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銅牆t

    回答女排國家隊靠什麼?馬上面臨了人才庫、訓練營和體能測試的問題。

    關於訓練營和體能測試,本人更願意從正面去理解。一方面,進行思想教育,對某些拉幫結派、搞小圈子、過度當網紅嗜錢如命……等不良行為予以糾正,防止東京失敗的重演。另一方面,透過體能測試,掌握情況,增強身體素質。似乎並無不妥。但如此,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隊員的選拔才是重中之重。

    還是實話實說吧!其實許多人對主教練蔡斌選人的能力並不是最大的擔心,不放心的是怎樣做到公平公正?是人都有感情,這可以理解。但當個人感情和國家利益衝突時,必須選擇後者。在此,我們只能選擇相信主教練蔡斌。希望女排組成一支沒有那些“毛病”的能征善戰隊伍。

    最終名單出來了,許多事也就能知道得八九不離十了。

  • 2 # 騎馬寺的少年

    新一屆國家女排的組建,確實與以往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從運動員及教練員的入選,就與之前的“選調”制度有了很大的不同。那排管中心搞這樣的一個訓練營,有利還是有弊呢?為什麼不根據以往聯賽的資料,來選拔球員呢?

    訓練營模式為蔡斌開脫了任人唯親,資料一目瞭然公平合理,男足與女排無法相提並論

    題主也提到了男足的體能測試,男足萎靡不振是源於他們缺乏拼搏精神,是“根兒”爛了、壞了,不在於他們身體是否強健。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朱婷、顏妮兩位大將,傷病復發,導致中國隊實力直線下滑,沒有訓練營的基礎資料支撐,僅靠肉眼和感覺來選拔隊員,那中國女排還會走東京失利的老路。

    1.訓練營資料檢驗球員傷病情況,利於發現年輕球員的潛力。在第一批訓練營中,劉晏含、姚迪、張常寧、朱婷全部落選,這些球員大部分是因為傷病問題。如果沒有訓練營,那朱婷、張常寧都是奧運冠軍,又是球隊主力,完全不進行當下的體能測試,就讓她們以“老資格”直接進入國家隊,那這兩位“傷員”在球場上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姚迪、丁霞兩位二傳都是30+的年齡,丁霞到巴黎奧運會時更是來到了34歲。如果不進行體能、技能的測試,我們不知道丁霞目前保持的狀態,以及她是否能夠打到2年後的巴黎。透過公佈訓練營體能、技能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江蘇隊的小將吳夢潔在彈跳、臂展和摸高上,都是在同年齡段中位列前茅。

    彈跳是排球運動員一個決定上限的指標,朱婷、埃格努能夠成為世界級的球員,就是因為她們有可觀的彈跳能力,打出超手進攻。像之前義大利女排的迪烏夫,身高達到2米,但是由於完全跳不起來,扣球點也非常低,照樣被攔死。因此,透過訓練營中排球的一些專項資料,我們可以把有傷病的老將“篩選”掉,同樣把有發展潛力的小將,讓她們脫穎而出。很多球迷也擔心蔡斌任人唯親,利用執教中國女排的機會,更多地將江蘇球員帶入國家隊。實際上,這個做法是不成立的。2017年郎平去美國做髖關節手術,安家傑趁機招入了錢靜雯等多名山東隊球員。

    結果,在國際比賽中,錢靜雯等人完全站不住腳,最終也是被退貨。蔡斌與排管中心是簽有合同的,巴黎週期大賽的任務完成,與他的薪酬也是有直接關係的,甚至世錦賽如果成績過差,蔡斌還有被下課的可能。光為了把江蘇球員帶入國家隊,不考慮女排的成績,顯然是不可能的。訓練營的資料一目瞭然,大家都能看得到,一傳、摸高、彈跳等資料都在那擺著,這個你怎麼做假呢?即使做假那不是自欺欺人嗎?

    訓練營參訓人員規模超過了郎平的“大國家隊”選材範圍已經是歷屆最廣。

    在郎平之前,陳忠和等其他女排主帥,每年國家隊的集訓人數都是在14-16人,而郎導在2013年上任之後,她推行了大國家隊的理念,集訓人數達到了25人左右。

    1.力求選到國內最強球員,最終入選還要符合蔡斌的戰術。訓練營之前,排管中心就公佈了符合體能、技能等要求的71人人才備選庫。透過自主報名,第一期的訓練營人數就達了67人。這個規模也是郎平在2013年組隊之時的3倍了。對於張常寧、朱婷、劉晏含等球員,在其傷病恢復之後,她們在達到訓練營的測試要求,還可以重返國家隊。從報名的規模上來看,各地球員爭取進入國家隊的願望還是非常強烈的。能夠最終在國家隊站穩腳跟,甚至成為首發隊員,除了基礎資料達標之外,這個還要看蔡斌對於新一屆國家隊技戰術的打造。看看哪位球員具備首發能力,哪些在某個位置上,又能起到替補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高三,非常喜歡班級的一位女同學,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