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enlynew

    《黃帝內經》是否為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為何成為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傳承坎坷?現在讀的《黃帝內經》在多大程度上忠實於早期版本?對於《黃帝內經》成書年代的考證,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中醫發展史中的關鍵問題。

    《藝文志》中有一個目錄叫做《方技略》裡,記載叫“醫經”的系列叢書,包括《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旁篇》,以及我們所熟知的《黃帝內經》,這也就是中醫史上最著名的理論體系——醫經七家。

    從《漢志·方技略》有醫經七家三個學派之分,就知道中醫理論並非一脈相承。早在西漢醫經就有門戶之見、學派之分了。

    目前僅僅流傳下來了《黃帝內經》,剩下的六本全部失傳,即便是《黃帝內經》,因其流傳命運實在是太坎坷,所以我們今天的中醫理論體系實際上是不完整的。

    《 史記 》 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間(公元前104以一公元前 91 年)撰成。因此,推測 《 內經》 的成書時間應在戰國至東漢期間。買際上《黃帝內經》成書是一個過程。此後,《黃帝內經》補充了東漢後期的醫學研究成果,甚至有的更晚一些,例如唐朝王冰的“五運六氣理論”的內容。‬

    《黃帝內經》的作者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正如《淮南》 所說:“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人說。”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 。

    晉代皇甫謐整理《‬素‬問‬》‬時,‬有這樣一句話:“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甲乙經•序》)”。唐代宗寶應元年(762)見到的《素問》本,不但“今之奉行,惟八卷爾”,而且“世本紕繆,篇目重迭,前後不論,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且都是為一個科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章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闕( 《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序〉》 )。至宋代仁宗嘉佑二年( 1057 年),

    至宋代仁宗嘉佑二年( 1057 年),經高保衡、林億等對 《 素問 》 作了較全面的校正,包括正謬誤六千餘字,增注二千餘條。林億在《增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的序文說明,王冰校訂的注本,仍有很多錯誤。有些錯誤,是筆誤,讀起來明顯不通,有的是脫漏,有的則是把全元起的註釋當成了原文,在林億的補註裡,很多都加以說明了。還有一些註文,明顯地牽強,有些他自己不明白的,乾脆沒注,給後來人留下了怎麼解釋都有理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妹妹扮演者王文娟去世,一生塑造許多經典角色,你還記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