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calculus

    大家集體抵制dg辱華事件的精神遠比行為本身的實際作用更有意義。當然,抵制行為的實際作用也很強大,團結就是力量。但是,至於會不會有人好了傷疤忘了疼,dg會不會被趕出中國,這類問題,絕不可能有徹底的答案。有人忘了疼,不會都忘了疼。dg官方被趕走了,個別代購可能還在。凡事不必想得結果那麼完美,有了就是有了,沒有就是沒有,那是小孩子做的題目。包括現實生活與網路空間中,很多事情與道理,講不清說不明,既有,也沒有。說對有對的道理,說錯有錯的道理。至於對錯,看場合,看時機。這是我的感覺。

  • 2 # 看看球聊聊天

    顯然它會涼得透透的,滾出中國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非常慚愧,作為工薪階層,混這麼多年,從來沒捨得買一件奢侈品,對裡面的門道兒也知之甚少。試著從普通人的認知說一下這件事兒吧。我個人一直比較奇怪,那些幾萬幾十萬的衣服和包包是怎麼賣出去的?當然,有與眾不同之處是一定的。但是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功勞在於營銷策略以及講故事。它們美輪美奐的廣告裡會明裡暗裡告訴你,它們是有多麼與眾不同,它們代表著高貴,它們代表著品味,它們代表著身份。它的骨子裡是帶著很強的傲慢的,它不像普通消費品一樣迎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喜好,更多的是引導消費者按照他們編織的美麗故事去看待這件商品。在這裡面價效比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吸引眼球的永遠是那些故事營造出來的虛幻的光環。它要講故事,就要大肆宣傳,雖然看廣告的大部分買不起,但是它要讓更多的人相信這東西好厲害,擁有它是身份的象徵,做到這一步,也就成功了。

    現在好了,以後國民在想到這個品牌時,一定會在編織的故事裡想到這噁心的歧視。普通人在看這件商品時,不再是羨慕或仰望的心態了,而是充滿了憤恨。提升品味和身價的作用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取而代之的恐怕是自輕自賤。在這種消費心理的暗示下,即便有消費能力也不會選,因為那是一個坑。

    另外,這件事兒已經嚴重到國家層面。相信它們在廣告投放上會寸步難行,找代言人也會難上加難。沒有廣告的狂轟濫炸以及知名人士的示範效應,它們很難再牟取超額利潤。

    請不要講打折促銷這些傳統手段,沒有什麼意義。那些所謂的奢侈品牌一旦失去了光環,那就是日用品。他們是不會輕易把頭低下來的,一旦低頭,也就跌落了神壇,同時也失去了那些高階使用者,品牌也就毀了。因此,它們寧願退出,也不會在日用品的範疇搞什麼競爭了。請恕我眼拙,這花花綠綠的格調,真沒覺得比我們的花被面漂亮多少。放上這張圖的意思是想說,這垃圾品牌絕對不是第一次搞歧視了。這些構圖明顯失衡的廣告圖片,無非是想營造一種高人一等的視覺衝擊,讓人覺得穿上這玩意兒就脫離了低階趣味。這種擦邊球式的歧視,其實也確實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惡趣味,也是他們在歧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動力。

    現在呢,華人逐漸富了起來,隨之而來的是自信和自尊,這種傲慢和無禮帶來的刺痛感也越來越強。富人們都精明得很,尊重是最起碼的消費體驗,誰會花大錢自取其辱呢?又不是沒得選!

    當然,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我們逐漸自信到不要靠這些身外之物提升自己的品味,也希望我們自己的品牌能夠佔領高階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的企業家和外國的資本家有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