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MSVICTORY
-
2 # 在路邊觀望
中國的預警機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研製的,起步非常晚,因為英國在二戰時就有預警機了。中國最早的預警機是在運-8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名字就叫“運-8預警機”。中國預警機的研製道路非常坎坷。上世紀九十年代與西方國家合作研製,但合作方陸續單方面退出。我們只能自主研發。直到2009年國慶時,我們自主研製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才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國的預警機發展還是很快的,現在我們的航母上也有了摺疊翼的預警機。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航母上了彈射器,就能起降固定翼的預警機了。
-
3 # 每日點兵
空中預警機是現代空軍的核心裝備,在戰場上起到中樞神經的作用。即便是現今,全世界能夠獨立研製空中預警機的國家仍然寥寥無幾。中國空軍很早便意識到了空中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巨大價值,但七十年代獨立研製的“空警一號”卻因技術落後宣告失敗,最終決定對外採購預警機。1994年,中俄以達成三方合作協議,中國購買4架俄羅斯A-50預警機的機體,並由以色列在其基礎上改裝為“費爾康”預警機。
2000年7月,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在退回3.5億美金的前期預付款和賠償金後,單方面取消了合作,原型機在被拆除所有雷達及電子裝置之後送回了中國,而剩餘的3套“費爾康”系統則轉售印度,得手之後的美華人更是揚言,預警機這樣高階的裝備華人根本搞不了,他們永遠也別想有預警機。
數十億元的前期投入以及數年的寶貴時間最終換來的確是如此恥辱的結果,屈辱和不甘充斥在了中國相關工作人員的心中,之前“空警一號”的研製失敗,仍讓很多人對自行研製空中預警機這樣的高科技裝備抱有疑問,可這其中並不包括中國的軍工研發人員,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外華人能做到的,我們華人一樣能做到,並且能做得更好。但光有決心是不夠的,要研製一款預警機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援,研製出來後還要進行各種試驗和數千架次的試飛,這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以及國家意志的體現。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著一個有這樣實力與意志的祖國。
2001年3月機會終於到來了,中央軍委下達了自主研製空中預警指揮機的命令,並命名為“空警-2000”工程。對此,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表示:“你們一定要爭口氣,搞出我們自己的戰略預警機”,而以王小謨和陸軍為首的研發團隊則發誓必將會研製出中國自己的預警機,以維護祖國的安寧與民族的尊嚴。
為了研製出我們自己的預警機,全國數百個研究院所和工廠參與其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負責電子系統總承,中航工業集團負責載機平臺改裝工作。所有研發團隊的人員自發實行7x12的工作制,先後突破數百項關鍵技術,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將空警-2000送上了藍天。而在其後的試飛測試階段,無論是電子還是航空系統的研發人員同樣不顧風險隨機進行除錯,這些努力終於讓空警-2000在2007年完成設計定型並加入人民空軍戰鬥序列。這樣的中國速度令世界驚歎,因為從立項到交付部隊我們僅用了不到7年,而美華人在研製E-3預警機時則用了20年。
2009年10月1日,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空警-2000引領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檢閱,這是他首次公開亮相於世介面前。此時的他已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預警機,擁有著全世界最大最強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其雷達罩直徑高達14米,這不僅遠超美國E-3預警機9.1米的雷達罩,更是超過了“費爾康”11米的雷達罩。而雷達偵測距離同樣超越了“費爾康”的370公里和E-3的440公里,達到了470公里,世界最強名至實歸。
經歷了無數挫折,華人終於有了自己的預警機空警-2000。知恥而後勇,終讓我們自己的預警機翱翔在了祖國的天空,終讓世界知道我們要的不是那區區3.5億美金的安慰與賠償,我們要的是全世界最強的空中預警機。但為了世界最強的空中預警機,無數的中國軍工人付出了自己的熱血、青春、親情甚至是生命,但祖國終將記住那些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而我們也必將感謝那些守護著我們和平而安寧生活的人,感謝中國軍工人無怨無悔的默默付出,我們幸福並感謝著!
