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的上好一節課,備課是關鍵,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與壞。透過備課,你可以查出在應傳授的知識上還有什麼遺漏,該準備的是否都準備好了,然後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講臺,“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備好一節課小學數學課?怎樣才能達到備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1.瞭解本班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上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實際情況,只有深入瞭解了學生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真正吃透學生,深入分析學生的基礎,全面瞭解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會知識,還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考慮如何設計練習題,不僅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有層次性,能夠照顧到全班學生。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想到這節課那些同學學起來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好在課上作重點地輔導、點撥。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好,上實,才能真正做到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2.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
教師課前必須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掌握,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
3、瞭解學生的心理準備狀況
瞭解學生心理是備好課的切入口和關鍵。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與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心理特點,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等情況,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容存在的偏見或誤解,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加工、再創造,力求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學地確定好教學目標。
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當地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這個環節上,要深入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和前後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有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什麼聯絡,哪一個知識點最關鍵。只有抓住這些,教師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遊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要備重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一堂課有靈魂。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四、要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線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絡,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絡,形成知識網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五、要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準疑點,充分準備。有意識地設定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六、備課要設計自主探索的環節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透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開啟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麼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後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
七、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教材資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本人的教學風格等特殊性實現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才能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和頓誤、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更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備好一節課,必須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合理科學的確定探究目標,靈活安排教學結構,採取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拓寬數學知識領域,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魅力。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力爭備好每一節課,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的上好一節課,備課是關鍵,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與壞。透過備課,你可以查出在應傳授的知識上還有什麼遺漏,該準備的是否都準備好了,然後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講臺,“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備好一節課小學數學課?怎樣才能達到備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1.瞭解本班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上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實際情況,只有深入瞭解了學生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真正吃透學生,深入分析學生的基礎,全面瞭解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會知識,還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考慮如何設計練習題,不僅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有層次性,能夠照顧到全班學生。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想到這節課那些同學學起來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好在課上作重點地輔導、點撥。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好,上實,才能真正做到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2.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
教師課前必須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掌握,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
3、瞭解學生的心理準備狀況
瞭解學生心理是備好課的切入口和關鍵。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與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心理特點,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等情況,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容存在的偏見或誤解,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加工、再創造,力求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學地確定好教學目標。
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當地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這個環節上,要深入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和前後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有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什麼聯絡,哪一個知識點最關鍵。只有抓住這些,教師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遊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要備重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一堂課有靈魂。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四、要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線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絡,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絡,形成知識網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五、要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準疑點,充分準備。有意識地設定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六、備課要設計自主探索的環節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透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開啟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麼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後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
七、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教材資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本人的教學風格等特殊性實現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才能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和頓誤、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更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備好一節課,必須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合理科學的確定探究目標,靈活安排教學結構,採取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拓寬數學知識領域,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魅力。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力爭備好每一節課,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