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範煒

    孟皇后是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的第一任皇后。

    宋哲宗趙煦成年後,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就開始操心起了他的終身大事,她們特意在那些出生較好的官宦人家中挑選了一些姑娘進宮伺候皇上,16歲的孟氏也被選入宮中。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很喜歡這個孟姑娘,後來把她立為皇后,又加封了孟姑娘的父母。

    也許是因為宋哲宗從小即位,處處受到牽制,所以他可能比較反感家人給他安排好的一切,尤其是婚姻,他也因此對孟皇后並不怎麼上心,後宮佳麗無數,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劉婕妤”,這位劉婕妤是個典型的蛇蠍美人,長得美則美已,卻心狠手辣,一心想要上位。

    有一天機會來了,確切地說,是劉婕妤的造謠機會來了。

    孟皇后的女兒生病了,她姐姐就拿著道家專用的治病符咒進宮給孩子看病,可是在皇宮中使用符咒是大忌諱,孟皇后知道後,趕緊讓她姐姐藏起來,之後和皇上解釋,皇上也比較通情達理,能理解此事。

    可是沒想到,孟皇后的女兒還是死了,這下劉婕妤開始無中生有造謠了——這難道不是因為符咒而把皇上的女兒咒死的?現在皇上的孩子死了,說明也是在詛咒皇上

    皇上一聽,確實需要好好調查一下,孟皇后手底下的太監宮女侍衛都被拉去問話,甚至嚴刑逼供,有史料記載,下人們被打得“搒掠備至,肢體毀折,至有斷舌者”!

    即便遭到如此狠手,缺胳膊斷腿,下人們也沒有汙衊孟皇后的想法,最後無奈之下,劉婕妤他們偽造了一份供詞,然後,孟皇后被廢掉了,她然後出家修行成為女法師。

    終究是皇帝糊塗了!

    後來,皇上宋哲宗駕崩,端王趙佶即位,成為宋徽宗。一代皇帝,一代天下。新舊黨派的爭鬥也隨著勢力的改變而更迭,此時,孟皇后代表的舊黨一方的勢力又處於優勢,不久孟皇后恢復了後位。

    一轉眼,20年過去了。此時發生了靖康之禍金人攻入河南京都,皇帝被擄走,孟皇后修行的宮殿也著了火,所住之地接連失火,她最後輾轉出宮安居。當時金人攻進皇宮以後,按照皇宮中所有妃子的名單將她們全都抓走,而孟皇后因為被廢,沒在名單中,倒是躲過一劫

    當時宋朝的皇室還有一個漏網之魚沒被金人逮住,他就是趙構,因為他當時遠在外地。後來金人讓宋朝的一位宰相主事,他聽取了其他大臣的建議,將孟皇后迎接回宮,實際上此人有當自立為王掌權天下的打算,但是其他人建議,恢復孟皇后的身份,讓她垂簾聽政主持大局。後來,孟皇后讓趙構即位。趙構當了皇帝后,她便放棄垂簾聽政,成為了隆祐太后。

    由於政治危局,宋朝都城從河南南渡到杭州,趙構被逼退位,而讓當時的皇太子趙旉即位,是為宋簡宗。因為亂軍逼迫,孟皇后再次垂簾聽政以平定戰亂。事情平息後,她又放棄了垂簾聽政。

    孟皇后一生恭謹,平時愛喝點酒,許是一路逃亡的日子想借酒澆愁,她生活在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南宋末年,沒有一點安全感,沒有依靠,沒有安穩,她不過是一個女人,卻也在國家危難之際兩度站出來主持大局,之後又甘於功成身退,還是很厲害的角色!公元1131年病逝。

    兩度被廢、兩度復位、兩度垂簾聽政,這便是孟皇后的傳奇一生!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宋哲宗表面上廢掉孟皇后的原因,是孟皇后的姐姐送了符水到宮裡,犯了皇室的忌諱,還有劉貴妃與孟皇后的宮鬥。根本的原因是,孟皇后是高太后安排的人,萬一以後孟皇后垂簾聽政,就可能和高太后一樣恢復舊黨。這是宋哲宗不願意看到的。

