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姓評點
-
2 # 清香益遠5
我認為2歲半之前立規矩太早,還是釋放天性為好。
一、孩子過早立規矩會束縛他智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家長要以自已的文明禮貌的言行影響孩子,家庭良好環境陶冶孩子成長,上學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
二、家長千萬不要迷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了,這句話誤導了無數家長。一個人的一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萬米競賽,不報輔導班考上北大.清華的有,自學成才的有,大器晚成的古今中外都有……
因此,建議不要過早立什麼規矩,還孩子一快樂童年。
-
3 # 木易拙見
既不能靠立規矩。也不能任意讓天性釋放。而是應該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教育孩子。
兩歲半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這張空白紙上畫什麼藍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涵養修養。
常言道: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採鮮花。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品。那就看你做父母是蒼蠅,還是蜜蜂。
-
4 # 今日關注之過路神仙
作為一位孩子父親,我認為兩歲半之前就立規矩太早,影響孩子探索發現世界的能力。
我認為三歲以前採用“適當的讓孩子釋放天性,平時以引導為主”的方式好一些。
三歲以後逐步建立規矩,以引導鼓勵為主,日常生活中立規矩,遵章法,這樣更好一些。
-
5 # 錦月細雨
中國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彥語,即然三歲就會看大,那三歲之前就該教育孩子了吧!即然七歲就能看老,那七歲以前就是孩子教育黃金期了吧!
-
6 # 藍光寶臨
孩子在2歲的時候,開始形成朦朧的意識,對所看到的世界充滿好奇,經常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的孩子也開始初步形成自己的性格。做父母的就應該對孩子立規矩,以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別以為孩子2歲半之前,什麼也不懂。其實早在2歲時就已經懂得觀察,模仿學習。此時的孩子雖然有自我意識,但更多的是對父母的依賴,是立規矩是最好的時機。越晚立規矩,就越費勁。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有可能變得任性,自私,難以管教。
對孩子立規矩,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粗暴,以免傷害孩子浪漫的天性。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給孩子立規矩,針對孩子喜歡好問,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答,使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孩子就會自覺遵守規矩。如果對孩子不耐煩解答,孩子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做,就會嘗試不守規矩。
對孩子立規矩,大人要協調一致。如不協調,孩子懂得察顏觀色,會鑽空子,透過哭鬧,來達到自己的要求。規矩也就作廢了。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及早立規矩,使之成為參天大樹,不然就會成為歪脖子樹。
-
7 # 萌萌花小可愛
首先我認為:把孩子壓制的規規矩矩的,會不利於小朋友興趣和生心的發展。
小朋友的天性就是玩,為什麼要去壓制她呢?
3歲之前也不懂什麼大道理,不就是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展思維麼?玩的方式越多其實小朋友的思維就越發散,是有利於她後期成長的。
好多家長總喜歡從小朋友起床就開始安排她的每時每刻: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時候必須做什麼,包括什麼時間喝水都要安排個清清楚楚。只能按大人安排的做,不然就是沒規矩,您確定這樣調教出來的小朋友不是隻會恪守成規,失去了值得留住的天性!
我認為只要不是特別有是非對錯的問題,3歲之前不要太約束孩子,就是應該讓她自己探索世界開發大腦。
同時3歲之前小朋友最需要其實是愛,我們應該更多的讓小朋友感受到愛,感受到合理的包容,給她內心安全感。
小朋友被各種在她那個年齡段不合理的要求打壓之後是會缺乏安全感的,同時會缺乏自信,3歲之前對自己都沒了自信,往後一輩子又該從哪裡尋找自信呢?
3歲之前的心理暗示是會陪伴一生的,別忽略了小朋友這方面該給她的正確引導。
規矩到她大一點點自然能發自內心懂的,她能真正明白道理了然後去遵守不是更好過在她什麼都不懂,而被動接受強麼?
我們應該循序漸進的給孩子灌輸道理,同時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導,讓她正面逐步接受才好!而不是直接安排她必須每天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讓她吃什麼就要吃什麼,讓她吃多少就必須吃多少,讓她要怎麼就只能怎麼玩!這樣的家長太霸道了!請問您被這樣對待心理能開心麼?能感受
回覆列表
家教要言之一:
童蒙養正
言宜慢心宜善,
少言語多做事,
待人寬厚知人不評,
讀書做事要專心!
