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因果不空001

    在整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兩位智商很高旗鼓相當的高人。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無奈擺下空城計,司馬懿兵臨城下,而且派人進城看過,憑藉司馬懿的智商,應該能看出問題,司馬懿之所以沒下手,可能有兩個原因:1.司馬懿害怕孔明先生有妙計在隱秘處安排了伏兵,萬一中計司馬父子就完蛋了,所以不願意冒險。 2.司馬懿知道是空城,但不想抓住孔明先生,因為有孔明先生存在,自己對朝廷來說才有價值,如果沒有孔明自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可能兔死狗烹。

    孟達因為勸劉封不要就關羽得罪了劉備,後逃到曹魏,任新城太守,後來孟達失寵,諸葛亮暗中與他通訊,勸他叛魏歸蜀,孟達答應了,孔明先生寫信要孟達快點行動,否則司馬懿知道了幾天時間就趕到,反而性命難保,孟達說,司馬即使知道孟達反了,等他奏明天子再派兵趕來,至少一個月,孔明先生說,如果司馬知道了,不上奏天子直接快馬加鞭幾天就到。孟達不信,司馬懿獲知訊息後果然如諸葛先生所料,幾天趕到殺死孟達。可見孔明先生和司馬懿屬於英雄所見略同,他們的智慧在同一個層級上。

    同等級的人非要分出高低,那應該是孔明先生更高一籌。孔明先生初出茅廬時為劉備制定的《隆中對》大戰略,不僅科學合理,而且孔明先生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宏大戰略一步步走下去,最終實現了三分天下,這在整部三國中,沒有第二個人能比。

  • 2 # 渭城朝雨憶傾城

    當然是諸葛亮強的多,蜀漢國力遠不如魏國,蜀漢後期更是人才凋零,諸葛亮卻敢千里北伐曹魏,多次打的魏軍主軍司馬懿狼狽逃竄,只能採取堅守不戰的策略,憑藉曹魏強大的國力和在魏國邊境作戰主戰場的優勢,拖垮千里北伐的蜀軍,諸葛亮最後一戰在五丈原屯田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解決每次糧草不足的問題,二是讓蜀民和魏人正常作業生活,讓蜀漢政權在魏地站穩腳跟,為接下來殲滅司馬懿大軍,進軍關中做準備,可惜諸葛亮最後病逝五丈原,北伐戰爭被迫就此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火車上,火車在走,人在原地跳一下,為啥人落地後不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