    宋哲宗的孟皇后,是高滔滔高太后硬塞給他的,宋哲宗一直很不爽。大婚之前,高滔滔親自調教孟皇后,孟皇后循規蹈矩,在16歲的宋哲宗眼裡簡直就是古板,在老太太高滔滔眼裡簡直就是稱心如意的孫媳婦。

    後來沒多久,又發生一件事,使孟皇后在宋哲宗心目中的地位降到了冰點。

    宋哲宗大婚之後,到了年底的十一月,也就是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的冬月,宋哲宗去太廟齋戒沐浴,祭祀列祖列宗。

    孟皇后還沉浸在婚後的幸福感中,想當然地以為宋哲宗出去了幾天,今天祭祖結束了,該回宮了。為了表示賢惠,她坐著大硃紅的車子,還打著大硃紅的傘蓋,帶著十幾輛硃紅車子的宮人,到半路上去迎接宋哲宗。

    宋哲宗沒料到本分的孟皇后偶爾也會有閒情逸致,他今天沒打算回宮,今晚要到南郊齋戒,明天郊祀,合祭天地。宋哲宗從9歲開始就學習齋戒沐浴的祭祀大典,一直都是對天地祖先充滿敬意的。以前,宋哲宗一直到所有冬天的祭祀完畢才回宮,也不存在誰來接他的問題。

    今天,因為有了一個皇后,突然這個皇后半路來接他,他完全沒有防備,因為明天還有一場祭祀。不但宋哲宗沒有防備,他手下的鹵簿使蘇軾和儀仗隊都猝不及防。一場混亂,皇帝的車隊和皇后的車隊,在乾明寺前面的路上擠成一團。

    宋哲宗隱忍著沒有發作,只是輕輕地告訴手下人通知皇后:皇上還要去南郊齋戒,今晚不回宮。

    宋哲宗心裡想教訓一下孟皇后,但孟皇后背後有他的奶奶高太皇太后。他立即把蘇軾叫來,要他馬上,嗯,在皇帝的馬車上,立馬寫一個奏摺來。蘇軾是何等的人才,在顛簸的馬車上,立馬磨墨揮毫,寫就一篇極盡委婉的諷諫奏摺,暗示孟皇后不應該參與皇帝齋戒祭祀的大典。

    宋哲宗看完,稱讚蘇軾真是國家棟梁,立即派人把這份奏摺送給奶奶高太皇太后,背後隱含的話語是:這是你挑的好孫媳婦,該你管管了。

    高滔滔看了奏摺後,自知理虧,一面叫人吩咐孟皇后:皇帝祭祀,你不要去接他,讓他一個人回來算拉倒;一面又吩咐大內的事務官:把皇帝的行程記好,不要無組織無紀律,不要讓皇后再犯這種低階小錯誤。

    高滔滔去世後,孟皇后的最大後臺就沒了。

    他現在很寵幸劉婕妤,劉婕妤生性活潑,還有點野性。劉婕妤則恃寵則驕,處處要跟孟皇后比。

    過了2年,到紹聖元年(1094年)的冬至日,孟皇后和嬪妃們去拜見向太后(神宗皇后)。孟皇后穿著華麗的皇后服,坐在一個紅漆鑲金的椅子上,很是惹人眼。劉婕妤只坐了一個普通的椅子,心裡老大不痛快,也要一個和皇后一模一樣的椅子!

    這時候,有人喊“皇太后到”。孟皇后趕緊起身迎接,劉婕妤也站起來迎接。結果虛驚一場,皇太后沒來,然後大家又都坐下。可這一坐不得了,劉婕妤屁股下面原來的椅子被人抽走了!劉婕妤沒注意,一腚坐到地上了。劉婕妤當場發飆,連向太后也不去拜見了。

    劉婕妤撒潑到宋哲宗面前,大哭大鬧:有人欺負我!您得給我做主啊!