注:慢在言勿急,應答和言悅語,少言能言三思而言。善在孝親尊師,修橋鋪路,救人性命,隨緣放生。多做正事種福田,言多必失損福廕。遇事換位思考,善念真誠微笑待人。
兄弟互助,鄰里和睦,禮尚往來,謙虛感恩,勿專橫傲慢。讀聖賢書,講倫常,仁義忠信智勇。知禮儀入鄉隨俗。敬長懷幼,憐恤孤寡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愛國守法,遵規保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業術有專攻,經歷即資本,身體力行,勤儉持家。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即昏便息關鎖門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物慾喪志,奢侈敗業;敬業奉獻,勤勉不息。修忍辱,控情緒,禮讓和氣。合理飲食,早起身心健。閒暇擅於獨處,靜處閉目養神,不聞勿望止語養心性。
與時偕行持中道,適者生存。君子不辱,能屈能伸。作事循天理,德技兼顧,天自佑之。謹言慎行,德全潤身仁者安!童蒙養正,習慣成自然。
寬容,胸懷即天地;獨立,闖蕩憑此步;挫折,堅強能成長;殊榮,戒得意忘形 。
(童年記熟且在長輩言傳身教下,習慣成自然,身心健康成長)
返樸人生
略說:
“言宜慢心宜善,少言語多做事,待人寬厚知人不評, 讀書做事要專心!”長輩應把善良交給童年。童蒙養正,習慣工程,身心健康藍圖。一生做到必是厚德之人,也是智慧的體現。
說話要慢,應答時能和言悅語,能少說的少說,會說,說話之前要三思。傳統教育歷來注重語言藝術的薰陶。
孝親尊師,修橋鋪路,救人性命,隨緣放生。自古民間就有這四個方面的修養。孝是善根的開始,尊師是學問的起步。古代修橋鋪路是件大事,當今做公益事業或助人善舉,如施捨財物濟困扶貧,何況治病救人。修橋鋪路,還有助他人之路。放生功德更大。做善事要有智慧,要符合環境情理,有些善事是不能做的。鹿狼共存,為了鹿消滅狼,鹿失去天敵,自身因活動少,而滋生疾病等原因而消亡。鹿失去天敵,氾濫繁殖,對生態植被也可能造成嚴重破壞。這樣的善舉不能為。佛家有定業眾生不可救,做了有違因果,在社會就是犯法,所以應做正確的事。做善事要講分寸,求中道。比如,①對壞人的善舉。②對懶人的幫扶成了他的依賴;放養動物,導致生態失衡等等。③無力的善舉要拒之。自己不會游泳,下河救人,應避免,要善巧方便。
仁義忠信智勇均要修養。守信重義不能遺忘。處事謙虛,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謙虛感恩,是為人的基本要求。遇事換位思考,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不義之財君莫取,施捨財物獲財富,放空思想得智慧。財富要擅於積蓄,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同時也應知道拿出部分施捨出去,給予需要幫助的人群,相當於在社會儲蓄你的財富。財富從勞動中來,從服務於社會所得。傳授知識、技能、學問,大腦放空獲得更多的智慧。
家有家教,鄉有鄉約,行有行規,公司有公司的秘密,遵規保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知禮守禮,入鄉隨俗。愛國守法,控情緒,修忍辱提高自己的心靈境界!
合理飲食對健康有益,懂點中醫常識對保養身體有幫助。早起身心健,清晨5點後起床活動佳,冬春可相應推遲。起床後活動一下,讓氣血生起,再灑掃庭除,堅持則康健。
閒暇靜氣閉目養神,養生重在養心,養心就是靜養心性。現代人好動不易靜,屬於身心亞健康狀態。更多人平日裡以牌局麻將消遣時光,雖說不上過錯,但絕非上品之家的嗜好。應擅長獨處,簡單,樸素,放下,靜養心性,愉悅自在。
“與時偕行持中道”,無論何時何處,都應調整心態,適合環境,保持以中為度,適合不同環境者生存。
“君子不辱能屈能伸”,在順境中當服務社會,逆境則低調或退隱江湖。
作事循天理,不論處在何時何地何層次何地位,違背天理天規,必自食其果。“德技兼顧天自佑之”,養德與謀生技能兼顧,自能順應生存環境。
成人進入社會,寬容當第一要務,理智理性競爭。江湖行走,主要靠自己,獨立自主,奮發上進,才有條件與人和諧組合。生活之路少不了挫折,只能自己面對,堅強克服,努力向前。只有自強,才能生生不息!遇到特殊榮譽或功績,應立馬清醒,低調謙虛。不要把功勞都集於自己,要顧及周圍及下屬,歷史的經驗。
“言宜慢心宜善,少言語多做事,待人寬厚知人不評, 讀書做事要專心!”習慣成自然,生活經歷廣結善緣,厚德才能自強不息!
