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王銀令

    一般情況是能守三代。因為根椐風水學說好的祖墳旺三代,過了三代後逐漸開始衰退,意思就是要換氣另擇吉地去下葬。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事在人為。也有守的代數長的也有守的不過三代的。就要看埋在什麼地方了,如果你埋在古柏森天的陵園裡可以多守幾代,如果你埋在荒郊野外可能就只能守三代了,問題是因為家族分支多誰能記住三輩以上的祖墳呢,只知道這裡埋的是老先人,究竟是該誰去祭奠燒紙培土就成了問號了。

    我們這裡現在能記住自己超過三輩的祖墳的人沒有幾個。況且都已是墳平沒蹤影,上年紀的只記得這塊地埋著他老先輩,在什麼地方就不清楚了。甚至有的人連他父親埋在什麼地方都忘了,他母親去世後只能隨意埋在一個地方。

    所以我認為,在農村一般都是守

    三輩祖墳。如果到了後輩人家又另選擇吉地安葬,這裡的祖墳將逐漸消失化為烏有。

    人活一口氣,死後萬事休。只要活著吃好穿好生活好,死了入土為安只要不讓狼吃狗扯,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最好的結局。就是死後墳頭再大,燒紙再多也是枉然。其實守墳燒紙都是後輩們對先輩的思念和孝心吧。

  • 2 # 你的地盤你說了算

    一個家族,不搬遷的話,祖墳會守六,七代,發生搬遷,祖墳也就能守三,四代了。

    我父親從小參加革命,革命勝利後就留在地方工作,在我母親的家鄉安了家。後來,為了方便祭祖,父親將他母親(我祖母)的屍骨撿了過來,安葬在母親的家鄉,也就是我們的出生地。祖父的墳,由於年代久遠,找不到地方就沒有遷移。

    父親,母親去逝後,便安葬在祖母的身邊,苦命的二哥不在後,就葬在母親的身邊,祖孫三代仙逝的人,便碌碌續續的葬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家新的祖墳。至於說還能守幾代,這個不好說,總之,三代,四代的人,是不會忘記祖墳的,到了第五代,就不好說了,侄兒己經在外地買了房,這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夫家也是這樣,新中國解放以後,興修水利,整個家族搬的四散,祖墳淹的淹,沒淹的都也隨活著的人遷往新的地方,新的墓地便成了夫家新的祖墳地。

    夫家也是祖奶奶的墳搬出來了,爺爺倆兄弟夫妻雙雙去逝後,便葬在了祖奶奶旁邊,公公婆婆去逝後,也葬在祖墳地,大伯嫂去逝後,緊緊的挨著祖奶奶,大伯嫂的兒子去逝後,又進了祖墳地,連著五代人安葬在同一祖墳地,下一代的小字輩長大後,將來也會去祭拜祖墳的。

    新中國解放後,各地都有興修水利,情況大致相同,水庫搬遷戶跟我們這裡情況都差不多。祖墳最少會守三代以上。

    時興公墓以後,慚慚的很多城市居住的老人,大多不想死後回農村,便都在居住的城市買了公墓。以後祭祖,也有可能只有老年人再去農村祭祖,等這一輩的老人仙逝後,就沒有多少年輕人回老家祭祖了,也就找不到自己家族的祖墳了。以後祭祖,大多是去公墓祭拜,公墓是公共的,不存在是誰家的祖墳,能守幾代就守幾代,但三代之內,晚輩一定會去祭祖先人,不會忘記祖墳的位置。

    人貴在父母健在時百般盡孝,活著對父母不孝敬的人,老人去逝後,燒再多的紙錢,又有什麼用?守不守祖墳,全憑生者的良心,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敬天敬地不如孝敬活著的父母。

  • 3 # 田恆金542

    謝謝!,祖宗就是人的前傳代而祖宗十八代,八代人輩分不能亂輩分,都有傳宗教,各種信仰不同種類繁體,等於公式化的方式,公分母,分母與分子的組合式,而人的傳統血液血統關係,都是傳承諾函授信者,對於祖墳能守幾代?應該是代代傳代下去,由於時間漸漸遠去的背影,每代人的變化莫測,而時代變了,而今只能管三代了,隨潮流體制化,人而變,條件反射性,一代只管一代了。

  • 4 # 我負蒼生又如何

    祖墳能守幾代?理論上,祖墳要代代守。

    到了現實生活中,普通人家也就是三代。如果祖上榮光,也不會超過五代。除非祖上有經天緯地之才,否則難過五代。

    我家祖上,出過知府,時至今日還有人管那片地方叫官家墳。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還不大,見過不少白髮蒼蒼的老人回來祭祖,輩分都很大,還有人把骨灰遷葬回來。