    宋哲宗感到又好笑又好氣,把劉婕妤和孟皇后都訓斥了一頓。

    這個宮鬥也就是小學生水平吧!小學生經常抽別人的凳子。

  • 3 # 野狐狸

    孟皇后,馬軍都虞候孟元的孫女,元祐七年(1092),孟氏被冊立為哲宗的第一個皇后。她的命運幾經起落,充滿傳奇色彩,與一些名臣相比也毫不遜色。

    有一次孟皇后的女兒福慶公主生病了,她的姐姐又懂點醫術,就請姐姐過來給公主治病,但是公主服藥後並未好轉。孟皇后的姐姐就搞了些燒道符之類的活動,但宮中其實是嚴禁私自搞這類活動的。孟皇后知道後,就勸姐姐別這麼做,哲宗回來後,也把事情原原本本說了。哲宗聽後倒覺得沒什麼,認為這只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孟皇后聽到哲宗這麼說,就默許這類行為了。此後,孟皇后的養母請人為她祈福,又搞了這些神神叨叨的活動,這次卻被劉賢妃等人利用,指責其裝神弄鬼詛咒哲宗,結果釀成了一個宮內的大冤案。哲宗本來就更喜歡劉妃,就藉機下詔廢孟皇后為“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出居瑤華宮。元符二年(1099),劉妃又為哲宗生了兒子,就順利當上了第二任皇后。

    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趙佶當了皇帝,向太后支援下,舊黨又得勢了,孟皇后居然又復位了,被稱為元祐皇后。當時的徽宗是以中立姿態示人的,他在讓孟皇后復位的同時,也封劉妃為元符皇后。兩個前皇后形式上是並立的。

    不料,世事多變,向太后不久病逝,徽宗的態度變得傾向於新黨。崇寧元年(1102),發生了打擊舊黨的元祐黨人事件,孟皇后也收到牽連,第二次被廢,重新回到了瑤華宮。

    不過,也是因禍得福,靖康之亂中,孟皇后因為再度被廢,沒和其他皇室成員一樣被金軍擄掠到北方。此後她還在宋朝政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就是後話了。

  • 4 # 常棣tandy

    一、廢孟皇后始末

    孟皇后系宣仁高太后為宋哲宗所擇之妻。無論孟皇后人品、才學如何,單是因高太后的操縱,從前面“紹述”活動可知,這樁婚事未必會成就幸福家庭。

    元祐七年(1092)四月,孟氏與宋哲宗成婚,不幾年,宋哲宗移情於劉婕妤。孟氏心中很是難過,卻不知當如何是好。

    孟氏生有一女,即福慶公主。宋哲宗也許對女兒並無反感,但沒有很多關心。福慶公主於紹聖三年時病得很厲害,御藥院的藥沒起什麼明顯作用,孟氏急得無所措手足。孟氏的姐姐從前給孟氏治好過很嚴重的病,因此經常出入後宮。

    在福慶公主病危時,孟氏的姐姐提出要用道家用的符水給孩子治病。這是宮中一向禁止的,道家的符咒一向被認為是民間低階迷信活動,而且是邪門歪道,故不僅宮中禁止,一般稍有社會地位的人都對此持排斥態度。

    所以,孟氏見其姐拿出符籙,便大吃一驚,說:“姐姐難道不知道宮中規定嚴厲,不許用民間的旁門左道嗎?”便讓左右的人將符籙藏了起來。宋哲宗前來時,孟氏不敢隱瞞,據實以告。宋哲宗寬大地說:“這也是人之常情啊。”孟氏當著宋哲宗的面將符籙燒掉,以示悔改。

    但是,這種崇信邪道的風氣卻在後宮悄悄地流傳起來。孟氏有個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和尼姑法端、供奉官王堅在一起,大肆行此左道。

