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意境2185
-
2 # 花貓哥哥713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不要投資買房(而不是剛需買房),投資買房的風口已經過去了。
商鋪價值未來趨勢是遞減,產權式商鋪更是坑。
網際網路經濟對商業的衝擊很大。
比如:羅永浩在2006年—2020年期間創業投資七八個行業,嘗試了十幾個產品,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他2020年轉型做直播帶貨後,創造了多個現場直播帶貨的銷售記錄,歷史欠下的6個億債務也被還清。
商業未來的趨勢是體驗式商業,包括休閒、娛樂、餐飲,而體驗式商業的發展趨勢是個性化、小眾化、碎片化。
未來,直播帶貨也逐漸成為潮流,商鋪的引流價值會越來越低。
未來的臨街商鋪因為價格過高反而是劣勢,個性化、體驗式商業更多向寫字樓甚至住宅發展,而體驗式商業的每平米能產生的營銷額比並不高,無法支撐很高的售價。
現在的消費模式已經與過去有本質的區別——過去是靠地段來引流,現在是透過網際網路來引流。
商鋪一旦被剝奪引流價值,其價值遠遠低於其銷售價格。
-
3 # 博學燦爛的葉子
現在即使在一線城市,商鋪也不是一個好的投資選擇。投資回報率不高。在三,四線城市,搞不好,就是一個投資黑洞。
在網購市場這麼發達的情況下,商鋪與住宅的配套比率太高了。
-
4 # 眯起眼睛打瞌睡
主要看位置和是否能辦下產權
我身邊就有個最真實的案例
因為位置非常不錯
當時很多人搶購
尤其是有錢人都是全款
但因為開房商挪用了資金沒有給國家繳納相關的費用導致辦理不了產權
現在是鋪子是建設好了而且已經全部出租了出去了
但購買商鋪的業主既拿不到產權又沒有收到租金
天天為這個事情跟開房商打官司
腿兒都跑細了
作為一個做了8年生意的人,對商鋪做生意深有體會,不管在什麼地方,假如有一個店鋪做了什麼很賺錢,馬上就有很多人跟風做著,最後導致誰也賺不了錢乾耗著維持基本生存,據這幾年觀察,大部分都是夫妻店在維持著基本生存,只有很少很少的店因為是老店還有些老顧客在照顧著勉強過得一般般,而這幾年每個地方人流都在不停地減少,人們更加消費低迷,所以能守著一間商鋪己經是盡力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