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石上清泉

    現代我們去看病,都會說看西醫還是看中醫。但古代我們並沒有中醫一說,在近代西醫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醫其實並不叫中醫,而是有幾個獨特的叫法。

    最早稱其為“岐黃”。岐黃一詞出自《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傳說是黃帝與大臣岐伯共同論述醫學的書,於是後人就把醫學稱為岐黃之術,便有了“岐黃”一詞。

    隨後,稱之為“懸壺”。“懸壺”出自於“懸壺濟世”的典故。相傳,東漢時期,有一位老人每天挑著一根長竹竿、懸掛著個大葫蘆在集市行醫,但一到散集時,老人一看四周無人,就跳進葫蘆裡,立馬不見了。這一秘密被一個叫費長房的人發現了。費長房發現老人不簡單,就找到老人,拜老人為師學習醫術。後來,費長房學成後,也效仿老人懸掛著個大葫蘆行醫,救濟世人。後人稱之為“懸壺濟世”,再後來把“懸壺”稱之為醫學。

    再後來又稱之為“杏林”和“橘井”。“杏林”和“橘井”分別來自於兩個典故。

    “杏林”出自漢末三國董奉。董奉與張仲景、華佗齊名,世人稱它們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在江西廬山長期隱居,熱心為山民診病,但從不收取診金,只需要診好的病人在在山坡上栽杏樹即可。被董奉診好的病人越來越多,栽種的杏樹也越來越多,漸漸成了一大片林子。杏林的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買成糧食救濟百姓。後來人們在董奉的住處修建了杏壇紀念董奉,“杏林”一詞也開始被稱之為醫學。

    “橘井”則出自於典故“橘井泉香”。相傳,西漢時期有一位道人,名叫蘇耽,道人道行很高,羽化成仙。在臨終前,他專業告之其母親,說明年會有瘟疫發生,到時你可以用家中井裡的水泡橘子的葉子水來救治。果不其然,第二年當地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蘇耽的母親按照他的吩咐,取用井水泡橘子的葉子水給鄉民喝,一時瘟疫立馬得到控制。後人為紀念蘇耽的功德,便將“橘井”一詞稱之為醫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發射過哪些科研相關的衛星?分別針對哪些研究專案的?有哪些是國際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