    其主要目的是要使宋哲宗重新回到孟氏身邊,疏遠劉婕妤。王堅按照聽宣夫人燕氏的要求,用南方的楓木,為孟氏建禱祠,到民間去找什麼驢駒、媚蛇霧、叩頭蟲之類的東西,讓孟氏帶著到宋哲宗的寢殿。

    聽宣夫人燕氏歡喜做字元,燒符取灰,放在茶中進給宋哲宗。宋哲宗不想喝茶,故幸而沒喝進這種攙有紙灰的水。燕氏不罷休,她將這水灑在宋哲宗必然要走的御路上,以為會使宋哲宗到孟氏的寢殿中來。

    更有甚者,燕氏命王堅繪了劉婕妤的像,然後用大針釘在心臟部位,還要用五月間癆病死者的骨灰撒在劉婕妤的寢殿裡,盼她一死。後見無效,又取七家針和符咒之灰放在劉婕妤的房內。用盡各種厭魅方法詛咒劉婕妤,但都沒有奏效。

    劉婕妤發現了有人在用厭魅術詛咒她,就又哭又鬧地去找宋哲宗。宋哲宗嚴肅查處。先是令皇城司內押班樑從政和御藥院的蘇珪審理。皇城司掌官城出入的禁令,凡守衛值班、宮門關閉的符節均由皇城司掌管。皇城司將宦官、宮妾近三十人捕來,鞭笞箠楚,刑法頗峻。後宮頓時變成地獄一般,告哀哭號之聲不絕於耳,一番鞭笞之後,氣息僅存,本已慘不忍睹,尚要厲聲審問,故難以為答。

    為使皇城司的審訊令人信服,還特從御史臺調來了侍御史董教逸。董敦逸在做筆錄時,見到這些氣息奄奄的宮女實無口供,無法下筆,內侍郝隨在一旁用言語威脅董敦逸。董敦逸為避免禍及自身,以屈打成招的奏牘呈上。

    紹聖三年九月,孟氏被廢,其責制是宋哲宗親自到延和殿向各位執政大臣宣佈的,詞曰:“孟氏旁惑邪言,陰挾嫻道,迨從究治,驗佐甚明。獄辭具孚,覆案無爽。朕夙夜惻怛,寢食靡寧,難以私恩而屈大義。躬稟兩宮慈訓,恭被玉音失德,若斯將來,何以母儀萬邦、上承宗廟?……”

    孟氏從此出居瑤華宮,賜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賜紫法名衝真。宋哲宗總算還關照所有日常起居供應要優厚。

    孟氏被廢,其父孟在的官職隨之降黜。王堅、法端、聽宣夫人燕氏皆處以極刑。宮女陳迎兒對劉婕妤妃曾有怨語,雖然沒有牽連在咒符事件中,也要“杖脊逐之”。詔令宣佈之後,許將、李清臣、曾布等人還有意緩解,說既然禱祠沒建成,茶也沒喝,是否不必處極典。

    宋哲宗憤怒地說:“朕待後有禮,不意其所為如此。朕日夜怵惕,至為之廢寢食!今日之事,誠出於不得已!”說完,臉色都變了。李清臣等人只得唯而退。

    孟氏被廢之事,表面看來,由厭魅符籙之類的迷信活動引起,其實和“紹述”的政治形勢密切相關。章惇等人既然議論高太后有廢立意圖,必然使得宋哲宗對高太后的印象由原來的反感轉化為仇視,高太后一手撮合的這樁婚姻,也就成了章惇等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了。

    孟氏僅生一女,早夭。

    二、孟氏的後半生

    本來,孟氏已被高太后判斷為“福相薄”,此話果然應驗。

    高太后還說過“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的預言,也絲毫不爽。孟氏被廢后,是怎樣度過後半生的呢?