家教要言之二:
家教要言
為人父母,教育子女,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先天:父母未婚前,有良好心性,有至善德行則後代的優秀基因就有了基礎。靜氣養神,身心安穩。
胎教:母體懷孕後,夫婦要分床,最好分居,或回孃家。此時行住坐臥以靜為主,可適當讀聖賢書,靜心安神。還可“閉目養神,不聽不看少說養心性。” 平日保持“眉心舒展面帶微笑,把遠處的聲音收入耳底。”常常默唸:“祛病健身長功”,念念相繼。這些良性意識,靜心妙法。適當的體力活動或散步還是很必要。懷孕期間不看電視或讀看手機。
哺乳期:分娩後嬰兒哺乳期,夫婦還要分床休息,保證母體心靜、氣定神閒,產生潔淨營養乳汁給嬰兒。否則傷害子女還不知!同樣哺乳期不看電視或讀手機。
啟蒙教育:
①教育子女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時間,該讀書的讀書,該玩的就玩,該勞動的要勞動。養成習慣,關鍵還在引導。漸漸的有自律意識、安全意識。幼兒童年時代玩耍是正道,不能剝奪!
在幼兒時期,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每天與孩子有交流,每天都讓孩子參與家務,每天抽一點時間陪同孩子學習。
②引導子女獨立思考,當遇到問題時,啟發子女自己想辦法解決,但不是放下完全不管。引導子女有獨立意識 ,又擅於與人和諧相處。對於個別不良現象,經過耐心說服,不聽勸的,該懲戒的就得用戒尺說話。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有逆境承受能力訓練。
③以“童蒙養正”為基礎,先入為主,紮好善根。多從子女的角度看問題,發現問題,需要什麼,正確引導。子女良好心性養成主要在父母的長期引導和薰陶!社會的各種輔導班、興趣班,樣樣學就會樣樣不能,禍害無窮。要根據子女自身天賦興趣,擇一而學或不學。
④一個重心:穩靜下來
試圖從寫字中靜下來,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練字,或硬筆或毛筆書法。一個靜不下來的小孩根本寫不了好字。智慧從靜中來!然後再談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增長知識,配合學堂教育,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這很重要。課外閱讀要讀懂一本,再讀下一本,專一保證效率。更重要的,在接受知識技能的成長過程中,不要忘記心性智慧的成長曆程。心性智慧的高低決定知識技能的水平。注重教育過程,不苛求達什麼目標!學堂教育要減負,同時更為重要的在於提升抗壓和承受逆境的能力。子女明白人生道理,才能接受可能出現的不理解事情,避免不良事故發生。人生沒有一帆風順,要歷經磨難,方得健康人生。家教一定要重視。
⑤心性要磨鍊,必須經歷讀書、勞動鍛鍊、獨立生活之苦,以及偶爾餓一餓的健康體驗和無助的人生經歷等。面對困難,家長要正確引導,磨鍊其耐心、耐力和意志。正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此心性智慧才可能健全,才可能脫胎換骨。只有心智健全,才有可能應對將來的是非進退,奮發自強。溫室長不出大樹,應風雨兼程。驕奢淫逸不進取,人生需歷練。福兮禍所伏,未雨綢繆。值得注意:家教要明白子女的實際情況,比如興趣天賦承受能力,講求分寸,循序漸進,否則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⑥讀書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出效率。學業要專,技能要精,業精於勤。經歷,選擇自己的職業。聖賢家教、因果教育是家庭和諧、社會安穩的良方。
教育子女是家長的根本,為第一責任人。教其如何與人溝通,為人處世之道,教其謀生技能。重要的,讓其明白人生真諦,社會現實;明白自己所處位置,以及與社會、家庭的關係,還有責任。後代有了生存智慧,當心什麼?祖父輩可造福後代,給子孫留下生存空間,但不建議把財富直接給子孫。財德配位,富貴與德行相應,否則將是禍害無益!
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個人修養提倡公與私平衡,自利利他,有力者多奉獻。自私自利,雖能獲得一時權益,但終究不能久遠。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廣積陰德,才好自強不息,蔭及子孫後代!
以上都不明白的,直接教其子女參與勞動,勞動最能改良人性。生命不息,勞動不止,勞動養生,勞逸結合,勞動成就自己。敬告天下父母,教育子女主要在父母。在心性智慧的健康成長曆程中父母的作用是誰也取代不了的,特別母親!
返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