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學堂
-
2 # 喜205409161
"高考已經結束了,怎麼高考的熱度依然不減"?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不論什麼人,對高考的認識"越來越大",對高考的關注突破"正常溫度",對高考的"意義非凡"積極高階,對高考的"起始終端"牽腸掛肚,對高考的"故事情節"與"全程跟隨"熱情洋溢。
"高考"是一個國家的人才集錦,國力競爭,又是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學子的前途未卜,"考驗考核"的關鍵性節點,全國各地"齊秦漢堡",氛圍濃烈,家家戶戶不由自主,牽絆掛念,人人個個參與投身,"激起浪潮"。因為,"高考"成為傳統文化的"美好時光",更是"七月太熱降至六月"的"收穫季節"。"高溫不減是氣候變化","熱度依然"則是"週期性反饋"。因此,高考雖然結束了,而與高考息息相關的一切未知"洶湧澎湃","熱量增高"。
-
3 # 直率小紅花h
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高考實際上是配合中國的城鎮化,政策。80%的透過率,幾乎在全世界是沒有的。這種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教育模式。純粹就是為了經濟利益。大學生多的都爛大街上了。感覺都是從掃盲班出來的。這種局面的改變,從今年高考出題上就能看出來。
-
4 # 荷水清圓
高考的熱度不減,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高考為什麼熱?熱在哪些地方?
高考是一個人,人生當中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它就像結婚生子一樣,是一個人的里程碑。因為小學初中我們只是一直在升學,而到高考的時候,就決定了我們以後就業的方向,以及未來人生髮展的走向。
在我們中國父母看來,大多數思想都是比較傳統的,在他們的眼中,他們的意識裡,孩子順順利利的走一生,就是他們的幸福。
他們腦海裡,早就為自己的孩子設想了,一個完美的旅程,讀書上大學,大學出來過後,找一份好工作,娶一個好兒媳,生一對好兒女,然後陪著孩子共享天倫之樂。這就是咱們中國式的父母觀和家庭觀。
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透過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所以往往高考就成了我們很多家長認為的,改變人生的一個重要契機。
所以雖然有的時候說,父母認為高考不那麼重要。但那只是表面,其實他們心裡邊比誰都關注高考。高考成了千家萬戶的夢,把這些夢組合起來,那就成了我們國家的盛大的夢。
高考的熱度,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能不能考上。因為很多家長,都把高考動作自己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所以孩子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學,能不能透過高考,這就成了他們的心理,始終擔憂的問題。
於是他們從高中一開始,初中一開始,甚至孩子從小學一開始,就給孩子灌輸一些關於高考的利害關係。所以高考就成了很多孩子,最初的,最原始的夢想。
第二,能考到哪種層次。當高考結束過後,很多家長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孩子的分數。因為分數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大學的層次。
高考完了過後,可能孩子輕鬆了,但父母卻變得心裡不能平靜了。
他們會嘀咕,孩子到底能考多少分?是上專科,還是上重點,是去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是去985,還是211。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父母們就糾纏在這些問題當中,甚至徹夜難眠,心力交瘁。
第三,學哪個專業,未來才有發展前途。考生選專業,又是父母犯難的一個問題。
現在這個社會,新興的專業太多,行專業的更替也太快。到底這個專業能夠流行多久;這種專業以後有沒有未來的前景;幾年過後,什麼專業受人追捧;哪些專業正在慢慢的消失熱度;這個專業,能不能讓孩子走上從政的道路;這些問題,又讓父母陷入到焦慮不安的境地。
第四,要不要選離父母比較遠的學校。很多父母其實是既想孩子離開自己,又怕孩子離開自己,所以在選擇大學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一些地域的因素。
這種地域的因素,既表現在孩子走進大學之前,又表現在孩子以後就業的去向。
父母們會想,孩子去讀大學了,如果走的太遠了,想孩子怎麼辦?孩子不會照顧自己,又會怎麼辦?
孩子大學畢業過後,父母們又會想,孩子最好找一個工作,離自己近一點,最好又是在自己所生活的大城市當中,這樣就可以經常去看一看父母。
第五,想用孩子的高考,來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很多家長有這種思想,就是孩子在高考當中的分數,就成了他們幸福的指數,以及在別人面前開心的程度。
當孩子在高考中的分數理想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對比,以求得更多人的認可,和對自己家孩子的肯定。
高考表面上看,是孩子之間的一場考試,其實就成了很多父母之間,爭奪面子的一種重要的工具。
-
5 # Sj未名人
高考雖然結束了,可是高考任務還沒有完成,報考還沒開始呢,熱度怎麼會減呢?