    一個女人,先是貴為國母,為天下淑儀,驟然被廢,打入冷宮,在道觀中忍耐餘生,該是多麼痛苦的精神折磨!現在留傳下來的孟後畫像,便是穿著素色綿衣,攏著樸素的髮髻。

    同時的皇后畫像,俱是風冠霞帔,臉上貼著珠鈿,豪華高貴的氣派,雖已隔了上千年,依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來。孟氏以堅強的意志捱過了最初最痛苦的日子,經過這樣的考驗,她在應付以後的事變時,顯然成熟了許多。

    1.復立太后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去世。向太后攝政,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即位,五月,向太后就提議恢復孟氏皇后的名分。正值有太學上舍生何大正上書,提出應當恢復孟氏的稱號。

    宋徽宗命三省議論此事。曾布、韓忠彥、李清臣、陳瓘等皆持肯定意見,於是准予復孟氏皇后稱號,但究竟與後來宋哲宗所冊立的劉皇后如何相稱相別呢?曾布提出了這個問題,向太后認為可讓孟氏住在西宮,名號為元佑皇后,劉皇后當稱之為元符皇后;二人相見時,應讓元符皇后先拜,元祐皇后答拜;並提議將來讓元祐皇后(孟氏)護送宋哲宗的靈駕,元符(劉氏)皇后只是迎到宋哲宗的神主牌位就可以了。

    向太后又對樞密院說:“當初宋哲宗立了劉氏為後不久就很後悔,認為身份、作派都不相稱。”向太后還對曾布說:“孟氏出身士族,其母為王廣淵之女。剛剛定婚時,高太后曾親自教導她作皇后的種種禮節,甚至如何側身走、倒退走以表敬意,都是太后親自指點,劉氏無法與其相比。”

    雖說孟氏有這麼多優勢,廢而復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故此,向太后仍很擔心,囑咐曾布說:“這兩個人都是有氣性的人,於今上(即宋徽宗)都是叔嫂關係,以後若非大禮聖節宴會,不要讓他們有頻頻見面的機會。”五月初十,孟氏以元祐皇后的身份回到宮中。

    向太后聽政之時,對紹聖時的逐臣漸次起復,朝中對宋哲宗時期黨爭不已的局面有所批判,第二年因此改元為“建中靖國”。就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正月,向太后去世。宋徽宗的思想漸漸發生變化,第二年又改年號為“崇寧”,表示尊崇宋神宗熙寧變革之意。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宋徽宗漸次冷淡了韓忠彥、陳瓘等人,也疏遠了曾布,擢拔蔡京,一場新的政治鬥爭又近在眉睫了。

    2.二次復廢

    崇寧元年(10)九月,原來和宋哲宗、劉皇后很接近的宦官郝隨,找到機會向蔡京建議再廢掉孟氏的皇后稱號。而在這不久之前,侍御史龔夾上書指出,元祐皇后和元符皇后不應當並立在朝,真正應該廢掉的是元符皇后劉氏。

    當初,因復立元祐皇后孟後,太學生何大正被賜官,此時已奪。錢遹等人的奏疏上報,韓忠彥,曾布、李清臣等人被貶官職,李清臣貶到嶺南雷州半島。陳瓘被放逐到袁州、廉州、再到郴州,俱是當初元祐黨人足跡所至的地方。

    孟氏於崇寧元年(1102)十月再次被廢,重返瑤華宮。其再廢的制詞中曰:“元祐皇后始緣失德,獲罪先朝,退處道宮,殆將累歲,會逢變故,政事紛更,乃有奸言。上動朝聽,姑從並後之議,庶用權時之宜,雖申私恩,已致公論。今臺臣合奏,引義固爭,宰輔僉同,抗爭繼上,鹹以謂昨者復位,違先帝之初詔,又匪本朝之故常。……宗廟不可以從祀,陵寢不可以配拊,據今驗古,皆所未安。”

    加賜為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在這道責制中,將孟氏復立與政治形勢明確地聯絡在一起,對向太后的聽政,對當時大臣的言論,均予以否決。唯其還恐不徹底,又特別指出,不可以配享宋哲宗之廟,死後不可葬在宋哲宗的陵園內。

    之所以蔡京一干人要對這麼一名婦女如此認真,對其廢立如此重視,就是數年來的政治勢力的彼此消長所致。正如陳瓘曾經指出的,紹聖以來,要路上的大臣以詆訾宣仁高太后為唯一,孟皇后系宜仁太后所立,萬一孟皇后有聽政參政之時,豈不是要恢復元祐政治嗎?

