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衫客23

    靠歌伎的演唱流傳,還有當時大量的粉絲傳播,歲數大的朋友們還記得小時自己有沒有抄歌詞的經歷?古代也有大量的人喜歡抄歌詞。有心人把歌詞彙總成書就流傳下來了。

  • 2 # 劉全坤書法

    兩個主要途徑,一是獻詩,相當於遞投名狀,自己想透過哪一個權威人士打通官場,引薦自己參與官場寫詩的活動,就把自己得意的詩作獻給這位權威人士,被他認可了,自己所作的詩就可傳播開,像李白那樣的大詩人,就是透過這個途徑。二是歌唱伎,唐宋時期,唱小曲的藝人很多,她們需要大量的歌詞,文人詩詞是她們的首選,被她們選中了,詩詞就傳播開了,像柳詠那樣的大詞人,就是透過這個途徑。

  • 3 # 使用者白剛

    口口相傳,詩詞寫出來念給友人聽。友人覺得不錯,就傳給他的朋友聽。一傳十,十傳百,有心人上報給朝廷的史官,就流傳千古了!

  • 4 # 楊育基

    古 人 的 詩 文主要靠抄寫傳抪

    ……………………

    先秦的詩文,甲骨文之後,都寫在竹簡上流傳下來。《論語》就是孔子的學生們在竹簡上寫下的講課筆錄,從中選出經典結集而成,是謂《論語》。那時沒有印刷術,更沒有出版社。

    漢朝有了造紙術,東漢蔡倫大大改進的造紙術,由皇帝御批來推廣,可見紙張還很貴重,當朝文人的詩文依舊靠抄寫流傳。

    司馬氏西晉時,左思寫出詠歎三國的《三都賦》,一時間“粉絲”遍京城,“洛陽紙貴”,是大家競相買紙傳抄《三都賦》所致。

    唐朝有了刻版印刷,這很要人力工夫和高昂成本,因此主要刻印的是御用文章和歷史典籍,新湧現的文人力作也很難付梓。白居易的《原上草》也令“長安紙貴”啦!

    宋朝有了活字印刷,可那是“泥瓦字”,一個字就是一個“微型磚塊”,印刷成本也很高。所以,即使蘇軾這個等級的詩文,還是靠傳抄。但這時的詩歌傳抪多了一個途徑——歌伎唱詩(譜曲),一人唱眾人聽,一傳十,十傳百,而且歌詞不易走樣。人們覺得都唱、總唱律詩就單調了,旋律缺乏跳躍起伏,於是有了長短句的詩,詩就派生出來起初歌唱的宋詞。

    明清時期,印刷術大大提高,所以有了《永樂大典》,有了《四庫全書》,印刷規模可謂大矣!但印書大多是皇家行為,文人出書並不容易掛上號。《紅樓夢》寫成之後的數年之間,還都是手抄本,你抄我抄他抄,所以《紅樓夢》有幾個版本。抄寫中省字略句者難免,填字加句者也難免,現在我們所讀的《紅樓夢》,是經過專家們將幾個抄寫本比對選優出來的。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毛筆字的功夫了得,洋洋幾十萬字的大部頭,都能一個字一個字地抄錄下來,至於抄寫詩、詞、賦一類,那簡直是小菜一碟!

    其實,像唐朝律詩這樣的每一首不過幾十個字的短作,在傳抄中也有個別文字不同,有些字也是經過專家比對甄選出來的。

    有人說古詩是靠口頭流傳下來的,不排除這種傳媒,但這樣口頭傳下來的佔比不會大,因為口傳極易走樣,乃至誤傳。而手抄本嚴於原樣存真,走樣較少。

  • 5 # 我是世界人

    以唐朝為例。唐朝人的詩歌傳播就靠喝酒。酒局是重要傳播媒介。唐朝的時候,中國的印刷技術其實還不發達,出版業剛剛起步。所以說一個詩人寫詩要在酒場上寫。並且酒場上要很多人一起寫。一起鬥詩斗酒。

    李白的詩現存的70%都酒,我們以為杜甫不怎麼喝酒,其實杜甫詩集裡面涉及酒宴的也特別多。大家一起在酒場上寫,然後請人唱。唐詩是可以演唱的。這樣才有傳播效應。比如李白的將進酒。可以寫出來當歌詞用。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也是一個很出色的詩人。杜審言的脾氣比較怪,特別的恃才傲物。當然了,官場就不順。有一次他參加吏部考試。 出來就說蘇味道這次要死了。大家都很驚訝,就問蘇味道難道得病了嗎?杜審言說,他看到我的文章不得羞愧而死嗎?所以杜審言又被貶官了。在要出發的時候組織個酒局。總共有40多個人來。每個人要寫一首詩。每首詩要寫上自己的名字,籍貫以及官職。其實是一場比賽。宋之問當時得了病起不了床。人不來詩必須得到,宋之問派人把詩送來了。

    宋代經濟比較發達,出版業開始興旺。社會上讀書的風氣遠遠超過以前。那麼詩人的作品可以自費印刷。但一般情況是一些詩人寫了一些詩,被人抄了出去。積攢的多了,他就可以找印刷機構印出來,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也不用給稿費。比較好賣的就是蘇東坡的詩。古代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概念。假如說張三得了一本詩集。如果這本詩集的作者一般人都不知道。那張三自費印刷寫上自己的名字,完全可以矇混過關。有一個傳說就是,宋之問的詩寫的很好,這並不是宋之問寫的。是他有一個侄子,詩寫的特別好。宋之問把他的侄子給謀害了,然後霸佔了他侄子的作品。傳說歸傳說。但也可以看出當時沒有著作權法。

    後世一些大的小說,比如西遊水滸三國都是。 印刷機構請一些作者編輯改寫增補。

  • 6 # 南村群童701

    驛站,古人詩作傳播的最主要、也是最佳的渠道是密佈全國的驛站。唐宋明清,很多詩人都習慣在驛站留作品,詩人恰好常常處於遊走、旅居狀態。有時,可以在驛站駐上一個月。或私差,或行遊,或官差,或訪友。一波走,一波又來。走走停停,後來者看前者所留;有感而發,邊看邊寫;其作又留給新來者。數十年下來,驛站就成了流動的詩作展示館。關於驛站傳播詩作,唐宋詩作中,已有若干明示。當然,“青樓”歌妓也是重要的傳播路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舅舅家的兒子管我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