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妍如是

      當我們談到高考時,不能不提那句著名的“知識改變命運”。很多人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透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故事。在顧長衛看來,“那就像一道光”;在張藝謀心裡,“沒高考,沒現在”。在俞敏洪那裡,不可複製的三次高考經歷,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回憶。對於他們來說,對於許許多多人來說,高考猶如一盞燈,照亮了前程,改變了軌跡,高考無愧“命運交換機”。

      當眾多歷史親歷者講述故事時,也有人說,時代發展到了今天,高考早已不是階層流動的唯一通道了,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了。這樣的判斷,自然也不錯。時針總以自己的規律擺動著,趟進今天的河流,高考確實不是,也應該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但我們並不能據此否認高考的價值。公允地看,對於多數人來說,今天的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主流方式。這種主流方式的角色定位,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改變。

      於人如此,於城亦是。輿論場一直有著一個說法,“農村為城市培養人才,小城市為大城市培養農村”,指向的是大量優秀青年,“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透過高考離開了家鄉,加入了異鄉懷抱。誠然,許許多多人才離開了家鄉,但鄉愁也是一種生產力,那些離開家鄉的人,何嘗忘記過家鄉?當他們有了能力時,又何嘗沒有想過回報家鄉?而且,培養的人才也不全然出走,大量的人才還是留在家鄉,建設著家鄉。所以,即便對於一個地區來說,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主流方式。

      對於有過高考經歷的人來說,不成敗,高考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經歷之一;對於沒有高考經歷的人來說,這也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高考正是這樣,有時改變了人們的命運,有時改變了人們對命運的看法。也正是因為如此,不應該輕易唱衰高考,更不應該鼓吹放棄高考。

      高考固然重要,卻非不可改變。孔子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然四十歲了,但現在的高考,並非“不惑”,而是處在極大的困惑之中。很多人在懷疑,歷史能否穿透現實,高考還能照亮未來嗎?確實,今天的高考面臨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是高考制度設計的問題,有些問題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有些問題則是社會現實的問題。其複雜之處在於,這些問題都集中在高考身上,都化為高考改革的訴求。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高考,這個社會將變成什麼樣子?同樣很難想象,如果高考拒不改變,又會變得怎樣?溫故才能知新,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但願高考能做到“四十而不惑”。高考“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需要具有系統思維。但不能因其重要,所以不敢改革。就當下而言,最大限度地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顯得尤其重要。也只有這樣的高考,才擔得起人們的信任與期待。

      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主流方式。我們應該慶幸,在我們身邊有著高考,竟然有這麼多人還在信任高考。帶著信任上路,高考會更好,未來也會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就要高考了,孩子成績一直都不好,還有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