    等我成年時,再不見一人回來。我父親曾算過,到我這一輩,剛好五代。

    實際上,過了三代人之後,祖墳守不守沒意義了。

    為什麼這麼說。

    隨著社會發展,當年的墳地很多要遷走。因為原先是風水寶地,現在周邊都民房和工廠,不遷你沒地方埋。

    遷墳,請風水先生,人家會問葬了多少年。

    埋葬二十年左右,拾骨。

    這時,開啟墳墓,好的棺材從外面看還算完整,裡面多一半的泥土。人體骨骼大多完好,因而,買個小棺材,骨骼能拾過去,大體能拼好。至於小關節等,放在大概位置即可。

    埋葬三十年前後的,可拾骨可不拾。

    這時,棺材腐爛,人骨全在泥土中,就是大骨骼也未必能找全。

    這時,大多數還會選擇拾骨,但泥土要過篩子,怎麼也找不全。

    如果埋葬五十年,沒必要拾骨了。

    這時,基本都化成土了。偶爾能看到骨頭和幾塊爛木頭。

    只能請牌位走。再葬也是單獨葬牌位。

    這時,牌位上都不見得有名字。五十多年了,當年的孫子或許都不在了,誰知還太爺太奶叫什麼?

    埋葬過了八十年,真正塵歸塵土歸土。

    這時,遷墳,只能和祖先共用一個牌位,共葬一穴。

    之所以囉嗦這麼多,就是說過了三代人之後,祖墳守還是不守真的沒必要較真。無論倫理還是科學上,都沒用。不守不代表不祭。

    我家遷墳之後,葬著祖先牌位和太爺奶牌位的墳,每年依舊享用香火。

    這代表的是傳承。

    雖然那些葬骨盒的一個也沒回來,也都聯絡不上,但祖先牌位有你一份。

    我爺爺在世時說過,山西大槐樹下遷來哥十個,是我們這一脈的根。

    原本有族譜,代代相傳。

    十年動亂時,我們家成分太高,因而被抄了。

    如今,他故去二十多年,連祖上名諱都不知道。

    曾有人去過山西,見過那棵樹。然而族譜已軼,無法祭祖。

    但每個人都認為那棵樹很神聖。

    為什麼?那是根。

    我雖平凡,但是華夏血脈。

    傳承永不斷。

  • 5 # 情感窩

    如果後代家家有兒子,香火不斷,祖墳能守四代甚至更多。

    如果只有女兒,那麼就祭祀父母那一代,沒有祖墳了。

    我是農村人,我們那裡曾經興師動眾地搞過幾年火葬。那幾年,老人們最怕的就是死了被火燒成灰,最讓他們感到心安的一句話,就是兒女說:“你放心吧,你死了以後,我花錢認罰,一定不給你火化。”後來不知是上面換了領導,還是政策放寬,農民火化的事不了了之,村民還是像以前那樣土葬了。

    墳墓在,後人想到裡面睡著自己的親人,對這個土包就會額外有感情,也會想著去維護它。

    我們村去掉死亡的,加上新生的,人數基本保持在一千多,有的人去世是埋在自己家樹林裡,那裡原本也不能耕種,並不存在佔用土地問題。有的埋在村外的公墓區,那裡埋葬著好幾代人的屍骨,那是村裡老一輩人留給後人的“房基地”,而且墳包一個挨一個,所佔面積不大。這些人活著在一個村子,死後還是鄰居,感覺挺暖的。

    我父親的姥爺死後不到五十年,特殊情況移墳時,大家以為挖開土包就是屍骨呢,結果挖了一米沒有,挖了兩米沒看見,後來挖到一房深,才看見白骨。棺木都爛成碎渣,幾乎看不見了。骨頭一碰也酥了碎了,只有老人臨終時穿的那雙綠色尼龍襪還沒有腐爛,拎起襪子,腳部骨頭都變成碎末裝在襪子裡嘩啦嘩啦響。原來人在地下,時間久了,就會向土的深層走去。

    老人的兒子孫子重新為他埋了新的地方,將來他的兒孫也會葬在這裡的,最起碼三代以內,這裡是有人守護的。

    後代沒兒子孫子,會如何呢?

    我姥姥離世20年了,她一生育有一男四女,孫輩一共21人,只可惜唯一孫子英年早逝,如今剩下十三個外孫女,六個外孫子。

    每個人小時候都得到過姥姥的照看,可是又如何呢?她們誰也不去姥姥墳前祭奠,如果姥姥孫子還在,她墳前不會這麼蕭瑟。

    要過年了,我去姥姥墳前燒紙,她墳頭那幾把花還是七月十五時,我送去的,雖然已經舊了,最起碼讓其他人看著,這個墳裡的主人還有後人惦記她。

    我不是個重男輕女的人,也不在意延續香火那些事。可就事論事,看著墳塋地這上百個墳包,不免有些感慨。

    有兒子孫子的家庭,掃墓日子總會惦記給爺奶燒紙,但外孫女很少會去姥姥墳前探望。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上墳基本上是一代管一代,也就是負責為父母掃墓。

