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之友攜手走

    應當說,關心孩子學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增強孩子在這個時代的競爭力,是一個普遍現象,反映出父母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並不是一件壞事。

    至於是否給孩子報個課外班學習,這是一件具體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有人會說當然得報,人家都報咱不報,不就落後了嗎,再說報了就比不報強,也有人會反對報班,認為能把學校課程學好就很不錯了,貪多嚼不爛,還是好好跟著老師學才對。

    這樣的答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是對於報班這個事情給個主觀解釋,不同解釋意味著不同答案,甚至同一個人聽了不同解釋隨即有了立場變化。

    問題出在哪裡呢,很簡單,類似提問的家長迴避了關鍵所在,那就是這個問題的回答者應該是孩子,而不是家長自己,更不是不相干的其他人。

    誰的問題誰解答,誰的問題誰負責,這原本就是常識,可是家庭教育中,作為殷切期望的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不留神就代替孩子提出問題且積極回答問題,完全不把當事人的孩子放在首位,這才是問題所在。

    類似有個例子,家父是上世紀60年代“公辦轉社辦”的那一批老教師,前幾年政府要辦理補助,不過證明資料繁瑣,費時又費力,而且補助金額很少,家裡人意見不一致,最後有明白人提出來,這個事的當事人是老人家啊,要徵求他的看法才對,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同理,是否報名興趣班或輔導班原本就是孩子事情,家長可以提出問題,孩子也可以提出這個問題,至於答案的給出,家長負責啟發引導,至多建議,孩子負責最終決定,至於報班效果如何反倒其次。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過程就是交流溝通,也是鍛鍊自我負責能力的機會。

    為什麼家長不願意或者不敢直接詢問孩子意見呢,我想有這幾點:

    一是家長預期孩子不會報名,徵求意見一定會反對。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了孩子有個人看法,家長是尊重孩子還是強迫孩子,這是一個方面,另外即便強迫孩子報名學習,效果如何不言而喻,顯然家長在迴避。

    二是反映出家長焦慮情緒。學習需要自覺,尤其優秀成績的獲得,需要孩子較強的內在成就動機,而不是依靠家長威逼利誘,急切希望孩子報名而四處尋找同盟,這是家長內心著急慌亂的表現,自己內心不安,不相信自己,從而不相信孩子,急著替孩子選擇。

    三是要反思家長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遇到事情時候,是面對還是迴避,是遵循所謂正確還是確保有效,是即時滿足還是延遲滿足,孩子是否報班就是試金石。不考慮孩子想法,堅信正確的做法比有無效果更重要,暫時自我得到安慰不顧及是否打擊孩子學習興趣,這是問題所在。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兩點啟示:

    1、我們如何與孩子打交道,投射出我們如何與自己打交道,以及日常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

    2、觀察方式決定了觀察結果,站在自己角度還是別人角度看事情,決定了觀察結果的差異。

    最後想說的是,千萬別因為報名興趣班,把孩子的學習興趣給打掉了!

  • 2 # 語菲菲兒

    不過,我女兒上的興趣班都是她當初感興趣的,我和她爸並沒有覺得哪個有用就讓她上哪個。她現在在上的有:美術,這是她最喜歡的;鋼琴,當初問了她一個月,她都說喜歡才決定上的,這個目前沒有讓她考級,只要能堅持就行,不想給她太多壓力;古箏,如今已考到7級了,也是她決定上的。還有一個武術,假期裡她參加比賽,拿到兩個獎,省級的。這個她並不喜歡,是我從健康和安全方面考慮,讓她堅持下來的。此外還有游泳,她也還是喜歡的。

    除了這些還在堅持的,她上過的興趣班還有舞蹈,形體和跆拳道,她都說不喜歡,也就沒上了。不過,跆拳道她已經考到了3級,她爸說過段時間得空再去考考黑帶~

    我個人覺得,興趣興趣,就該是孩子喜歡並且感興趣的,由此發現孩子在這方面是不是具有天份,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起跑線。一個孩子,如果資質平平,但是願意在學習上下苦功夫,那也能成器。

    所以,我並沒有逼著孩子去拿一堆證書。重要是,是孩子能有做一件事堅持下去的毅力,和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一個健康的身體和遇到危險時能保護自己的能力也不可或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馬上開學了,私立學校收學費還應該按一學期的標準來收學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