出口的話,未必一定就是真的。

    當父母不願意離開農村時,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父母不願離開的原因。

    可能父母一部分原因真的是在農村住習慣了,但是這並不排除父母沒有害怕來到城裡會給子女帶來困擾與額外花費的擔憂。

    若真如此,我們應該考慮的就不是是否離開城市陪父母住在農村的問題,而是應該考慮:住在哪裡對父母真的有益,以及如何說服父母。

    不要以為一味地犧牲與順從,就是對父母的孝順,要知道如果沒明白父母的真實含義,貿然放棄城市生活陪父母住在農村,反而會讓父母難受,父母會認為是他們的存在耽誤了孩子們的正常生活。要是這樣,還不如過好自己的生活,沒事多去看看父母來的實際,一來父母可以欣慰,二來不會給父母帶來額外的壓力與內疚。

    所以,對於此類問題,不要單純的認為犧牲自我就是對父母的愛,順從父母就是孝順。真正的愛與孝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佳的解決途徑。

    否則,一味地犧牲與順從,只是自我內心的情感滿足!

  • 2 # 修為之士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既然父母不願意離開農村,我也不願意放棄城市的生活。

    其一,父母選擇住在農村生活,是他們目前的生活方式方面的選擇,做兒女的不可違逆。要經常看望關心他們,為父母盡孝是做子女的義務。現在交通方面很便利,再遠的距離也可以很快到達,通訊方面也很給力,可以天天影片通話,都很方便。

    其二,城市裡自己的天地是經過自己辛苦打下的,非常不容易,如果再回農村轉行發展很不現實,年輕人似乎可以折騰,我們這些60後已經不可能。唯一的希望是,祝願父母每天身體健健康康的,如果哪天身體實在不行了,可以考慮接父母到自己身邊生活或安排進養老院都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三一模考的特別差,剛剛過了一本線,感覺離夢想的學校差距太大了,心態不好,我該怎麼快速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