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佳寧說歷史
劉備的“五虎上將”都在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是看不起魏延的,可以說對他不屑一顧。魏延不論武力,還是領導指揮能力,都不能同五虎上將相提並論。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以後,蜀國到了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時刻。因此將為和那些小輩比起來。不論從資歷還是閱歷,他都略勝一籌。由此將為也成了蜀國一等一的大將能與他抗衡的恐怕只有與諸葛亮徒弟自稱的姜維,才能與之抗衡,那麼除了姜維之外,誰還能媲美魏延呢?
魏延去世後蜀國還有哪些大將可以與他勢均力敵的呢?有一句話說的好,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也間接的說明了,自魏延去世以後,蜀華人才的凋零。廖化原本是山賊草寇,因無意之中救了劉備的兩位夫人,而跟隨劉備在軍營之中。在五虎上將活著的時候,廖化恐怕給他們倒酒都不夠資格。五虎上將皆連的去世後來,魏延也死了,難道魏延去世後蜀華人才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王平
王平作為蜀漢後期的名將,他原本是曹操帳下之人,在曹操與劉備爭漢中之時,王平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
馬忠
劉備稱帝之時,馬忠就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去世以後,瓦中隨即到了諸葛亮帳下做事。劉備評價他: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馬忠此人有勇有謀,做官知識,深受百姓的愛戴。
公元225年,諸葛亮出兵南中,他委任授任馬忠為牂牁郡太守。當時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內作亂,馬忠別領一軍進攻牂牁郡,打敗叛軍,擊殺朱褒。討平叛亂後,馬忠在郡中安撫救濟百姓,並且注重體恤治理,因此很有威名和恩惠。
結束語:除此二人之外,還有馬超的弟弟馬岱,鄧芝,也都是好的人才,之所以在五虎上將去世之後,魏延去世之後讓人覺得蜀漢再無人才,那是因為五虎上將的光芒太過於耀眼,而掩蓋了這些後悔的才能,在5虎上將活著的時候,魏延也得靠邊站。
-
3 # 畫素說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畫素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在蜀漢後期人才匱乏的條件下,70多歲的廖化時候還擔任先鋒,為蜀漢抵禦曹魏。
雖說廖化70歲仍舊征戰沙場,這點值得我們欽佩,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由此可是蜀漢後期真的是“人才凋零”,要不然又怎麼能讓一個70多歲的老頭子上沙場。
縱觀蜀漢前期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等等,他們無不給後世之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到了中期還有徵西大將軍魏延、鎮北大將王平、鎮南大將馬忠、車騎將軍鄧芝等人;但到了後期,特別是魏延死後,除了姜維,給人一種幾乎無可以堪用之人的感覺。
那麼真的是這樣麼?其實不然,蜀漢還有“晚期四名將”一、老將廖化前文我們所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便是他。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句貶義句。
廖化絕對算得上是蜀漢晚期的一員名將,從關羽北伐開始,在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我們都能看到廖化的身影,且還立下了不少軍功。
如率軍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射殺了魏國廣魏郡太守王贇等等。但在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後,廖化在被押往洛陽的路上病逝了,可謂是廖化死蜀漢亡。
二、霍弋
霍弋荊州南郡枝江人,是霍峻的兒子,也算是蜀漢的“軍二代”。
不過其實諸葛亮培養並帶入蜀漢官場的,鎮守南中,多次平定南中地區的叛亂。公元263年,魏國伐蜀之時,霍弋多次請求率軍救援,但被拒絕。隨著蜀漢的覆滅,霍弋也因司馬昭善待劉禪,自己也歸到了晉朝,並率軍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的叛亂。
三、張翼
張翼出身名門望族,劉備時參與了漢中之戰,又在漢水與趙雲一同擊敗了曹軍。鎮守南中,張多次率軍平定叛亂,也曾跟隨諸葛亮北伐,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駐守北部邊境。還多次跟隨姜維北伐,有勝有負,不過張翼一直持反對北伐。
同時,張翼也是蜀漢中少有的參與了劉備、諸葛亮和姜維三人北伐戰爭的將領。
四、羅憲
羅憲是巴東太守,鎮守永安,是蜀漢晚期鎮守東部邊境的將領。魏國伐蜀時,人心惶惶,羅憲斬殺作亂者,穩定軍心,迅速穩定永安局面。
當時孫吳還向趁著蜀國危難之際撈一波,羅憲一眼就看出,堅決抵抗東吳,使得東吳無法前進一步,羅憲堅守六個月不投降,擋住了東吳軍隊的進攻。
在蜀漢傾覆之後,羅憲依舊堅守職責,為蜀漢以及後來的西晉政權保住了永安,讓東吳無法逾越一步,不失為一代名將。
