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樸塑PUSU
-
2 # 東爺系廣告人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韻”
西方藝術講究的是“律”
設計,繪畫,音樂,語言,服裝,宗教,思想,哲學,等等等能歸納出藝術的都在遵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
用音樂來表達吧,西方音樂是在一個節拍格式裡各種樂器按音節進出和開關,比較嚴謹。
而中國古典音樂則隨意的多,更多講究的是意境和情緒。比如你去聽段古箏。
現在主流應用的都是西方藝術,因為那顯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現代感。
中國元素往往只是充當一種點綴和潤色,但表達的底層還是西式。
沒辦法,從小學分門別科地學習開始,我們已經接受並認可了“律”這種藝術邏輯了。
-
3 # 淼淼頭像桌布館
只是中西方文化有差異,或者你對西方文化不是很瞭解,所以才會產生這種錯覺,同樣的,國外人看我們的文字也是各種符號,從外華人喜歡的紋身上就能看出來,他們並不一定理解什麼意思,因為在他們眼中,我們蘊含博大精深內涵的一個個文字就是一個符號而已。
舉例來講吧
賓利的LOGO,字母“B”為賓利汽車創始人Bentley名字的首字母,而這個翅膀,是他們管用的設計語言,只不過不是我們慣用的。
如果不信,還有一個
NIKE的LOGO,也和翅膀有關係,西方神話傳說中的勝利女神NIKE(看吧,名字的由來 土不土?就跟小說裡醫生都叫賽華佗一樣土),見下圖(圖片來自百度百科),和LOGO的關係嘛,據說是根據翅膀的弧度想到的(這種創意手法國內一抓一大把)。
-
4 # 劉發友
中國的設計和西方的設計有什麼不同?
比較中國設計和西方設計,我們必須得弄清楚,中國設計到底指的是什麼?是指在中國境內誕生的設計,還是華人做的設計,還是說與中國文化元素有關的設計?同樣的,西方設計,到底是尼摩所說的西方文化區內誕生的設計,還是傳統中國地理概念的西方設計?還是帶有傳統西人文色彩的設計?這些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當然,我相信,問者想要的答案肯定不只是概念上的理解,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的那些既成事實或者具有顯著特徵的的東西。我相信一定包括當下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從當下意義上來說——事實上,社會發展到今天,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席捲,各國、民族的文化交流頻繁進行,彼此對對方優勢文化的相容幷包,很難直接說清楚當下世界各地的設計差異有多少。最明顯的例子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內設計師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消化,所呈現出的審美西化的取向。現在我們去海外旅行,張眼所見,除了傳統的建築和民俗特色,不會覺得他們現代的設計與國內所見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但是我們能隱約感受到西方發達地區對設計的重視程度與我們的不同,他們對設計審美品味的要求,他們對自身人文環境的透徹研究,他們對待設計的保護等等,明顯要強於國內。比如說對城市的規劃和建築的設計,中國就顯得草率(對千人一面的設計提出批評非常多),西方就顯得非常的謹慎。同樣,對建築物的保護,中國也明顯不及西方,國內的建築體上可以看到許多雜亂搭建的東西,但在西方發達地區我們也很少見到這種情況。出現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顯然與社會對設計的重視和設計師被尊重的程度密切相關。
比較中國的設計和西方設計的現狀,如果從專業理論角度出發,是需要從各個設計領域展開並就各自的特點深入討論的,不可能籠統地一概而論。這也不是簡單篇幅所能說清楚的。與其如此,還不如試著從實踐角度分析中國設計從業者和西方設計從業者的差異更直接:
首先,對自我角色要求不同。中國設計者和西方設計者對設計的理解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這導致兩者對自身的定位和角色認同上存在明顯差異:國內設計者普遍的認知是,設計是個單純性的、相對階段性的執行動作,設計專案完成即視同任務的完成,較少涉足其它角色。而國外的設計師往往在專案的介入階段,就會表現出較寬的角色,在主動調研和獲取資訊的同時,更願意就專案的整體推進計劃與委託方展開討論,而不僅僅是設計本身。