有人說報考相當於第二次高考。報考失誤了,即使考了高分,最終和低分也沒有差別,甚至考了高分最終沒有大學可上的例子也是有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高考其實並沒有結束。
此外,高考的熱度未減,還因為由高考這個過程中衍生出的話題。比如今天一上班,大家都在談論一個劉姓學生。據說,這個孩子估分挺高的,而他當初在中考時,是將將巴巴考上重點高中的。上了高中之後,玩心不改。一次被請了家長,老師當著他的面狠狠訓斥了劉爸爸,把劉爸爸臊得涕淚交流。大約劉同學從未見過爸爸被如此羞辱,當即發誓跺腳,要把爸爸丟的面子撿回來。知恥後勇,他從此以後發憤圖強,終於在高考中逆襲,成為黑馬。
由此可見,高考雖然結束了,但是高考的話題還沒結束。熱度怎麼會減?
-
6 # 思考行者
高考雖已結束,但這場關係千家萬戶的大考,將持續發酵,除了後續的閱卷、填報志願、專業之爭、謝師宴,還會有一系列高考經濟產生,比如高考旅遊專線、高考時裝秀,高考影展、狀元秀,商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賺銀子。
高考熱度一方面沿著正常的發展方向,大約延續到錄取通知書的漫天飛舞,新生入學而接近尾聲;另一方面沿著商業道路,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隆重登場,與高考本身漸行漸遠,直至將高考弄得面目全非才罷手。
此時另一個群又悄悄進發了,他們在高考中失利,將在明年再戰。
他們在這場高考熱度中,成為最沉默的群體。
回覆列表
[1]
馬路上、地鐵裡、校園周邊…各種標識、綠色通道等不同程度營造出一種雖和諧卻緊張的氛圍,偶爾見到一兩個考生模樣的學生,眾人也會一致投以憐愛目光,心裡默默祝福著、鼓勵著…
電視上、網路裡…各種媒體很早就開始傳播高考資訊,諸如陪考大軍、兩萬人送考、警車開道…,一片繁華景象。
在所有人眼裡,高考已不在是一群人的“遊戲”,而是全民“盛宴”,無論家裡有沒有考生,無論年芳幾何,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所有人都會小心謹慎的談論著“今天是高考”,脾氣在暴躁的人也會為考生讓路,試圖雪中送炭、錦上添花。考生被擺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兩天中被所有人包容、理解和支援著。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高考就這樣將華人緊密地團結到了一起,每一位考生成為大家的共同關切,加油、不要緊張聲…不絕於耳。網路上各種暖文此起彼伏,“高考只是人生的插曲”、“高考不能決定一切”…,試圖寬慰每一位學子的心。
其實,仔細想來,高考熱究竟是考生在熱?還是家長、老師、過來人、學校、機構在熱?明明製造緊張氛圍的是我們,緊張的是我們,最後給予寬慰的也還是我們。有多少人以身說法希望兒女能夠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大學夢想,有多少機構寄自己人於厚望希望考出優異成績爭得榮耀…,一場高考就是過來人的戰場,新生代被引領著砥礪前行。
[2]
高考為什麼會如此熱?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考取功名利祿一說,寒窗苦讀幾十載,一朝考中就能鯉魚跳龍門、飛上枝頭做鳳凰。《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就是在形象不過的一個例子,既鞭笞了現實又舉例說明了科舉考試對莘莘學子的重要性。
演化到今天,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就成為了許多人改變命運、逃離土地的重要手段,所有人擠破頭顱、努力學習只為金榜題名時,由農業戶口變為城鎮戶口,過上有身份地位的生活。
80、90年代改革開放陸續起步,人力資源短缺,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拿到了鐵飯碗,國家包分配,工資收入高,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位顯著升級,高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越來越得到更多人重視。
50後、60後是恢復高考後最大的受益群體,70後、80後直接受父輩影響,透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思想根深蒂固,同時他們也是日前網路的主力軍,潛移默化中築牢了高考這道堡壘,使其熱度不減。
[3]
高考會一直熱度不減嗎?
我想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高考不會再像今日這樣“全民熱潮”。
一是讀大學的成本效益越來越低。自1999年高考擴招以來,高校錄取人數翻倍增長,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尤其是近幾年高房價、因學致貧、貧民學子再無出頭之日…比比皆是,普通學子很難在透過高考這條途徑實現身份轉換。
二是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一個有思想、肯努力、勇於堅持的人透過不斷實踐也必然能夠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路徑,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記得今年過年的時候有個同學講到:我們這一批混的最好的應該屬**了吧,高中畢業,自主創業,現在身家已經上億。當然他可能是個特例,但是伴隨網際網路的發展、技術的更新,機會也就越來越多,高考的勢力勢必也會被不斷削弱。
三是90後、00後慢慢成長,新的生活方式、理念正在出現。相比70後、80後他們是更加自由、無拘束的兩代人,當他們為人父、為人母時,也許就不會在像70後、80後這樣受桎梏太多,並且伴隨經濟社會形態的不斷演化,心態、生活模式變了,對高考的認知、子女的要求也會有所改變。
當然,這必將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只有人口素質提升到一定程度、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高考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場考試,而不是所有人競技的戰場、鯉魚跳龍門的關口、壓的人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