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後炮”的問題,我們需要辯證看待,好與不好,關鍵取決於決策者的思想層次!!
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身邊的真實故事吧!
最近,老陳在同行中“火”了!
事情是這樣。老陳是公司有名的“馬後炮”,公司工作每次出現失誤,總喜歡在老闆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小聰明,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教訓,很是令公司領導們下不了臺面。
去年,在老闆授意下,公司找理由辭退了老陳。老陳一離開公司,領導們頓時感覺耳根子都清淨了,周圍空氣也清新了。
老陳被辭退以後,心情極度沉悶。在朋友幫忙下,進入同行的另一家公司。老陳的“馬後炮”習慣,無論到哪裡都改不了。不過令老陳意外的是,在新公司,他的“馬後炮”習慣不僅沒有讓他再次失業,反而讓他的人生出現了“柳暗花明”。
新公司在一次展銷會上損失近500萬訂單,老闆非常生氣。在隨後組織的覆盤反思會,老闆希望各部門能總結一些有益的經驗教訓,意外的是底下鴉雀無聲,即使主要負責人發言,也是不得要領,找準問題的真正癥結。
老陳作為員工列席代表,沒能忍住“馬後炮”習慣。當老闆讓大家暢所欲言的時候,老陳站起來羅列了12條問題。
經理聽完老陳發言後,心想完了,講這些馬後炮的事,有什麼用?除了得罪人,還要被老闆批評。
意外的是,老闆不僅沒有批評老陳,反而還了解了一些他過去就職的情況。
更意外的是,一個月後,老闆因老陳多次對公司前景發展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加之老闆詳細瞭解過他的任職經歷,認為老陳具備很強創業與創新意識,這種能力對一家剛崛起的新型公司來說,是一筆寶貴財富。於是決定由老陳擔任銷售部經理。
老陳也不負所望,短短半年內,重新拿回了展銷會上損失的500萬訂單。
老陳昇任經理的事,很快傳回了原來公司。當原來老闆得知老陳的隱藏能力後,後悔自己“有眼不識珠”,把人才留給了對手!
馬後炮,其實只是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現實中往往與“事前諸葛亮”對比使用,視為無用之舉,常常不為人所重視。
老陳的例子卻剛好證明,“馬後炮”其實是一種難得的能力,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從問題中汲取經驗,總結教訓,取長補短,以避免類似問題重複發生。
生活中,我們往往把“馬後炮”看為貶義詞,視為同事對自己過錯的嘲笑,而不聽取,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但是,現實中,多數同事看到你有過錯後,並非真正落井下石,而是作為“旁觀者”的一種善意提醒。雖說時機是在事後,可對我們以後工作,同樣具有借鑑警示意義。老陳在原來公司喜歡當“馬後炮”,其實是對公司建設的善意提醒,如果老闆重視了,就會促進工作,如果認為是“事後諸葛亮”,那麼就會像老陳遭遇一樣,被逼辭退離職。
其實,錯誤或失誤發生後,同事所謂的“馬後炮”建議,多數是針對工作中的不足而言的。任何一項工作,不可能事前考慮得非常細緻與周全,往往是在工作落實推進中,逐步得到健全與完善的。同事此時所作的提示,常常是我們當事人不易察覺的。
因此,作為專案負責人,即使是公司領導或老闆,都應善於從“馬後炮”中反思檢查不足,並把建議作為以後開展工作的重要防範措施。唯有如此,公司才能營造出眾人參與建設,人人當家作主的濃厚氛圍,為公司長期長遠發展,注入不竭活力與創新源泉。
關於“馬後炮”的問題,我們需要辯證看待,好與不好,關鍵取決於決策者的思想層次!!
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身邊的真實故事吧!
最近,老陳在同行中“火”了!
事情是這樣。老陳是公司有名的“馬後炮”,公司工作每次出現失誤,總喜歡在老闆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小聰明,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教訓,很是令公司領導們下不了臺面。
去年,在老闆授意下,公司找理由辭退了老陳。老陳一離開公司,領導們頓時感覺耳根子都清淨了,周圍空氣也清新了。
老陳被辭退以後,心情極度沉悶。在朋友幫忙下,進入同行的另一家公司。老陳的“馬後炮”習慣,無論到哪裡都改不了。不過令老陳意外的是,在新公司,他的“馬後炮”習慣不僅沒有讓他再次失業,反而讓他的人生出現了“柳暗花明”。
新公司在一次展銷會上損失近500萬訂單,老闆非常生氣。在隨後組織的覆盤反思會,老闆希望各部門能總結一些有益的經驗教訓,意外的是底下鴉雀無聲,即使主要負責人發言,也是不得要領,找準問題的真正癥結。
老陳作為員工列席代表,沒能忍住“馬後炮”習慣。當老闆讓大家暢所欲言的時候,老陳站起來羅列了12條問題。
經理聽完老陳發言後,心想完了,講這些馬後炮的事,有什麼用?除了得罪人,還要被老闆批評。
意外的是,老闆不僅沒有批評老陳,反而還了解了一些他過去就職的情況。
更意外的是,一個月後,老闆因老陳多次對公司前景發展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加之老闆詳細瞭解過他的任職經歷,認為老陳具備很強創業與創新意識,這種能力對一家剛崛起的新型公司來說,是一筆寶貴財富。於是決定由老陳擔任銷售部經理。
老陳也不負所望,短短半年內,重新拿回了展銷會上損失的500萬訂單。
老陳昇任經理的事,很快傳回了原來公司。當原來老闆得知老陳的隱藏能力後,後悔自己“有眼不識珠”,把人才留給了對手!
馬後炮,其實只是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現實中往往與“事前諸葛亮”對比使用,視為無用之舉,常常不為人所重視。
老陳的例子卻剛好證明,“馬後炮”其實是一種難得的能力,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從問題中汲取經驗,總結教訓,取長補短,以避免類似問題重複發生。
生活中,我們往往把“馬後炮”看為貶義詞,視為同事對自己過錯的嘲笑,而不聽取,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但是,現實中,多數同事看到你有過錯後,並非真正落井下石,而是作為“旁觀者”的一種善意提醒。雖說時機是在事後,可對我們以後工作,同樣具有借鑑警示意義。老陳在原來公司喜歡當“馬後炮”,其實是對公司建設的善意提醒,如果老闆重視了,就會促進工作,如果認為是“事後諸葛亮”,那麼就會像老陳遭遇一樣,被逼辭退離職。
其實,錯誤或失誤發生後,同事所謂的“馬後炮”建議,多數是針對工作中的不足而言的。任何一項工作,不可能事前考慮得非常細緻與周全,往往是在工作落實推進中,逐步得到健全與完善的。同事此時所作的提示,常常是我們當事人不易察覺的。
因此,作為專案負責人,即使是公司領導或老闆,都應善於從“馬後炮”中反思檢查不足,並把建議作為以後開展工作的重要防範措施。唯有如此,公司才能營造出眾人參與建設,人人當家作主的濃厚氛圍,為公司長期長遠發展,注入不竭活力與創新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