    其實,宋哲宗曾感到對孟皇后的廢罷做得太過分了,心中頗悔,曾有過“章惇誤我”的感慨。復立孟氏時,有人提到宋哲宗的悔悟。章惇,蔡卞雖然被逐,但蔡京擔任了宰相,與章、蔡二人的行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元祐大臣的貶謫,嚴厲有加。

    他對元祐皇后的再廢,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推算起來,這時的孟氏,不過三十歲左右,本來正是大好青春之時,卻已被殘酷無情的政治鬥爭反覆錘鍊過了。

    現在已無從考知孟氏在瑤華宮從此後度過的二十多年的歲月,有過何樣的生活,是否寫過隻言片語。當她接近六十歲時,她註定不會被歷史遺忘,仍未能徹底離開政治生活的漩渦,她再一次走近政治生活的中心。這就是“靖康之恥”帶來的變遷。

    3.靖康之變中的孟太后

    靖康之初,宋徽宗在內外交困、朝野呼聲日高的情勢下,將國柄交給了年輕的欽宗。在這樣的情勢下,汴京(今開封)的人心、治安並不穩定。

    瑤華宮起火災,孟氏急遽移居延寧宮,又被火災。於是遷到大相國寺前的自己私宅內。這樣的動盪剛剛結束,金兵又包圍了汴京,國家的命運處於危難之中。

    在緊急之中,宋欽宗與近臣商議再立孟氏為後,尊之為元祐太后。還沒等形成決議,金兵已攻進了汴京。宋廷王室成員俱成俘虜,隨金兵北遷,孟氏因為被廢而幸運地留在了汴梁。

    徽、欽二帝和王室的嬪妃公主們在北遷及後來的俘虜生活中,飽受了種種屈辱非人的待遇,而孟氏由於寄居在孃家的私宅中,免被俘虜,亦因其被廢,金人沒有強制她隨同北歸。

    當宋徽宗、宋欽宗即將被迫北遷時,宋欽宗沒有忘記他欲復立孟氏為後的願望,他希望孟氏在重振宋廷朝綱方面為歷史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在派人進城取衣物時,特祕密送孟氏一紙條,曰:“趙氏注孟子相度分付。”趙氏即指趙宋王朝。

    在如此緊要的關頭,宋廷將再生的希望寄託在一位廢后的身上,如果宋哲宗地下有知,不知該做何樣的感想。

    張邦昌、康王趙構、金國這三方面不久都意識到了孟氏的重要政治作用,張邦昌和趙構都要孟氏垂簾聽政。

    張邦昌偽政權建立時,欲借孟氏的名義號召天下,所以先尊孟氏為宋太后,迎居在延福宮,接受百官的朝拜,胡舜陟等人又建言要孟氏參與政事,於是張邦昌請孟氏垂簾聽政。恢復尊號元祐皇后。

    詔書自頒佈之日,獲得廣泛響應。在那種中原頓失君主的不安中,孟氏以皇后身份重新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具備一定的感召作用。張邦昌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極力敦促孟氏復出一事。孟氏於是回到禁中,在內宮東門小殿,垂簾聽政。

    建炎元年(1127)四月,孟氏聽說康王在濟州(今山東鉅野),就派李回、孟氏的侄子孟忠厚,拿著孟氏的手書,表示要迎接康王繼承皇統。康王是宋徽宗第九個兒子,宣和三年立為康王。

    當金兵攻破汴京時,康王不在首都,他先在東平(今山東東平),又到相州(今河南安陽)。當徽、欽二帝被俘往北方時,金人四處尋找康王,而康王身邊聚集了大批宋官軍及民間的義軍,已成為眾望所歸。張邦昌只是進士出身的官員,非趙氏宗族,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以宋為旗號建立國家,所以他也在積極和康王趙構取得聯絡。