-
4 # 光明科普
提到中國預警機的研製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王小謨
————————————————————————
中國的現代化預警機奠基人是中國著名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在20世紀70年代他主持設計的“JY-8”雷達成為中國第一部自動化三座標雷達,這使他成為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預警機之父”。
在20世紀80年代,王小謨設計了中國第一部高低空兼顧的“JY-9”雷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和低空探測效能,在國內外軍事演習和綜合評分中名列前茅。20世紀90年代,他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任出口型預警機總師,預警機總顧問,為中國預警機實現從國外引進到出口,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言傳身教、甘為人梯,先後為中國培養出18位預警機系統或雷達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現代化的空警-200預警機,在2003年5月經華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批准立,研製初期採用運-8F200載機,所以有時也叫運-8預警機。
改裝研製預警機是技術難度極大的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方案論證、細節設計、工藝準備、生產試製、試驗試飛、設計鑑定等工作階段,在原載機上重新設計機頭、在左右機翼翼尖和垂尾頂端加裝電子對抗天線,機背上加裝“平衡木”天線罩及支架,針對預警機使用要求,還對機體內部進行了較多的改動。比如在空警-200的研製中,研究人員編制了40餘份設計方案和66份頂層檔案,開展了全部固定翼飛機專業的設計與改進工作,累計飛行近2200架次。
中國加裝雷達的空警-200預警機,於2005年7月15日實現首飛,最終“空警200”預警機於2006年1月轉場交付部隊試用,可探測300千米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標,對高空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600千米左右,同時追蹤數百個空中目標。
在王小謨等大科學家的努力下,2007年中國迎來了第一款能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中國產新預警機空警-2000。
-
5 # 戰爭史
今年10月1日,慶祝國慶70週年大閱兵的重頭戲,可謂賺足了人們的眼球。當空中梯隊轟鳴中驚豔出場時讓華人心頭一震。在胖寶寶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的帶領下,緊隨其後,呈雁陣飛過來的,中國自行研製的各種新款戰機呼嘯而過。大多數觀眾的注意力都被空警2000機背上的 “大圓盤”所吸引。這架充滿喜感看似平常的飛機,暗藏的機關可都是在她的機體內部和上面的“大圓盤”裡面。可別小看了這個“大圓盤”,她裡面承載的可是擁有強大探測功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讓戰鬥機更具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的功能。
[中國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
全世界首先擁有預警機,也是第一個把預警機投入實戰戰場的無疑是世界霸主美國。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以聯盟的形式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美軍在民用客機的脊背上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圓盤,讓我們知道了那就是預警機。她讓我們看到了伴隨預警機的升空,擔任作戰任務的美軍F15、F16等戰鬥機有如神助一般。伊拉克戰爭期間,大量的伊拉克飛機被美軍戰鬥機擊落,就是得益於預警機先敵發現的巨大優勢實現的戰果,這也是華人第一次感受到預警機的巨大威力和在空戰中發揮的無與倫比的作用。
[美國E-2D預警機]
軍迷們應該知道本世紀初的一則新聞,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原本想與我方合作研發,卻在美國的壓力下取消。可想而知,預警機所代表的軍事科技尖端水平不是任何國家能夠輕易達到的。
早在中國購買以色列生產的費爾康預警機之前,中國自上世紀中後期起步了預警機的研製工作。當時,中國剛走出十年動亂,整個國民經濟處於艱難的恢復狀態,科研人才和技術條件都非常缺乏和薄弱。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事預警機研製的科研人員沒有氣餒,他們迎難而上,一步一步從基礎工作著手進行攀登。由於國外對中國採取敵視政策,嚴密封鎖核心技術。同時,國內又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可供借鑑,中國在自主研發預警機的道路上困難重重,荊棘密佈。
進入21世紀初,研發預警機的使命交給了時年35歲的中電集團張良手裡,再次沿著先輩們未竟的事業進行攀登。
[中國空警—200]
研製這樣一種處於國際尖端水平的武器,不用說充滿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張良和他的團隊憑藉不服輸的個性,以及對未知事物的大膽探索和執著的韌勁。當然更多的是要研製出中國的“爭氣機”的強大精神動力,歷經無數個晝夜和不知疲倦的努力,終於研製出滿足預警機雷達要求的關鍵裝置——高壓電源,走完了成功的第一步。
走完了成功的第一步,自然而然的選用什麼型別的雷達又被提上日程,是和國外一樣採用成熟的傳統機械掃描雷達,還是獨闢蹊徑,使中國的預警機雷達具備後發優勢佔領科技高地。中科院院士張光義的科研團隊,決定開創性地採用領先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作為中國預警機的作戰和指揮平臺。簡單來說就是把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到飛機上,最大限度的發揮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張光義】
何謂有源相控陣雷達,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大天線加上很多個小天線組裝而成,由於是很多個小天線都能獨自負擔一個區域,無疑使雷達看的地方更大,距離更遠。
之所以中國的預警機力排眾議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就是要和已經完全掌握預警機使用和投入實戰的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家有所區分。因為上述國家至今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地基雷達,只是簡單的把地面雷達具備的功能帶到天上。這種雷達的缺點是隻能看見運動的目標。而中國預警機雷達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伴隨預警機升空後,克服了地球相關因素的影響,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各種空域目標,還獨創性的做到以運動中的目標看運動中的目標,更好地實現了快敵一步,先敵制勝,從而使中國預警機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並率先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
終於,歷經數年的努力和奮鬥,中國第一架空警2000預警機,於 2007年橫空出世,使中國邁進世界預警機俱樂部。
回覆列表
中國最早開始研製預警機是中國空軍利用前蘇聯Tu-4轟炸機改裝的預警機。既“空警一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架預警機。該機現在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珍藏。1967年開始研製,1970年8月開始,中國空警一號預警機分兩個階段進行試飛。由於“843”雷達適用於高空、水面、沙漠上空的目標,但在探測低空目標時,受地面雜波影響,效果非常不理想。由於當時國內無機載預警雷達,中國空警一號預警機研製工作於1971年9月終止。
機長:30.18米,翼展:43.05米,機高:9.22米,機翼面積:161.7平方米,起飛滑跑距離:780米,著陸滑跑距離:817米,乘員:10-12人,最大起飛重量:54,500千克,最大航程:5,100千米,最大速度:558千米/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