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歸來遊記

    天啦!這個還用問嗎?肯定是反對的多。

    因為春節是我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是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在外的遊子都會急著回去和家人團聚,享受一下其樂融融的親情。同時這幾天大家走親訪友,也是增進親朋好友感情的時候。如果有專家提議把春節改為兩年一次,那提議的專家讓大家情何以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人尚且如此,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呢?

  • 2 # 使用者聽書人

    這個問題有點荒唐,可笑,滑稽。這是專家說的嗎?我想一定是提問者在搞噱頭。假如真有專家這樣提議,那麼這個專家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私心。什麼私心呢?這不明擺著嗎。專家年逝以高,死捧著飯碗不願意退休。假如兩年過一次春節,這個見意付諸實施的話,接下來是不還要見意兩年才算長一歲呢?也就是說6O歲正常退體。如果按兩年算一歲折算,才30歲,離退休年齡還早呢。專家要整整活120年才混到正常退休年齡。這對專家來說當然是好事。可是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意味著這輩子甭想再退休了。之前交養老保險的錢泡湯。這個買賣對保險業來說可是一本萬利,哈哈……。謝謝。

  • 3 # 時光之意

    對於這個問題,提出來實際上就是一個問題了。春節是每一個華人都滿心歡喜的節日,也是中國最喜慶的節日,不是誰說改就能改的。

    一、春節是家庭文化傳統的延續形式之一。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除了學校的學習以外,就是透過這些節日來進行潛移默化的,而春節就是一個最大的節日。透過春節的一些儀式,比如年夜飯來傳承我們傳統中華文化的團聚概念,比如貼春聯傳承我們對於新年的美好願望。

    二、春節已經成為了很多家人團聚的一個精神支撐。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老家去往遠方拼搏。為了能夠在工作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努力,所以即使想家的時候也總是會顧著工作不回去,但是春節就像是一個訊號,讓自己回去團聚的明燈。如果離開或者減少了這個明燈,那麼我們中國傳統的團聚價值觀就會被慢慢的淡化和失去。

    三、春節是一年辛苦勞累的人心靈放鬆的港灣。對於春節人們總是有那麼多的期待(雖然假期也只有那麼七天,有些還沒有),因為春節期間能夠讓自己有更多的愉快心情,團聚的喜悅總是能夠沖淡工作事業上的辛勞和疲憊,從而讓自己經過春節的放鬆,收拾好心靈,在新的一年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

    四、春節也是一些地方重要事情的承辦時間。有些地方,在春節特定的時間需要進行承辦事務,比如在去年有婚喪嫁娶的家庭,春節就有一些特殊的“拜年”活動。這些事務的操辦也需要春節這麼一個絕大部分人都放假的日子來進行。

    五、春節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點。在自己一年的努力工作中,到了春節都會有一個段落。不管這一年工作是好還是差,到了春節就是一個結束,需要辭舊迎新。原來做的好的,望新年更上一層樓,原來做的不好的,更希望新年有改變。總之從春節起就是有一個更好的開始。

    六、春節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就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接觸子女的機會。子女長大,飛向了遠方後,春節成為了很多老人對於思念子女的期盼,希望春節的時候子女能夠在身邊聊聊天,說說話。

    七、春節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期待。春節是一個集吃、穿、玩一體的節日,所有這些都能夠在春節得到滿足,甚至很能為接下來的新年儲存一些快樂(比如壓歲錢),所以春節帶給孩子的無窮的快樂,也是很多成年人最美好的回憶。

    春節早已超脫了作為一個普通節日的概念,成為了每一個華人心中不可或缺的情節,也早已成為了中華“和合”文化的集中展示的節日。

  • 4 # 賀蘭山夜話

    不願意搭理這個問題,無聊沒有意義。

    表明個態度,春節作為華人的傳統節日必須傳承下去,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到春節了就知道該回家了,該回祖國了,就起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

    春節是華人的記憶,春節是華人的身份特徵,春節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承載了華人太多的期盼和希冀,深深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基因裡。我們必須堅定地、毫不動搖地堅持文化自信。文化的根不能斷,歷史的根不能斷,華人的根不能斷。

    不過春節了,春節慢慢消亡了,隨之消亡的一併肯定還有其他的傳統文化,那時候就變質了危險了。

    所有提出不過春節,或者奇談怪論,都是目光短視,都是文化無知,都是居心叵測。

    是誰一再試探我們的底線?

