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問題探討者

    所謂伏裡無雨,谷裡無米,指的是在三伏,如果一直無雨,那代表著今年的三伏天是歷來最熱的!三伏天的氣溫最高可達40度左右,而地表溫度更是達到或超過60度以上高溫,對水稻而言,雖然需要一定的溫度,但也絕對不能太高!民間有一說,高溫癟殼,指的就是水稻在嚴重的高溫影響下,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癟谷!

    而伏裡雨多,谷裡米多!說的是水稻的生長期三伏天多雨,說明這個三伏天熱不到哪裡去!睛雨相間,氣溫剛剛上升,一場雨又上氣溫下降了,就這樣等於恆溫,這種環境和溫度是最適宜水稻生長的特點,所以水稻顆粒飽滿,加工時出米量高,所以說,伏裡雨多谷裡米多!

    農業諺語,是中國老祖先,幾千年來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人觀點!

  • 2 # 響水大米

    人們一般對事物的極致時刻印象特別深,就好像在氣候變化中,人們會兩個極端的天氣非常重視,一個是三伏、一個是三九。人們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有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秦國的首領秦德公就在曆法中做出了規定,把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稱為“伏天”。

    伏天分三段,最熱的天氣應該是在中伏,這個時候正好也對應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暑的意思就是熱,所以大暑是一年最最熱的一段時間。

    伏裡無雨,谷裡無米:古人總結出的俗語老話非常簡短,但是卻揭示了植物生長與自然氣候之間的密切聯絡。這個說法是如果在三伏天裡不下雨或是雨水少的話,那麼穀倉裡的糧食就會很少,也就是說因為三伏天裡雨水少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了減產。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農作物與氣候學對應的角度上看,伏天的時候氣溫最高,所以這個時候農作物生長的最快,正因為是田間作物快速生長階段,因為天氣比較炎熱,土地中的水分會大量被蒸發,這個時候如果不下雨補充的田間水分的話,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不夠,就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 3 # 樹德漢碩

    俗語“伏裡無雨,谷裡無米;伏裡有雨,谷裡多米”,要理解其意思,首先要弄明什麼是“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伏是標誌著一年裡最炎熱的時期。伏的日期是按干支紀日來推算的,從交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天干為庚日的日子叫“初伏,如今年初伏是7月12號,陰曆六月初十庚戌日。過十天後即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的叫“三伏”。初伏到中伏是十天,中伏到末伏,有時是十天,有時會是二十天,這要看夏至到立秋有幾個庚日來確定。每年的三伏天大概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在小暑後到處暑前,太陽正直射北半球,晝長夜短,是北半球最熱之時,地面吸熱量大於散熱量,積儲熱量增多,所以有熱在三伏之說。

    我在農村長大,我家裡就是種水稻的,一年兩熟。水稻要有充足的熱量及水養,怕受旱。在三伏最熱的天氣裡,如果無雨,水稻受旱,稻穀難得入米飽滿,是會減產失收的。如果在三伏天裡,雨水均勻,水稻不受旱,風調雨順,稻穀長勢好,長的飽滿就多米,就豐產增收。

    現在重興修水利,田裡有水,天不下雨也不怕了,所以這俗語用在今天,就不是很靈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覺得現在越來越少聽到中國民族音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