    有的墓碑上面刻著三個人的名字,這裡埋著男人的前妻和後妻,前妻名字之所以能被刻在上面,通常是前妻留下了子女,主要是有兒子。

    有的墓碑上只刻著一個男人的名字,在本地通常是父母都沒了,三年後,兒女才會為其立碑,可是一個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男人娶了寡婦,而寡婦原來有兒子,所以,當寡婦死後,她與前夫的兒子,就把母親接走和父親合葬了,第二任丈夫死後只能自己一個人了。

    還有沒立碑的,但是墳頭壓新紙了,墳前有燒紙的痕跡,這也是有後人的。

    當然,還有土包矮矮的,周圍雜草叢生,已經好久沒人管理的樣子,也許再過幾年,這個土包也就消失了,這裡變為平地。人們在上面耕種時,都不會知道下面還埋著誰的先人。

    一千多人的村莊,為啥墳包不到二百呢?除了夫妻合葬的,就是年代久遠,墳墓已經夷為平地了。

    所以,普通人的墳墓,三四代以後基本就沒人去祭祀了,世間也沒有人記得他的存在。再過一些年,他的屍骨已經變成一粒沙子,消失得徹徹底底。

  • 6 # 鬱金香137652766

    祖墳能守幾代?

    這個 問題,一般的普通百姓的祖墳最多守三代。第四代基本不可能在去燒香掃墓了。如果是富豪和名人家庭或者是祖輩是大官可能要守幾代人下延續下去。

  • 7 # 天孑藍

    我說說我這邊的情況吧,我是廣東梅州的,我們客家人是非常注重祭祖的,以我們村為例,一個村有9個隊,基本上每個隊都有一座祠堂,逢年過節都會在祠堂祭拜歷代祖先,而清明節的時候是祭拜自己的祖先,我是祭拜我太爺爺,我叔叔祭拜我爺爺奶奶,我大伯是祭拜我太奶奶。

    至於你說的能守幾代?以我藍姓祖先為例,從南宋末年宋蒙戰爭避難至梅州大埔一帶,奉為一世祖,傳到我這一代是27世,一世祖我們藍姓子孫祭拜了六七百年了,每年祭拜一世祖的藍姓子孫高達上萬人!

  • 8 # 隨便走走的貓

    慎終追遠,對祖先敬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古代的時候,上至帝王家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對自己的祖先十分尊崇。表現在對祖先的墳墓的守護,每到清明、冬至、春節這三大節日,都要祭祀祖先,平民百姓會把祖先的墳墓添上土。

    但是平民百姓的墳墓大多是土堆的,上百年之後,可能日曬雨淋,或是子孫離散就自然消亡了。一般人家能夠找到的祖先墳墓大多隻有到曾祖,到高祖都比較少了。

    以我家為例,我家世代農家,家譜記載祖先從明朝時就定居在此,繁衍生息了將近五百年,每一代祖先埋葬在哪兒都有清晰的記載,但是那些墳墓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煙消雲散。

    現在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祖先的墳墓是我的高祖,在村邊有一個高大的墳墓,像一個小山丘一樣,這可能也是這個墳墓沒有消亡的原因,到了解放後,我一個爺爺在這個墳墓上種了樹,這樣這座墳墓就儲存了下來,但是我們小時候根本就沒把它當墳墓了,村裡其他人也是,因為有樹,所以夏天大家都在墳墓上休息乘涼,還把耕牛栓在樹下。

    直到2010年以後,村裡人口漸少,高祖的墳墓因為沒人在上面休息乘涼了,漸漸長滿了草,高祖的這些後代們才將墳墓用磚頭圈起來,樹立高大的墓碑,將所有的子孫後代都刻在墓碑上。我是第五代,我下面還有三代人,相當於我的高祖已經有了第八代子孫了。

    後來村裡又建了集體公墓,原先的土墳墓都遷入水泥公墓裡,在遷墓的時候,不要說高祖、曾祖了,就連我的祖父母的墓裡一點骨頭都找不到了,最後只好鏟幾塊泥土裝到罈子裡。現在因為有了公墓,祖先的墳墓能保持得長久一點,如果還是土墳墓,很難說高祖的墳墓能保持多久。

  • 9 # 無名草2020

    祖墳能守幾代?大概三代吧。

    清明節掃墓,一般先掃父輩之墓,再掃祖父母之墓,再掃曾祖父母之墓,再往上就無人去掃了,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

    所以人死了買了墓地葬了也只有三代人記起的光景,萬法無常,說明什麼都不能久住於世!

  • 10 # 路晨美景

    有子香火延續的,而且不離鄉土估計還能多守幾代(五六代不成問題或更往上),但,離了鄉背了井,估計能守三代也就不錯啦……

    試問一下,你本人離鄉外出打拼了,而且在打拼的地方落地生根,你敢保證每年會回去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瞎子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