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雀在南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吹”

    如果說的是認為諸葛亮很厲害這種,我覺得無可厚非。諸葛亮“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出師一表真名世”,確實很值得年輕人佩服學習

    但要是吹諸葛亮是神仙,這種恐怕就得去讀一讀《三國志》這些正史比較好吧。當然也不是說沒救了,沒救了這種說法也太一棒子打死了呢。

  • 2 # 快樂冰淇淋J

    首先要弄清為什麼尊寵諸葛亮,諸葛亮就是知惠的化身,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國這部書,著重刻畫了諸葛亮,有些地方是藝術加工,另外還有一層意義,:任憑諸葛亮在足智多謀,也改變不了蜀漢先滅的下場,這就告切人們一個朝代的滅亡,非人所能改變的。正如開頭那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昔陽紅)。

  • 3 # 皓皓天心

    一個人到初中,還吹噓諸葛亮,與廢了有何關係?

    初中價段的人,都還處於求知的年紀,對自己的個人主張還未能完全定性,很多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他要是推崇諸葛亮,和廢不廢了得問題實在扯不上關係。

    諸葛亮的志向理想是統一天下,並制定了計劃的實施方案,就是以荊州為根據地,奪取蜀地為後盾,聯合孫吳,消滅曹魏,再反擊孫吳,統一天下。

    這就是人該向他學習的地方,確立制定人生目標,制定行動方案,實行計劃。而有多少人能做好這些呢?況且諸葛亮制定的還是統一天下的大計劃呢!

    可惜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首先關羽把荊州弄丟了,再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管諸葛亮怎麼勸都不聽,和孫吳撕破臉了,變成孫吳聯合曹魏對付蜀國,諸葛亮統一天下的計劃從此就泡湯了。我估計這時的諸葛亮肯定心痛無比,肯定有踢幾腳關羽和劉備的心思。

    諸葛亮以後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不辜負心中的抱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無耐舉動而已。

    諸葛亮將蜀國內政打理得緊緊有條,試問有多少人能辦到?

    蜀國的人才太少,能帶兵征戰的將領更加少。所以他只能親自帶兵。

    他帶兵雖然不是頂尖,能讓司馬懿忌若寒蟬也了不起了。所以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諸葛亮確實也有值得人吹噓的資本。只是盲目崇拜就沒必要。

    諸葛亮空有一身本事,遇不到明主,才能被浪費了,諸葛亮算得上生不逢時。

  • 4 # 使用者55160624121

    我個人認為初中階段還在吹噓諸葛亮,得正確看待他是如何吹噓的,如果是一味的將諸葛亮神話那確實不可取,但如果只是崇拜也無可厚非。

    諸葛亮雖然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但他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在政治謀略上都是一個堪稱優秀的且品貌出眾,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

    所以我覺以諸葛亮的個人魅力來說佩服也是正常的。

  • 5 # 雲淡風清29

    不知道什麼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不知有何根據?如果說上了初中還在吹諸葛亮,這個人就廢了。那我想問一下羅貫中廢了嗎?我想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羅貫中一定不止初中的年齡段吧。他可是在<三國演義>中極力吹捧諸葛亮的。如果說羅貫中廢了,那今天也就不存在<三國演義>這本歷史名著。說這種話的人不是偏激就是無知。

    誠然,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被神化了。以至於連魯迅都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而近妖。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小說本來就是以經典的場景塑造經典的人物。小說裡的人物可以真實有,也可以完全虛構。小說人物身上發生的事件可以是從眾多人物身上採摘而來,以豐富和成功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如果你要把小說裡的人和事當真來看,那你就是弱智!

    小說裡的人物不管是真實有還是虛構的,只要形象塑造鮮活,符合情理,那這個人物就算塑造成功。<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無疑是塑造成功的。這樣一個成功的人物,在茶餘飯後擺談擺談有啥不可?不丟人。更何況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的確才幹非凡。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在治蜀期間,諸葛亮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才華。以天下十分之的人地,對抗兩大軍事集團。令兩大集團不敢越雷池半步。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功。

    滿洲八旗,就是在不斷談論著諸葛亮的時候,奪取了明朝的江山。你能說滿洲八旗都不到初中年齡段,或者是廢人嗎?歷史已給出了回答。現在有一個現象。歷史上的往聖先賢,總是會被莫名的抹黑。彷彿不這樣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卓見。先賢的不足我們可以討論,但用不著貶低。試看美國才幾百年的歷史,就出了眾多的偉大總統。他們的人品和魅力往往被美化。難道他們就沒有缺點?只是他們的國家在極力維護他們的形象而已。

    中國文化提倡中庸。但是很多人看事物總是走極端,非此即彼。一些人盲目崇古,一些人盲目非古。其實都是偏執的表現。不能因為某人有了缺點,便一概否定。如果是這樣,歷史出不了偉人!

    放棄條條框框,什麼時候你都可以談論你心儀的偉人,當然也包括諸葛亮。

  • 6 # 文史學生仵三源

    不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是哪一位名人說的,對於這個觀點,本人是不認同的。

    確實,諸葛亮在歷史上沒有那麼的神,也絕對不是羅貫中筆下的那個神仙般的人物。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這個主人翁有點神話,比如諸葛亮借東風,寫到他身披八卦衣,這就有點玄幻了。又比如最後的諸葛亮點燈祭壽,也是有點匪夷所思。但更多的時候,諸葛亮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一樣會有生老病死,一樣會有成功和失敗。

    其實,不說《三國演義》,單單諸葛亮本人也是歷史上十分了不起的政治家。諸葛亮扶保劉備開疆拓土,建立了蜀漢政權,不要忘了,劉備三顧茅廬之前,也就是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有什麼?只不過是一個寄居在荊州的外來戶而已,而諸葛亮跟隨之後呢,只有短短十二年,劉備就登基做了皇帝,誰的功勞最大,諸葛亮無疑。

    撇開諸葛亮的能掐會算那些個虛頭巴腦的本領,但看看他的實際能力。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這可是歷史有記載的,把一個地方軍事首領抓住七次又放了七次,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唯一的,最後諸葛亮收穫客廳南方少數民族的真心,孟獲表示“南人不復反矣”。

    再說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以後,就給你諸葛亮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可以說是爛的不能再爛,要人沒人,要錢沒錢,關鍵還到處都是敵人。北面曹魏,東邊孫吳,西面羌族等,南面一群蠻族,諸葛亮對外只能採用連吳抗魏。再說內部,劉璋父子帶來的江州集團,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還有土生土長的益州集團,各方勾心鬥角,爭權奪勢,亂七八糟,諸葛亮採用依法治國,才算壓住和平衡了各方勢力,難啊!

    再說諸葛亮的宏圖大志,那就是收復中原,興復漢室。所以諸葛亮一直在致力於北伐,就是要為實現理想而奮鬥。其實,諸葛亮傻嗎,他會不知道這樣子會很難很難嗎,然而,蜀魏之間從來就沒有和平過,大家不要只看到諸葛亮北伐,也去查查曹魏有多少次攻打蜀國的漢中,其實他們之間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請不要再說什麼諸葛亮窮兵黷武之類的話了。

    再說諸葛亮的忠誠。那可是千古典範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多少封建社會人們的榜樣啊,統治階級喜歡,下面人也喜歡,難道說到了今天,諸葛亮這種奉獻精神就錯了嗎?現代人,仵三源覺得崇拜一下諸葛亮自然沒有錯,甚至說吹噓一點也沒錯,畢竟這是將近兩千年的模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什麼名吃享譽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