其次、設計者對時間節奏安排不同。中國設計和西方設計在設計程序中的時間節奏和時間配比的規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理念。國內的設計者對待專案的時間分配通常是:調研策劃的時間較短,80%以上的時間用在了創作上。而國外設計師會在前期策劃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通常是60~80%)用於研究和策劃,只留較少的時間用於動手創作。換句話說,國內設計師完成設計作品的程序,是在不斷的修改中走向終點。國外設計專案的推進,是在不斷思辨批判中走向創作。
第三、設計哲學不同。中國設計師的人格特質,是東方文化薰陶下內斂性格的顯著代表,在設計思想和心理上的,設計師更強調在設計程序中的調適角色。他們在介入專案時,首先會想到業主對設計專案的心理承受力,並想方設法透徹瞭解和努力規避它,其次才是設計的核心正題:設計需求和設計目標。而西方設計師,更強調的是設計的展示魅力。他們不太會一開始就考慮委託方的心理的因素,他們更在意目標的達成和設計的表現力,並透過自身的系統能力引導和說服委託方。這兩種設計哲學最後呈現的結果是:中國的設計往往顯得沉重拘謹,而西方的設計顯得輕鬆自如。
第四、審美心理不同。這需要從兩個方面——設計者和委託方兩方來分開闡述,對於中國的委託方而言,他們通常不會單純地考慮設計對專案助推意義,而是希望設計能擔負起更多使命,解決更多重的問題。這就讓設計者倍感壓力。這種狀態下的結果,設計者只好無奈地追求中庸的中間路線——在視覺佈局和形式表現上儘量追求充滿、穩當。西方設計不同,無論是設計者還是委託方,都有比較一致的審美心理——少即是多。設計者在充分研究專案特性和委託方的要求之後,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論證,並以清晰化的推進計劃闡述設計資訊和設計節奏的安排,讓委託方清楚設計方的思考脈絡和表現的重點。因此,西方的設計最後呈現的作品,常常顯得簡約精煉,極少無謂的元素充斥到作品中。
第四、設計者的勤勉方向不同。中國的設計師和西方設計師,都毫無疑問希望自己能夠創作出上乘的作品。但是由於現實環境需要和行業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的設計者的勤奮表現在工作延時上。他們很多時候在追求工作效率,他們願意無限度地延長每天的工作時間。而西方設計者不同,他們的用心體現在設計週期的跨度上,他們更願意用足夠長的時間和耐心來追求作品的成熟度。
第五、設計價值的認同程度不同。由於市場對設計的認知存在偏頗,中國設計的專案的啟動,委託方往往很主觀地把預算放在首位,很少時候去徵求專家意見或者考慮承接者的生存需要。而設計行業自身又欠缺成熟的規則,使得行業門檻偏低,從業者的自律性較差。於是造成中國設計行業水平良莠不齊、惡性競爭普遍。雖然如今這種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錯位認知,使得設計工作顯得很廉價(大概這也是常常造成劣質作品不斷的原因)。而發達的西方社會不同,不僅委託方普遍重視設計,社會的各界也都把設計當作社會發展的動力——都認為設計非常有價值的。所以,委託方願意支付相應的知識價格,讓從業者獲得更寬的生存空間。
第六、設計者的遭遇不同。中國設計師一旦與甲方簽訂了合作關係,就得無條件按照甲方的意願來行事。這主要是前面說到的,由於許多專案前期研究和論證不夠充分,導致專案匆忙上陣,許多需要約定和確定的內容,都沒來得及精準清晰界定。加之委託方經常發作的甲方心態和善於鑽營合同漏洞的機巧,常常提出些非常無理的要求讓設計師苦不堪言。而西方設專案,在合同訂立起,很多規則和要求已經得到彼此約定,設計師在專案推進中只需按照合同辦事,委託方也很少有反覆或者提出附加的設計內容。
對未來而言,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文化自信展露,以及全球一體化的持續推進,中國因素一定會在各領域得到有力體現,中國的設計必然將與西方設計進一步交融,並極有可能反過來影響西方的設計。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問者有幫助。
回覆列表
西方設計著重寫實,主要表現在強化實用主義和色彩美學的搭配;而中國設計著重寫意,主要表現在意境的表達。最明顯的行業應該是建築設計,裝潢設計和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