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情報站
-
2 # 不服軟的小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些厄爾尼諾是咋回事兒?
在熱帶太平洋上,分佈著東北信風帶(北半球)和東南信風帶(南半球),總的來說,熱帶太平洋的低層是盛行東風的,在東風的風應力作用下,表層暖水會逐漸向西匯聚,從而在熱帶太平洋的西部形成一個暖池;而失去表層暖水的熱帶太平洋東部,下層冷水以及來自高緯度的冷水會在此匯聚補充缺失的暖水,從而形成冷池。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的海溫分佈是西高東低的。
在太平洋西部暖池的作用下,低層大氣膨脹上升,形成上升氣流;在太平洋東部冷池的作用下,低層大氣收縮下沉,形成下沉氣流。海溫分佈的差異,在熱帶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閉合的大氣環流,稱之為“沃克環流”!
正常年份,由於上升氣流旺盛,容易成雲致雨,因此太平洋西部雨水豐沛;而太平洋東部則相反,氣候較為乾旱。
當熱帶太平洋東風減弱甚至發生逆轉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熱帶太平洋西部的暖池會變得沒有那麼暖,而東部的冷池則會比平常偏暖不少。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厄爾尼諾”現象,又稱為“聖嬰”現象。
對中國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時候,太平洋西部的上升氣流會減弱甚至轉為下沉氣流,相應的熱帶雲團的活動也會減少,對於中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颱風活動的減少,而夏季降雨量主要以颱風降雨為主的華南地區,可能就會因此出現乾旱的狀況。
“厄爾尼諾”現象對於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氣候影響是最直接的,至於其他對於中國的影響諸如長江中下游多雨、東北涼夏、華北乾旱、次年暖冬等等,實際上是受到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的,“厄爾尼諾”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
3 # 熊貓愛飛行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帶東太平洋大範圍的海表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本身是一種海洋現象。作為氣候系統的兩個部分,海洋和大氣環流是緊密聯絡、相互作用和影響的。一般情況下,赤道太平洋海域海表溫度呈現西高東低分佈,西太平洋空氣受熱上升,東太平洋因冷下沉,再有高低層空氣在水平方向流動相互補充,形成所謂的垂直環流。在厄爾尼諾發生時,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變暖,信風變弱,太平洋垂直環流減弱,範圍縮小,甚至形成反向環流。氣象學界一般以赤道東太平洋海域平均海標溫度正距平0.5攝氏度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判據。
據歷史記載,1950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過13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以1997年發生的那次對地球氣候影響最為顯著,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北求,從非洲到拉丁美洲,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變成了火爐,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白雪皚皚,雨季時節變得異常乾旱……
而厄爾尼諾對中國氣候變化影響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沙塵天氣變多。近些年春季中國的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氣溫顯著升高,為近40年罕見,同時降水稀少,植被尚未形成,且每次季風到來之前均沒有可以抑制揚沙的明顯降水過程,致使解凍後大面積表層土壤乾燥輸送,成為強沙塵天氣的導火索。
尤其是前幾年經歷了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以後的反厄爾尼諾現象的高峰期,這一大範圍的海洋大氣過程,變化速度和強度都超過了以往,造成了中國北方近幾年強寒潮大風的頻繁出現,使得沙塵暴天氣愈發頻繁和嚴重。
不過全球氣候的惡化當中雖然有自然因素,人為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兩者相互疊加才會引發自然災害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對綠色植物的過渡消耗,尤其要停止對熱帶雨林和天然林的砍伐,同時減少對地下水的過分開採,保持地球各個地區的水分平衡,盡一切可能恢復生態平衡是消減自然災害的唯一出路。
-
4 # 阿焦哥
首先解釋厄爾尼諾的由來:厄爾尼諾現象(西班牙語:El Nino),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或聖嬰現象,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現象屬於一種準週期氣候變化,影響範圍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後來,在科學上此詞語用於表示在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大範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導致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海水變暖的範圍主要為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而其中nino在西班牙語是“男孩”之意,El是定冠詞。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相反的自然現象稱為拉尼娜(La Nin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1)颱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次數及在中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中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秋季降水偏少;氣溫除內蒙古北部、東北北部偏低以外,其他地區偏高。
4)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中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還記得98年長江大洪水吧,97年是個厄爾尼諾年,98年就算次年。好像影響中國區域最顯著的要數這一年了。還記得98年長江大洪水吧,97年是個厄爾尼諾年,98年就算次年。好像影響中國區域最顯著的要數這一年了。
厄爾尼諾就是人們不顧一切地蹂躪和毀滅生命,結果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但人們依舊不吸取教訓,我行我素,放任自己的行為,漠視物種的滅絕,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個世界上,人與自然需要和諧,人與動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的大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回覆列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厄爾尼諾是何方神聖?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El Nino”的音譯,意為“聖嬰”、“耶穌之子”,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大範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對全球的氣候、環境、生態、經濟等方面產生強烈的影響。
“聖嬰”厄爾尼諾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還有一個相伴而生的“妹妹”——拉尼娜,意為“聖女”,但脾氣與厄爾尼諾截然相反,科學上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兄妹倆都是“恩索”(ENSO)家族的成員。那麼什麼是恩索呢?
英國數學家、印度氣象局長吉爾伯特•沃克在1924年發現,東太平洋的高壓和西太平洋的低壓存在一種“蹺蹺板”的關係,即高壓區的氣壓下降,低壓區的氣壓則會上升,反之亦然。因此,他把這對高壓與低壓之間的蹺蹺板的變化關係稱作“南方濤動”。後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南方濤動與厄爾尼諾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於是就把他們合稱為ENSO,就是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的英文縮寫,中文音譯為“恩索”。拉尼娜現象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赤道中、東太平洋就是不斷地在冷暖之間迴圈往復地變化著。所以ENSO是一種迴圈,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則是ENSO迴圈過程中冷暖兩種不同位相的異常狀態,因此也把厄爾尼諾稱為ENSO暖事件,拉尼娜為ENSO冷事件。
也許會有人問,厄爾尼諾發生地離中國那麼遠,會影響到我們嗎?
很多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熱帶海洋的海溫、洋流發生了異常變化,大氣環流就會把這種資訊由近及遠傳播開去,不僅使其周圍的地區受到影響,而且還會波及到非常遙遠的地區。這就是“遙相關”。厄爾尼諾就是如此,它雖然發生在熱帶太平洋,但它的影響卻不侷限在熱帶太平洋,而是會波及全球。所以對中國造成影響也在所難免。
厄爾尼諾出現時,首先是中國夏季易發生南澇北旱。在厄爾尼諾年,由於中國的夏季風偏弱,暖溼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導致主雨帶位置偏南,一般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這就會造成黃河及華北一帶高溫少雨並形成乾旱,而南方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以至發生洪澇。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其次是中國易出現暖冬。據統計,近50年來80%的厄爾尼諾年中國都出現了暖冬。第三就是影響中國的颱風數量減少。影響中國的颱風主要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海域。厄爾尼諾年熱帶西北太平洋變冷,大氣穩定度增大,不利於積雲對流的發展,從而導致西太平洋上的颱風生成數量減少,同時登陸中國的颱風數量也比常年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