    康王趙構的周圍有了劉光世、韓世忠,朱勝非、宗澤等重要的將臣,有了建立帝位的基礎。

    建炎元年五月,康王趙構正式登壇受命,即帝位,是為宋高宗。他的生母韋賢妃此時隨宋徽宗北遷途中,因之孟氏的地位尤為特殊、重要。

    孟氏是宋徽宗的嫂子,也就是宋高宗的伯母。宋高宗宜布即位的那一天,孟氏撤簾,高宗尊之為元祐太后,尚書省指出,孟氏的祖父名孟元,避“元”字諱,故改稱隆祐太后。

    4.苗、劉兵變中的孟太后

    建炎二年(1128),宋高宗在揚州時,命苗傅等人護送孟氏先行抵達杭州。三年,北方抗金形勢起伏頗大,宋高宗聽從王淵之言,離開揚州,亦到達杭州。

    在揚州時,宋高宗經常聽信內侍之言,信任佞臣黃潛善、汪伯彥,抗金將領李綱、宗澤,許景衡相繼受到排擠。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時,卻有如此誤國之人掌執相柄,引起很多人不滿。苗傅與劉正彥的起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和劉正彥以手中有護衛軍隊和王鈞甫、劉正彥所統部分,要挾宋高宗必先罷免黃潛善、汪伯彥,繼而逼迫宋高宗讓位於兒子趙旉。趙旉母系潘賢妃。建炎三年趙旉尚不足二週歲。

    苗傅等人請孟氏以皇太后垂簾聽政,輔佐皇子,逼宋高宗遜位。宋高宗被逼無奈,只說:“朕當退避,須太后命。”

    孟氏很明確地說:“今皇帝聖孝,無失德,止為黃潛善、汪伯彥所誤,已加竄逐,統制獨不知邪?”苗傅仍堅持立皇子,孟氏說:“今強敵在外,使吾一婦人簾前抱三歲小兒聽政何以令天下?”堅決拒絕苗傅的要求。孟氏返回住所。宋高宗見事態一時難以平息,就派人告訴孟氏準備禪位。

    孟氏遂以太后的身份聽政。孟氏心知朱勝非、韓世忠、張浚等人忠心於宋高宗,表面上對苗傅等人曲加撫慰,使之不疑。

    這時,宋高宗駐紮在顯寧寺。苗傅還想要改元,劉正彥想要建都建康(今南京)。孟氏對朱勝非說:“如二事不應允,恐怕有新的變化。”不久,苗傅改元明受。張浚還作書假意褒獎苗傅等人有忠有義。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和兒子韓亮作為人質,在苗傅手中掌握著。

    朱勝非以孟氏的名義對苗傅說:“太后欲讓此二人慰撫韓世忠,其部人心一定安定。”孟氏祕密召見梁紅玉,封之為安國夫人,讓她迅速回到秀州(今浙江嘉興),與韓世忠會回,儘快來勤王,清除起事的亂黨。韓世忠得到太后的手書,火速進軍,他身先士卒,橫戈躍馬在隊伍最前面,準備以死報國。將士們氣勢高漲,苗傅等人不及發箭,已然潰散。

    宋高宗執韓世忠之手涕泣不已。四月初一,孟氏下詔令,皇帝復位。宋高宗終於還宮,孟氏仍於前殿垂簾。初三,令恢復建炎年號。初四日,孟氏感到必須撤簾還政了,她說:“吾責塞矣。”於是再次出手札表示還政於宋高宗。宋高宗讓朱勝非待到孟氏走出御殿後,就撒去簾幃。同日,尊孟氏為皇太后。

