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元奔古典情懷
-
2 # 巷裡銜蟬
從歷史角度看,我們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尤其春秋,戰國。戰場上你來我往,文學界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融匯碰撞,錯綜複雜,絲絲纏繞。就《春秋》《戰國策》兩書記載都有出入。舉個列子:現在經過人們研究發現,蘇秦是在張儀後入仕途,先去秦國,講述以武力國,摒棄文的觀點。後又去燕國,被燕國派往齊國使滅齊之計。所以導致現在出現很多學派說。連史書都不那麼嚴謹,沒有邏輯,何況其他。在說《史記》應該是任何人學習中國歷史的第一選擇必讀書,可是他嚴謹嗎?應該不是那麼嚴謹。就如司馬遷花大筆輻幫李廣將軍正名,可是對另外兩位將軍衛青和霍去病卻寥寥幾筆帶過,好像他們就該贏,輸了就該怪他們,一樣,導致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飛將直到今天我們才揭開面紗,應該是指衛青將軍,因為李廣將軍就沒有駐守過陰山。這是戰亂和人性主觀導致的問題,我們不能說作者或者記錄者的對錯。再來看文學方面的。
文學方面的不嚴謹,我們有時會為了生活而去進行藝術創造。列子很多:《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最能代表吧!如果為了嚴謹和邏輯還有《三國演義》這麼優秀的文學作品嗎?甚至讓人覺得三國那段歷史就該這麼來,其中多少張冠李戴或許作者自己都分不清吧!在如民間藝術創作京劇,《鍘美案》能代表吧!不帶時間上連人物都虛構,可你能說它是壞的嗎?藝術上它非常成功吧!
再說人性環境造成的,我們民族是個善於藏拙的民族,人性非常多面化。舉個例子:我們中國是抒情詩歌之鄉,但沒有偉大的詩人代表。因為我們抒情的作品素材可以來自於生活小事,身邊一草一木。不像國外,非得一開口就哲學,星空,人生思考,沒必要的。我們講究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生活處處是驚喜,這才是我們華人。如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國外很難出現的,在國外他們認為這是瞎搞。地球多大啊,宇宙多大啊?他們覺得我們不嚴謹,沒有邏輯性。可是換個角度,有了這些邏輯,嚴謹,還會有我們五千年曆史文明,文學文化的波瀾壯闊嗎?
-
3 # 古城金地140787426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這就是文化。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機械化,數字化。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資訊。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也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五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
4 # 白鶴山人851
謝謝邀請,至於“為什麼有”這個問題應該是任何國家的社會文化絕對不可能人人認同這也是必然的因素,所以,為什麼……有……?就不難解釋了。而這個“為什麼有”更多來源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國內國外的不同,還有對本土文化不是太瞭解的華人。因為不同而生差異,由於侷限而處事一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盲人摸象效應是可想而知的,這個“有”就不奇怪了。
“人無十全”,中國這四個字就很有邏輯。當然了中國哲學更是堪稱世界之最。現代醫學發現腸胃消化食物元素,但在幾千年前的中醫說腸胃消納“五穀精微”,細到生血生精精能化氣……。
如果說科學產生的“細”,比如生化核武細菌病毒,這個厲害了,中國文化裡的中醫的確是不及的,那傢伙破壞力就大了去了。
回覆列表
中國文化是重視邏輯和細節的。重視邏輯的比如《墨子》、《孟子》、賈誼的政論文、魏晉文論、韓愈散文、王陽明哲學著作、黃宗羲王夫之的史論、毛澤東的散體文章;重視細節的比如《論語》、《莊子》、漢賦、六朝志怪小說、蘇軾散文、《天工開物》、元雜劇、明代小品、明清傳奇和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