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密碼
-
2 # 梁可133670717
你吃了一輩子了,每粒米都是,不管泰國米,東北米,五常米都是,非雜交的純種米,估計現在沒有了吧!
-
3 # 平凡的小百姓說
袁老的雜交水稻基本都在實驗田裡。對糧食安全很重要。
-
4 # 友情薩克斯
袁老先生搞的雜交水稻名聲很大,但市場上確實見不到,都是東北大米。
-
5 # 願祖國越來越美好
想吃,自己去淘寶買,有官方旗艦店,想要哪種有哪種!
-
6 # w l w l 9
主要是工業用米,老百姓也不吃口感不如普通米,釀造需求
-
7 # 拙者天行
遍佈全世界,有畝產萬斤嗎?不太懂 只是彷彿看到新聞標題經常看到畝產萬斤
-
8 # 480413
看有關部門的正確解讀。一般來說袁老畢生奮鬥,真的是很偉大。
-
9 # 寂小沫o
袁老的雜交水稻全國各地都有種,南方地區種的多,一年三熟產量有幾千萬噸,口感也很好,我們家天天吃。
-
10 # 輕鬆蘋果4U0
種在每個人心裡了。感恩的人產量高,否則產量低,甚至絕收。
-
11 # 霧霾1756
袁老的科學成果擺在人民公社期間,相信很快能在全國農村推廣,上世紀80年代開始袁老的科研成果也就只能在湖南他的實驗田裡展示一下,明知道袁老的研究的水稻良種能大幅度的增產,但沒人種地呀?況且就是留在農村種田的也都是文盲呀,複雜的種優良品種的水稻流程也理解不了呀?
袁隆平老先生已經去世了,到現在還有人再問,他一輩子研究出來多少水稻品種?種植了多少面積?增產了多少?都被誰吃了?雜交稻那麼難吃,有什麼用呢?其他的農業專家都比袁隆平院士厲害等等。
首先,袁隆平是中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就像劉胡蘭、雷鋒、羅盛教、董存瑞、向警予、華羅庚、李四光等人一樣,已經蓋棺定論,被世界記入了史冊,其他人不可能被模仿,也無法超越。
袁隆平被稱作“雜交水稻之父”的桂冠也有很多人有意見,說什麼雜交稻是從日本先開始的,但是這些人並不知道日本人卻怎麼也沒有辦法大批次製作雜交稻,永遠封存在實驗室裡面,有什麼作用呢?也只有袁隆平發現了雄性不育系、恢復系和保持系,掌握了三系配套製作雜交水稻種子的技術,一畝地可以收穫種子300公斤以上,如此一來,才真正實現水稻雜交種子商品化,才能保證大面積提高產量20%以上成為現實。後來的中國雜交水稻面積再次證實了袁隆平的貢獻不可磨滅。
有人說,國內的有些水稻專家培育出了很多水稻雜交種,他們就可以和袁隆平平起平坐,有的人還鼓動其他人想要爭取“雜交水稻之父”這個稱呼,最終也沒有成功,因為他們都是搭載著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製作技術才獲得成功的,沒有袁隆平的三系配套技術,他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涉足這個領域。
說句實在話袁隆平在最初的水稻雜交過程中,培育的雜交種的確不怎麼樣,主要是抗病性太差,基本上沒有大面積推廣,反而被“秈優63”等雜交種反超。
後來,袁隆平又開始了兩系法制種技術研究,成功以後,其他的水稻專家也步其後塵,培育了育種更加簡單的水稻品種,而且產量更高。
關注沙漠水稻和海水稻的人群可能還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品種,是不是袁隆平培育的。其實,這些品種都是國內其他專家培育出來的品種,袁隆平先在國內實驗,後來又在迪拜和國內沙漠邊緣實驗,篩選出來的品種。另外,這些技術是袁隆平團隊集合國內最先進的各種農業技術的基礎上成功的,其中包括物聯網技術,是科學的最前沿,對於治理鹽鹼地和沙漠有積極意義。
現在很多人都在關注超級稻,這也是袁隆平最後的傑作,超級稻平均植株高度達到2米以上,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袁隆平利用遺傳工程雄性不育係為遺傳工具培育的新品種,畝產達到1046.3公斤,兩季水稻總產量達到1530.76公斤,實現了產量3000斤的目標,禾下乘涼夢已經開始實現,其實,這就是轉移了其他作物的某些基因的原因。
相信其他人也會緊跟著去做,也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袁隆平最早在湖南和海南實驗雜交稻,因為當地的種質資源都是秈稻,所以,他的體系就圍繞南方地區的秈稻而產生,北方人不喜歡吃秈稻,所以,北方人幾乎沒有吃過雜交稻,但是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1%,北方地區以粳稻為主,南方部分地區也有粳稻和糯米。
不過,現在已經有了袁隆平的遺傳工程成功的案例,相信中國的農業育種專家也會在粳稻雜交種取得突破,最終生產出產量高和品質優良的優質大米。
6有人會問,既然雜交稻那麼難吃,為什麼還要生產呢?
其實,有一句話叫做“習以為常”。我家住在陝西省商洛市,這裡也有水田,但是絕大多數山坡上的人和高寒山區的人是沒有稻田的,他們原來沒有錢的時候,一輩子可能也沒有見過大米飯,更別說吃了,後來就用黃豆換大米,小販子給他們供應的是湖北省的黃粒米,味道特淡,他們習以為常,覺得很好吃,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做出數量更多的米飯。
有人認為東北大米可能賣出好價錢,但是很失望,他們讓對方試吃以後都不要了,更別說本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漲飯。
本世紀初,人們相互交流多了,賺到錢的山裡人也認識到粳米好吃,回到家再吃黃粒米就難以下嚥,後來,商洛市全部淘汰了秈米,超市裡面的秈米除了有人包粽子,小飯館也會摻雜一些進去,沒有其他人搭理。
我想,南方人可能習慣了自己地裡的大米,自己種的不可能不吃吧,如果不吃,還不如去種植常規稻呢,不是嗎?
當然,雜交稻種植區域,都是大面積和大地塊,大部分的稻穀都賣給了企業,自己只是留下一部分自己吃的,也可以餵雞、餵鵝和餵豬。
實際上,大部分秈米都被企業用作釀酒、飼料和加工米粉、腸粉、粉條,製作很多的美食,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其中味道。
袁隆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全球還有幾億人沒有吃飽,生產雜交稻可以解決吃飽飯問題,說一句實話,每個人的站位不一樣,袁隆平是餓過肚子的,他和農村現存的一部分老人的想法完全一致,那就是先解決吃飽問題,再說怎麼吃好和吃出健康和美味。
現在的年輕人不理解,都認為這是唱高調,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或者國際貿易體系瓦解,或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到中國,這個時候就知道這句話是不是舉足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