    孟氏在事變中的沉著、明辨是非的態度,為自己贏得了穩固的政治地位,宋高宗充分認識到隆祐太后孟氏在朝政中的作用、號召力,在以後的歲月中,宋高宗一直對孟氏相當尊重。

    苗傅、劉正彥的事變,僅僅維持了一個月,但在這一個月中,風雲數變,孟氏在前途不甚明晰的時勢下,行事持重,經受住了考驗。

    5.金兵南侵時的孟太后

    建炎三年(1129)七月,金兵分四路渡江進軍,兀朮為首的一路到建康(今南京)追擊宋高宗,拔離速率領的一支從河南經湖北向南。

    宋高宗聞知金兵的大舉行動,急命劉珏、滕康護送孟氏到洪州(今江西南昌),並派楊惟忠率兵萬人擔任保衛。並讓劉珏、滕康臨時知三省、樞密院事,凡四方奏議,吏部差遣、賞罰可隨時處置,隨時聽取孟太后的旨意。

    途中過落星寺(江西鄱陽湖附近)時,不慎船翻,宮人落水淹死十幾名,孟氏倖免。建炎三年(12)閏八月中,孟氏抵達洪州。

    金兵聽說孟太后在洪州,拔離速立刻率部直奔洪州而來。十月,金兵先攻下黃州(今湖北黃岡),在大冶附近,金兵就用小木船和木筏渡過了長江。宋高宗聽說金兵攻克黃州直指洪州時,曾急令劉光世到江州駐紮,以御金兵。

    劉光世自恃有長江天險,整日飲酒,不問軍政。金兵過江三天,竟然無人知曉。等到金兵已打到眼前,立刻就逃遁。金兵如入無人之境,直趨洪州。

    孟太后由劉珏、滕康護衛,急奔吉州。此時,孟氏身邊的衛兵不滿百人,無奈之中,又繼續向南面的虔州(今江西贛州)進發。和孟太后同行的還有潘賢妃,這就是前面苗傅、劉彥正兵變時所立三歲皇太子的生母。孟太后和潘妃在隨時可能被金兵俘虜或被害於兵亂之中的情形下,克服各種窘困,沒有船,就僱來農夫扛肩輿硬是安全抵達了虔州。

    孟氏一行人到虔州後,由於戰爭,府庫一空,衛隊的士兵就拿宋徽宗時候曾通用的小錢——沙錢到市面上去買東西,這種小錢早在政和年間已停止使用。當地群眾稱之為“上皇無道錢”,不肯用來買賣。

    建炎四年正月,虔州的百姓和官軍相搏殺,官軍放火搶掠百姓財物整整三天。二月,虔州的市民、農民及部分鄉兵,在當地豪紳陳新率領下,組成了數萬人的起義隊伍,包圍了虔州,要消滅這些魚肉百姓的官軍。滕康,劉珏無可奈何。這時,楊惟忠的部下胡友率援兵趕到,才解了陳新的圍城。孟氏、潘妃等人驚恐甫定。

    建炎四年二月,各路金兵陸續北撤,宋廷的壓力減輕了許多。三月宋高宗派盧益和御營都統制辛企宗到虔州迎孟太后東還。宋高宗對左右的人說:“朕初不識太后,自迎至南京,愛朕不啻己出。今在數千裡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愜朕朝夕慕念之意。”

    孟氏於建炎四年八月從虔州回到紹興,這是當時宋高宗行在之處。孟太后抵達紹興時,宋高宗到行宮門外迎候,詳細詢問了孟氏在南逃過程中,所過諸州郡的情況。

    從此,孟氏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紹興五年(1135)春,孟氏的風眩症加重,宋高宗日夜守護在她身邊。四月,孟氏在紹興行宮的西殿去世。享年63歲。

    宋高宗詔令用母后臨朝之禮為孟氏下葬,先擇地而葬,等到戰爭弭息,再歸葬宋帝陵園。尊號為昭慈獻烈皇太后,神主牌位作為皇后放在宋哲宗的祀室,地位在昭懷劉皇后之上。安葬地點在會稽上皇村。後來,又改孟氏的諡號為昭慈聖獻。

    (正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