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澤二寶媽媽
-
2 # jyzzw
父母對學習的理解功利性更強一些,希望更高一些,期望好成績換來好的生活。孩子就不同了,他們只是興趣,愛好,好勝心,攀比心,甚至虛榮心使然,這是他們的學習原動力。
-
3 # 柳五河
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中國大多數父母都比孩子更焦慮。
孩子開學還沒有家長緊張,因為一旦開學,很多家長又開始進入爭奪“起跑線”的瘋狂模式。
他們關注的,已經變成了怎樣才能讓孩子更早、更快地實現人生“搶跑”。
他們總是一廂情願的,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人生。
因此,孩子一開學,家長想到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否跟上,成績不能落下,排名有沒有下滑......
家長過分地將孩子的成功繫結在了孩子上學這件事兒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孩子開學,家長卻比孩子更緊張。
-
4 # 想走的樹0423
可能是這三個原因:
第一、孩子認為開學上課是生活的一種常態,是很正常自然的事情。對家長來說,孩子如果是這個原因對待上學,就比較理想。而且以這種心態上學的孩子,大多對學習比較自信,學習成績也比較理想。
第二,對學習無所謂,開學了就到學校玩,放假了就在家玩。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可要注意了。要想辦法增強孩子的學習意識。
第三,懵懂未開。這類孩子看起來和第二類相似,其實有很大的不同。一種是對學習無所謂,不放在心上;一種是還小,心智未開,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家長要注意培養這類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
5 # 羊愛泥豆李
可憐天下父母心,首先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是深有感觸,想引用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新的學期開始,意味著孩子和家長都將進入新的緊張狀態,特別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帶孩子在學校、培訓班兩頭跑,心疼孩子但更希望她們在以後學習的路上,勇於拼博、Sunny開朗、對事情有自己獨特見解,有健康的身心,勇敢的行走天下!
-
6 # 戴桂香4
學生緊張什麼呢?度過一個快樂的寒、暑假,學生們在家如快樂的小鳥,自由自在。他們盡情地看電視、做遊戲。他們歡快地與家人外出遊玩。一句話,他們能盡情地吃喝玩樂。再也沒有平時作業的煩惱,沒有老師的嘮叨,更沒有背書算數的壓力。自由的他們能一覺睡到自然醒。而一旦開學,學校的校紀校規束縛著他們;老師的諄諄教導又在耳邊迴響;做不完的作業成堆如山……自然而然,學生一遇開學就緊張啦!
老師亦也如此,在寒、暑假過得逍遙快活,自由自在。而一遇開學,老師也總是那樣緊張!擔心自己到校是否會遲到,擔心自己分到的學生良莠不齊,甚至擔心在家長面前能否做到親切大方……太多的擔心導致無數的老師的小緊張。
而在開學之際,最緊張的就是學生的家長。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好好聽老師的話,成為優秀的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家長,在開學之初,更是緊張的夜不能寐、食之無味。他們擔心小孩是否坐在教室的最後面,看也看不清;他們擔心自家小孩在陌生的環境中是否在大哭大鬧;他們甚至擔心小孩不聽話而遭到老師的歧視;更多的也是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自家孩子學習是否又退步了、能否按時到校到家……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這也是應了那句話:學生急,家長更急!
臨近開學之際,戴老師在此祝願所有的老師工作順利,祝所有的家長萬事如意,祝所有的學生學業進步!
-
7 # 羅妹兒
孩子再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小孩。不管孩子做什麼事,父母都會擔心緊張。對於在讀書的孩子就更不用說啦。
如果開學的時候孩子讀幼兒園,作為家長就會特別緊張。怕孩子不適應新的環境,渴了不敢找老師喝水;吃飯的時候不會用筷子或者是吃不飽;睡覺的時候要蹬被子;不會自己上廁所嘍等等。實際上大多數的小朋友,在沒有看到媽媽的時候是特別乖的,也能很快的融入到其他小朋友當中一起玩。
如果開學的時候孩子是上小學。由於幼兒園性質與小學的性質不一樣。作為家長緊張的擔心的又不一樣啦。孩子上課能不能坐的住?他的前後左右是不是都是乖孩子,都能夠做到上課互相不打擾?會不會同同學打架呀?因為他不聽話,會不會被老師請到學校裡去單獨談話?……而我們孩子心裡卻憧憬著:讀小學是不是天天都是上體育課呀?是不是還有很多零食可以吃呀?
如果孩子開學的時候是上初中?絕大多數家長可能緊張的是他的假期作業有沒有做完。孩子的假期由於父母們要照常的上班,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督促他們做作業。很多孩子都是臨近開學才來趕作業。由於初中課程的增多,家長們也會緊張,孩子學習能不能跟得上。而孩子卻想著給同學說假期裡在哪裡哪裡去玩了,有什麼好玩的。那些遊戲好玩刺激。
回覆列表
1、孩子年紀小對開學了認識程度不夠,一般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太多,孩子們對這些事情不考慮,不放在心上,開學前的準備工作家長都替孩子做了。
2、孩子社會經驗不足能力不夠不知道該如何重視,就是孩子想重視但不知道如何著手,社會經驗不足無從下手依賴家長太多。好多事情家長都替孩子們做了。
3、家長過於溺愛,很多事情應該孩子做的家長都去做了,長次以往導致孩子對一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都依賴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