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12教育家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鋪,獨立進餐和洗盥,自己洗臉、洗腳和洗小手帕等。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飯太慢或弄髒衣服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那麼怎樣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1、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歲孩子可學習摺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洗臉洗手要洗得很乾淨等,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等。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裡,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 2 # 小雨滴答xd

    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得放手,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家長可以設定一些小遊戲,把勞動趣味話,比如和孩子比賽穿衣服,邊聽音樂邊刷牙,然後相互檢查誰的牙齒刷得白。也可以列一個好習慣表,孩子做到了就打分,用積分換想要的禮物。平時多誇獎孩子做的好,讓他覺得勞動很快樂。

  • 3 # 盧欣教育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才來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稍微遲了一些。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期間,父母就應該開始由計劃有步驟地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更衣、收拾玩具、作息時間等(孩子在秩序敏感期期間就是一個很好的養成良好習慣的機會,我的新書【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有具體介紹),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這將為孩子上小學具備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雖然遲了一些,但是父母努力,還是可以做到“亡羊補牢”的:

    1、從整理學習用品入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自理能力。 告訴孩子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書包,給他講怎樣清理書包才有條理,使課本不零亂,並隨時檢查他的工作直到孩子做到為止。

    2、 從自我服務中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飯睡覺穿衣洗刷,掃地倒垃圾等,只要孩子的年齡段可以做的,孩子都必須獨立並按時完成。

    3、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促進孩子自治、自理能力的形成。 比如父母下了班回家後,不玩手機,按時睡覺,與孩子一起閱讀等,都是給孩子樹立一個遵守時間和做事有條理的好榜樣。

  • 4 # 彼岸花正開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就是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勞動。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一、不要急於求成,培養自理能力要從簡單到困難。開始先教孩子一些洗臉,疊被子,一些簡單的勞動之後再教他一些複雜的家務活動。

    二、要教會孩子在日常中自理能力的辦事順序。讓他做事有條理,不能糊弄完事,要遵循原則。

    三、可以用遊戲,比賽等方式來激發做事的興趣,要多表揚他,讓他覺得勞動是快樂的。

    四、要長期堅持。家長要督促孩子去培養習慣,絕不要讓他半途而廢,鼓勵他要堅持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如今社會上兇悍的女漢子,溫柔的偽娘為什麼越來越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