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亞腰葫蘆
-
2 # 博學多才的之亭
人死後思維由文字形式留在了世上,還有由他生前教授過的子女或他人留在世上其他人的腦海中。出生之後的思維從父母及他人和環境中學來的。剛生下來是沒有思維的。
-
3 # 蜀至
人的思維是附著於軀體的,也就是軀體是思維的宿主,那麼軀殼都沒有了思維又還能獨立存在嗎。比如一塊硬碟,硬碟都毀了,裡面的資訊又還能存在嗎。
人的思維自然是隨著軀體的產生行成而出現產生慢慢發展而來的。
-
4 # 勇者SunnyE
人的思維從大腦來。
人死後大腦死了,當然沒有思維了。
人出生後大腦健全,當然有思維。
-
5 # 天淞子
你先得搞懂所謂的“思維”是指什麼?我們先來看看權威的公論是怎麼解釋“思維”這個詞的——思維,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摘自來自百度百科)。
看明白了這段文字了?意思就是思維屬於人的大腦內部的一種活動、一種行為、一種屬性,也即思維是依附於大腦的,沒有大腦就沒有思維——人的四肢不會思維,人的五臟六腑也不會思維。能夠出現思維行為的人體部位唯有大腦。
以前成績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有專家研究後認為,人的脊椎神經可能也具有思維能力,不過應該是非常基礎的思維,稍微複雜一點的思維,只有大腦會進行。
那麼現在第一個結論就出來了:人若死了,人的大腦也死了,既然大腦死了,人的思維也就不存在了,即人死後不是思維去了哪裡的問題,而是不存在的問題。好像家裡電飯煲煮飯,如果你把電飯煲扔掉了、砸爛了,你還會問“煮飯去了哪裡”嗎?當然換一個鍋也可以煮飯,那麼還是這個問題,有鍋才能煮飯,有鍋煮飯這種行為才成立,沒有鍋不存在煮飯這種行為,無論什麼鍋,要煮飯必須有鍋。要思維,必須要有腦袋,人死了大腦就死了,沒有了大腦,當然也就沒有思維。
現在再來談一談“人出生之後的思維又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還是要先看一下權威對“思維”的一些定義: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涉及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絡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摘自百度百科“思維”)——
我們就看這一段對“思維”定義的第一段文字,簡單一些,因為它已經說明問題了。思維行為的最開始階段,是必須要藉助語言的,還需要藉助人對各種事物的反應過程。換一個角度說,即人必須首先置身於1、社會環境中,2、語言環境中,思維才可能產生。嬰兒還置身於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可謂兩眼一抹黑,他什麼也沒有看到,甚至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並沒有置身於社會環境中,更談不上置身於語言環境中,所以人在出生前,是沒有思維的,看清楚,我用了一個“沒有思維”,而不是說思維去了哪裡,因為思維是“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而頭腦要進行邏輯推導,首先有東西讓他推導,兩眼一抹黑什麼也沒看到,莫名其妙他推導什麼?就好像說煮飯,連米都沒有、水都沒有,甚至連鍋的電源或者能源都沒有,那“鍋”純粹還只是一口空空的圓圓的殼而已,談何煮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是依附思維這個“毛”的必須存在的“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人出生之後會有思維,是因為人已經置身於社會環境中和語言環境中,小毛頭一出生就首先看到了媽媽、看到了媽媽和自己周圍的環境,可能還有爸爸、兄弟姐妹、有光線、有溫度、他感應到了冷暖、冷或者餓,他都會本能的哇哇大哭,然後他會發現有人會來哄他、給他吃的……所有這一切,都導致一個人的思維生髮、培育、加強。
最後歸納總結一下,1、人的思維是大腦的一個基本屬性,沒有大腦,沒有思維,大腦死亡,思維就消失,即不存在;2、人的思維是大腦對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的一種反應過程,從初級到高階,從本能接受、反應、到高階分析、判斷,即所謂的邏輯推導,沒有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就沒有思維,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消失,思維也會停止,即不存在。
說明一下,以上文字算是我閱讀了一些有關論文的心得體會吧,僅此而已。如果有錯,盡情吐槽!
回覆列表
人類從矇昧中解脫出來只不過才幾千年的歷史,而之所以能建立起如今科學昌明物質豐富的世界,聰明才智起了關鍵的主導作用。那麼思維這種不可琢磨的“來如春夢幾多時去如朝雲無覓處”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又會到哪裡去呢?
有人說茫茫宇宙一定有一個特定區間專門存放著變化無窮的思維,當世人們遇到問題苦思冥想而不得時,思維就會化作靈感如影隨形地讓得來全不費功夫;有人持有精神不滅論的觀點試圖解釋奧妙無窮的思維現象:即人死如燈滅的只不過是肉體,而靈魂會脫離出來盪盪悠悠地飄進另一個維度(世界)裡。我是唯物主義者,解釋問題應有根有據符合邏輯。
前一段時間看“中國狼王”的故事,他想改變狼的兇殘本性而與羊和諧相處,他的作法是讓出生第一眼的小狼看到的是他而不是母狼,這樣小狼就會著意模仿人的一舉一動和行為習慣,有利於訓化和服從。相反現實生活中也有狼孩的例子,只因自小陰差陽錯地被狼收養,漸漸學會了“狼嗥”、“撲食”、“四肢著地奔跑”的狼的特質。還有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隻小奶狗與公雞形影不離,吃東西象啄食,還時不時地仰起脖子學打鳴。實際上人剛出生除了啜奶等本能外,幾乎是一張白紙。是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讓其安靜,並理所當然地成為第一任生活老師。之後是環境、是老師以及所接觸到的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補充或影響他的思維。所以思維也有一個從無到有,由低階到高階,由拍腦門到縝密思維的過程,等到成熟的階段已是家庭的主力和社會的中堅了。
再說人死後靈魂的歸宿問題,我不禁想起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來,她擔心兩任丈夫在泉下爭執不下,因此判官只好命令小鬼將其一劈兩半,然後一人一半。祥林嫂在生命的末期曾詢問過魯迅靈魂的有無?而魯迅模稜兩可的回答直讓其大失所望:“有或者沒有唄”!其實類似的問題我母親和岳母都問詢過。輪到我其實也有魯迅的顧慮,說有有違我知識上建立起的觀點,說沒有那就是滅亡,徒增她們傷感和絕亡的情愫。
生命只有一次,思維定會隨著生命的誕生髮展而豐富多彩,也會隨著生命的滅亡而歸於死寂。生命的個體不同,思維也會因人而異。所以珍惜生命善待健康,讓生命之火發光發熱,使之在不可逆的旅程中異彩紛呈留下精美的痕跡,這是賦予生命的每一個人的神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