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子哥鄉村記

    對懸賞的三個主要問題見解不一,歸納起來有三:一、關於棺木進洞方法,有“懸吊法”、“竹木搭架法”、“雲梯架巖法”、“架天梯法”、“網繩搭架法”、“棧道法”、“後山挖隧法”、“樓船安放法”等。二、關於為何採用崖葬,有“昇天成仙說”、“尊神事祖說”、“敬先至孝說”、“迴歸洞穴說”、“儲存祖屍說”、“防盜防害說”、“修煉坐化說”等。三、關於何人享受此葬待遇,認為上至諸侯將相、文臣武將,下至部落首領、家庭成員或修道隱士者都有。

    2004年7月,龍虎山再次懸賞,求解千古懸棺之謎。但至今還沒有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儘管龍虎山懸棺至今未解,但是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秘絕壁懸棺的腳步,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古代機械研究專家陸敬嚴教授,研製出仿古吊裝法,把重達200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裝人拉進洞中安放。

    陸敬嚴教授的這種仿古吊裝法升置棺木的過程,如今已經在龍虎山展現,併成為龍虎山一個固定表演節目,這個節目就設定在仙水巖懸棺比較集中的飛雲閣。

    表演者自峰頂輕輕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掛到江面的繩子而下,當他們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巖洞時,只見他們劇烈地搖晃繩索,藉著慣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躥入洞中。然後是地面上的楠木懸棺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巖洞裡的人用短索牽引,地面的人則大幅度地搖晃繩索,藉著懸棺在半空中晃盪的慣性,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把懸棺送入洞中

  • 2 # 生態文旅

    據說,懸棺之“懸”,古時並不懸。那時候水位較高,古人順流而葬。如今水位降了,落差大了,“懸”的感覺也就生成了。

  • 3 # 崑崙之柏

    懸棺是中國古代一種奇特的葬俗,它曾分佈於中國南方許多多區,己知有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13個省區,內蒙古阿爾山市也被傳出存在懸棺,此外,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南部島嶼上也有發現。

    因其年代久遠,又是在壁立千仞懸崖上放置棺木,可參考的文獻基本沒有,所以至今很多懸棺放置的方法還是一個千古之謎。其中著名的懸棺地點有江西的龍虎山懸棺,重慶小三峽,山峽兵書寶劍峽等。

    見過懸棺的人,第一感覺是特別神秘,而神秘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是怎樣把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懸崖峭壁上的。這個問題也是懸棺千古之謎的核心,大家提出種種猜測,堆土法、漲水法、地質變遷和絞車。

    然而這些方法似乎都無法合理地解釋這個迷中之迷。這個懸了幾千年的懸棺懸迷究竟何時能揭開?

    有那些秘密:

    1,單江西龍虎山懸棺來說,沿著盧溪河順流而下,兩岸千尺絕壁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龍虎山一帶流傳著的說法,洞裡面藏著無字天書和金銀財寶。但是,這些洞穴都在離水面20米到100米的懸崖峭壁上因此人們無法看個究竟。

    2,1978年,江西成立了專門的龍虎山懸棺考古隊。經當地採藥人從崖洞帶下來一些罈罈罐罐和篾片,經文物部門鑑定,懸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經過碳14鑑定,發現這些文物有2600多年曆史了。考古隊一共發掘了18具棺木,這些棺木都是獨根楠木製成,有房型棺,船型棺多種樣式,大約有1000多斤重,最輕的也有300多斤重。

    3,懸棺如何被放到懸崖峭壁上的,引發種種猜測?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奇觀呢?

    2600多年前,春秋五霸爭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撼人心魄的一幕。

    歷史已封塵,故事依然流傳。走進洞天福地龍虎山一曾經的古越人聚居之地,但見碧水丹山秀其內,道教文化美其中,豐富的人文與奇絕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這可能就是它形成這種奇觀的主要原因......。

  • 4 # 心理竹先生

    懸棺:人死後,親戚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上、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常見於江西貴溪仙岩、福建武夷山、四川忠縣臥馬函、四川奉節縣夔峽,風箱峽,四川珙縣麻塘壩螃蟹溪山崖等地。

    最早起源於春秋的“趨吉”“盡孝”觀念,出於原始部落的祖先崇拜,記載於《朝野僉載》“五溪蠻,父母死於村外閣(通“擱”,懸於半空,可以移動)其屍三年而葬……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彌高以及至孝”及梁陳間顧野王“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

    懸棺大概分6種:1木樁架壑式;2崖洞式;3橫穴式;4方穴式;5懸崖木樁式;6崖緣式!地點常依山傍水,風水上講“依山傍水,人傑地靈,福佑後代!”

    現在學者嘆稱“懸棺博物館”,可見這種風俗葬禮流傳甚廣,跟西藏的“天葬”類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剛工作的醫生,經常被病人欺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