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眼
-
2 # 平原公子
說出來大家不相信,如今網路上天天哀嘆的半導體和晶片,一開始的時候,咱們也並不差,甚至還一度領先過。
1960年,中國就造出了GaN晶片,相關裝置還出口到了歐洲。
當時的GaN晶片主要是提供軍用產品和收音機使用。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的1953年,半導體已經被列入第一次和第二次5年計劃的重點科技公關專案,這階段可以說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草創時期。1956年,中國提出“向科學進軍”,根據國外發展電子器件的程序,提出了中國也要研究半導體科學,把半導體技術列為國家四大緊急措施之一。從半導體材料開始,自力更生研究半導體器件。1957年,北京電子管廠透過還原氧化鍺,拉出了鍺單晶。1959年,天津拉制出矽(Si)單晶。1963年,河北省半導體研究所製成矽平面型電晶體。1964年,河北省半導體研究所研製出矽外延平面型電晶體。在平面管之前不久,也搞過錯和矽的檯面擴散管,但一旦平面管研製出來後,絕大部分器件採用平面結構,因為它更適合於批次生產。1965年12月,河北半導體研究所召開鑑定會,鑑定了第一批半導體管,並在國內首先鑑定了DTL型(二極體――電晶體邏輯)數字邏輯電路。1966年底,在工廠範圍內上海元件五廠鑑定了TTL電路產品。這些小規模雙極型數字積體電路主要以與非門為主,還有與非驅動器、與門、或非門、或門、以及與或非電路等。標誌著中國已經制成了自己的小規模積體電路。在半導體器件批次生產之後,六十年代主要用來生產電晶體收音機,電子管收音機在體積上大為縮小,重量大為減輕。一般老百姓把電晶體收音機俗稱為“半導體”。它在六十年代成為普通居民所要購買的“四大件”之一。(其他三大件為縫紉機、腳踏車和手錶)另一方面,新品開發主要研究方向是矽高頻大功率管,目的是要把部隊所用的採用電子管的“八一”電臺換裝為採用電晶體的“小八一”電臺,它曾是河北半導體所和北京電子管廠當年的主攻任務。中國科學院在半導體所之外建立了一所實驗工廠,取名109廠(後改建為微電子中心)。它所生產的開關管,供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研製成第二代計算機。隨後在北京有線電廠等工廠批次生產了DJS-121型鍺電晶體計算機,速度達到1萬次以上。後來還研製出速度更快的108機,以及速度達28萬次、容量更大的DJS-320型中型計算機,該機採用矽開關管。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計算機
1968年,組建國營東光電工廠(878廠)、上海無線電十九廠,至1970年建成投產,形成中國IC產業中的“兩霸”。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MOSIC)。拉開了中國發展MOS電路的序幕,並在七十年代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現電子第24所)、上無十四廠和北京878廠相繼研製成功NMOS電路。之後,又研製成CMOS電路。毛澤東主席視察南京無線電廠
到七十年代初期,永川半導體研究所,即24所,(它由石家莊13所十一室搬到四川水川擴大而建的)上無十四廠和北京878廠相繼研製成NMOS電路。之後,又研製成CMOS電路。 在七十年代初期,由於受國外IC迅速發展和國內“電子中心論”的影響,加上當時IC的價格偏高(一塊與非閘電路不變價曾高達500元,利潤較大,銷售利潤率有的廠高達40%以上),而貨源又很緊張,因而造成各地IC廠點大量湧現,曾經形成過一股“IC熱”。當時,共有四十多家積體電路工廠建成,四機部所屬廠有749廠(永紅器材廠)、871(天光積體電路廠)、878(東光電工廠)、4433廠(風光電工廠)和4435廠(韶光電工廠)等。各省市所建廠主要有:上海元件五廠、上無七廠、上無十四廠、上無十九廠、蘇州半導體廠、常州半導體廠、北京半導體器件二廠、三廠、五廠、六廠、天津半導體(一)廠、航天部西安691廠等等。1972年,中國第一塊PMOS型LSI電路在四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研製成功。80年代是亞洲半導體發展的分水嶺。日本透過與歐美半導體產業合作,引進消化再創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當時的中國把把未來的科技規劃放在“863計劃”裡面,但“863計劃”更重視當前的經濟發展和普通民用科技,忽略了半導體工程。
直到90年代,1990年10月,國家計委和機電部在北京聯合召開了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的座談會,並向黨中央進行了彙報,決定實施九零工程。“九零工程”中國建立了自己的6寸、8寸矽片和晶圓產線,初步實現半導體積體電路的自主化,對國防軍工的意義是重大的。我們今天許多耳熟能詳的A股半導體公司,我們今天看到許多上市/借殼上市的軍工晶片公司,都是在“九零工程”的第一次大投入中開始建設的。
領先和落後都是暫時的,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沒有誰一直領先。火藥,印刷源於中國,卻在西方發達飛躍,中國還失去了玻璃的加工騰飛。發明創造就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丟掉啦!很也可能是長時間的失去。近代火車,電動,手機,網際網路源於西方,在中國騰飛發達,創新發展,大又超越西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