  • 5 # 梅園新枝

    春節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節日,是承上啟下的節日,人們勞累一年之後期望休整一下,放鬆幾天,為來年再戰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改?感到沒意思了是因為你如今日子好了,穿暖了,穿好了,吃飽了,吃好了,嘴巴無味了,感覺膩了。儘管如此,也不要提出如此荒謬絕倫的問題。

    的確,我們小時候,特別盼望春節,因為那時候,我們一年只能穿新一次新衣服,甚至是老大穿過而給老二的衣服,儘管不是新的,也高興;吃好的,那就不用提了,平時沒有吃過的東西都有,比如平時很少吃的米花糖,炒花生,爆米花以及很少吃的湯圓,豆腐,酥肉,雞肉,雞蛋,魚,肉等都有,所以孩子們都很期待,很高興。

    今天這些東西樣樣不缺,天天吃,所以,有些人不感興趣了,吃多了,沒感覺了。於是,有人就提出怪想法,也不奇怪。

  • 6 # 奇點矩陣

    反對的人多

    有些地方的風俗過年是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十五,照此說來2019年的春節還沒過完呢。過一個年就是半個月,過兩個年就是一個月,時間上負擔不起。

    過年講究千萬裡也要回家團聚。每年春運都稱得上人類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各地交通都滿負荷的運轉,增加了各行各業的工作負擔

    過年各種走親訪友、交通費、過年費、紅包花費不少,兩個年過不起

    過年是千百年傳襲的節日,是農耕文化的代表。現在城市化程序加快和物質生活豐富,過年已不再具有很強的儀式感了。

  • 7 # 吳歌說事

    兩年一次就不叫春節了。春夏秋冬,輪為一年。秋收冬藏,來春新年,又期待萬物復甦,蓬勃生長。春節,就是農業社會的重要遺存,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傳統。想來不會有什麼專家吃飽撐的去改春節為兩年一次,甚至連念頭都不會有。所以,諸位不必擔心這個問題。每年一次春節,至少500年不會變化。至於春節放假,全民假日調至7天剛剛好,很合適,休息熱鬧放鬆一週,開始新一輪工作。有些企業春節前後休假10天或兩週,這也很好。至於有人認為可以統一放假15天,那就有些過了。過猶不及,孔子說的。恰到好處為妙。至於那個兩年一春節的提議,還是不提為好,不會有人贊成的!

  • 8 # 東楚龍野虎

    這個建議不可取吧。

    不可取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春節是中華民族每年一次傳統節日。中國先民認為:一年之際在於春,春生陽和,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春的初始代表著一年收成之根。歡度春節,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農耕文明的合理渴求,有其合理一面。你腰斬了春節二年一次,抹殺了農耕文明祈求豐收的理性。

    其次,春節是中華民族孝道文明的集中反映。現代中國為了生計為了發展,老百姓幾乎奔波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五湖四海謀生打工。唯有春節,不管千里之途,不畏冰雪嚴霜,即使赴湯蹈火,億萬遊子也要回歸家鄉,給祖上敬一炷香,給父母送一點愛,給家人給夫妻給子孫一點天倫之樂。可是有些專家無視中華孝道文明,無視中華人親情的凝聚力團結力,偏偏要破壞春節格局,是不是有些殘忍?,

    其三,春節每年一次,是中華文明圏內各國約定俗定之舉。春節不僅聚合了大陸十三億人與港澳臺人民之心,未忘同一血脈同一祖宗同一孝道同一文明初心,而且也令中華文化圈各國過春節的人民感受中華文化的能量與趣味,如越南,日本,南韓,馬來西亞……,你專家貿然改變春節每年一次習俗,這餿主意會讓國內港澳臺與中華文化圈人民隨你起舞嗎?不會,結果是什麼?中國大陸另搞一套,與中華文化圈漸行漸遠,後果是什麼?那是不言而喻的事!

    所以春節二年一次不可取!

  • 9 # 三水三心

    迄今為止,我們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有任何專家提出過類似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屬於臆造的問題!

    春節,作為中國或者中國文化影響較為深遠的地區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據考證,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西漢時定型,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歷史悠久,是春節的第一個特徵!

    春節的第二個特徵是覆蓋面廣。可以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有春節。即使沒有華人,那些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區,比如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基本上和中國一樣,各國普遍都會過春節。2018年8月,加州議會通過了認可農曆新年的法案,州長也正式簽署生效,將亞裔傳統的節日正式定位為官方認可的節日。

    春節的第三個特徵是法定性。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透過將春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所以,基於春節的以上幾個特性,隨意改變春節,是對歷史傳統文化的背叛,是對人們思維習慣的挑戰,也是對法律法規的褻瀆。自然,也就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 10 # 城市發展報告

    想必這磚家是好日子過夠了,存心出來找不自在的節奏。且不說春節是華人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就算節日地位沒這麼高,至少也是最長的假期,兩年休14天改成休7天,然後很多人一年當中唯一闔家團圓的機會也沒了,春節加班費也變成常規工資了,莫非這還有人支援?支持者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

    如果真是哪個專家有這樣的提議,估計他現在連家門都不敢出了。而且我認為作為華人,不可能有這麼腦殘的專家會把全華人民最重視的節日和假期當成兒戲來胡說八道,即使有這奇葩的想法,也不會當眾去說。若當真有這種言論,除非他不是華人,或者壓根沒把自己當華人。否則誰敢冒著千夫所指去破壞這世代傳承的習俗與規矩?更何況還是損人不利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與國之間欠錢不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