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倒立看世界的比目魚

    主旋律電影本意是指能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而如今的主旋律電影則是在現代特定語境下的特指,主要指的是在政府指導下國家意識形態的電影,如建國大業、戰狼等影片。

    其實所謂的主旋律電影並不是中國特有,美國大片的“美國夢”“個人英雄主義”,其實都是在特定時期主流社會文化下誕生的,

    與中國長期謳歌的“國家集體主義”並無不同。

    最近幾年紅海行動、戰狼等電影的大獲全勝,逐漸將主旋律電影推向臺前。

    它們一改中國早期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的宣傳形象,將中國英雄的形象及中國精神真正鮮活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但同時我們也得警惕,擔心反噬的力量,民眾的讚譽聲有多大,同樣的質疑聲就也會有大。

    中國主旋律電影下中國英雄的塑造不斷且再次加深了中國文化中捨己無私的精神。

    它們將英雄不斷捧上神壇,塑造了一個個完美無缺的形象,人物高度型別化、臉譜化,以至於他們只配擁有一個共稱。

    但這些高度類似的塑造及英雄面的拔高神化,是否就無意間抹殺掉他們作為人類的人性面,是否也就使影片故事的真實性大大削減,是否也就與當下人人為己的現實情形距離太遠。

    人們是否真的只是把他當做一個純粹的故事來情緒化欣賞?

    總之,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再起的確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同時也要避免過於雞湯煽情化的故事傾向。

    畢竟此類電影的宣傳、教育引導作用佔其影片效能的極大比重。如果讓觀眾看完只是感動一場、哭一場,只是覺得自己被一個人物或故事感動,擦乾眼淚走出影院後還是如同走進影院前一樣。

    那此類所謂的主旋律電影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一戰到現在,為什麼歐洲的年輕人都熱衷於參加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