除了以上列舉的蜀漢晚期四名將外,蜀漢還有許多許多武將,畫素就不在一一列舉了。以後千萬不要再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啦。
-
4 # 天地學史
魏延死後,姜維當時在蜀漢中地位並不高高。公元234年,諸葛亮隕落五丈原,遺命姜維次於魏延斷後。回成都後,遷右監軍輔漢將軍,平襄侯。
諸葛亮死後,由蔣琬接任大將軍,行丞相之權。後蔣琬任大將軍,費禕任大司馬,劉禪廢除了丞相制,以大將軍,大司馬,尚書令為三公。姜維當時32歲,降蜀五年了。地位雖不低,但也還是雜號將軍。當時在蜀漢的地位差於一些將領。
馬忠馬忠是巴西閬中人,原名狐篤,少任郡吏,任過漢昌縣長。公元222年,劉備兵敗猇亭,退守永安(白帝城)。巴西郡太守閻芝派馬忠領5千州兵赴永安。先主召見了馬忠,交談後,嘆為大才。笑對尚書令劉巴說:“孤雖失黃權,然得狐篤。蜀漢不乏賢才呀!”劉備死後,諸葛亮重用馬忠,一直讓他主管後勤。鎮守南方,並運送兵員糧草給前線。馬忠任多年庲降都督,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穩定安撫百姓。馬忠後任鎮南大將軍,錄尚書事,在蔣琬和費禕出征時,在成都主政。馬忠在費禕回朝後,又回南中。公元249年,馬忠逝世。馬忠在南中經年,穩定秩序,處事果斷,恩威並立,深受百姓愛戴。他逝去後,百姓痛哭流涕,爭相祭拜他,並建祠堂懷念他。
鄧芝鄧芝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後,義陽新野人(今河南南陽人)。漢末入蜀,初為巴西太守龐羲處為吏,劉備入蜀時,發現他才能,提拔他為縣令,後為廣漢太守。在任內,為官清廉,政績卓越,朝廷提升他為尚書。劉備死後,諸葛亮為緩和與東吳的矛盾,派鄧芝出使吳國。鄧芝入吳見孫權後,不卑不亢,孫權和群臣都被他說服,於是吳蜀之間冰釋前嫌,共為盟友。孫權去信諸葛亮,高度讚揚鄧芝的才能。鄧芝也參加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任鎮東將軍趙雲副將,封揚武將軍,此後一直督江州。諸葛亮死後,鄧芝任車騎將軍,但他性格好強驕傲,連大將軍費禕都俱讓他三分。但是他非常器重姜維,稱他有尹樂之才。鄧芝為官非常清廉,家無餘財,老婆和孩子都經常捱餓。鄧芝年輕不得志時,有術士給他算命:“君年七十,為大將軍,封侯。”鄧芝晚年曾帶兵平定涪陵少數民族叛亂,有次去打獵,看見一隻猿猴,他射中了猿猴,可猿猴輕易的拔出箭頭,逃走了。鄧芝哀嘆:“吾將死矣。”把弓弩丟入水中,不久病故。公元251年病卒,年齡73歲。
王平,王平是蜀漢巴西人,養於外公家,改姓何,後又改為王平。起先隨本郡少數民族首領投曹操,任代理校尉。
王平在漢中之戰時,投降了劉備,任牙門將,裨將軍。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參軍馬謖守街亭,王平為副將。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排程失措,王平多次規勸,馬謖不聽。曹魏名將張郃領軍五萬奪街亭,張郃文武雙全,為曹操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大將。張郃見馬謖紮營山上,馬上斷了他的水源,山上無水,蜀兵大亂。馬謖下山突圍,被張郃追殺,王平領本部偏師千人,在山後擊鼓虛張聲勢,張郃以為有主力埋伏,膽怯退走。王平收攏敗兵,徐徐退回大營。此戰後,馬謖獲罪後病死於獄中,諸葛亮還處斬其它幾位將軍,但重賞了王平,拜討寇將軍,封亭侯,統領無當飛軍。王平之後成為諸葛亮北伐的驍將。諸葛亮死後,魏延之亂由王平所破,因功封漢中太守,安漢將軍,為劉備妻兄車騎將軍吳懿副將,協守漢中。
吳懿擔任漢中都督三年後病死,吳懿其實也是一員宿將,諸葛亮北伐時倚重的將領,屢立功勳。又是吳太后之兄。王平接任漢中都督,鎮北大將軍。公元244年,魏大將軍曹爽領軍十萬攻漢中,漢中軍不到三萬,當時諸將皆驚,準備棄守陽平關。王平沉著應戰,讓部將死守陽平關險要,並求援涪城與成都。王平死守陽平,費禕領成都與涪城大軍救援,大破曹爽。魏軍此戰損傷極多,王平此戰立有大功。王平不識字,但精通戰略與兵法。讓人讀兵書給他聽,常能精確指出其中大意。句扶也是王平任漢中督時的副手,作戰勇敢,威震三軍。前有王句,後有張廖。這是後人對他們的評價。
陳壽《三國志》: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鹹著名跡。姜維在諸葛亮死後,一直在成都任職,姜維作為蜀漢的重要提拔物件,一直受蔣琬,費禕領導。姜維生於公元202年,公元229年降蜀。其實姜維當大將軍也是在公元256年,作為武侯傳人在諸葛亮死後二十多年才當上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其時,他也已經五十多歲了,他手下的大將有廖化,張翼,魏降將夏侯霸等。姜維十一次北伐中原,損兵折將,朝野都對他不滿。公元264年,蜀漢被司馬昭命鍾會、鄧艾、諸葛緒領三路大軍近二十萬所滅。姜維假降鍾會後挑唆鍾會造反失敗,重傷後自刎而死。
-
5 #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三國裡面,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它所掌握的地盤最小,人口數量也是最少的。可是蜀漢建立初期,也是名將如雲,最著名的就是五虎將。可惜蜀漢的這些猛將或戰死或早逝或降魏吳,導致蜀漢後期人才凋零。
在諸葛亮掌權的時代,比較出名的像魏延這些將領,實力也是很不錯的。隨著諸葛亮幾次北伐沒能取得突破,他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心願始終不能完成。
就在諸葛亮剛剛去世,蜀漢內部又爆發了一番內耗,魏延被殺掉,國家又損失了一員大將。至此劉備時代提拔的大將已經損耗殆盡。那麼在魏延去世後,蜀漢除了姜維外還有哪些大將呢?
第一位肯定是王平,他最初也是曹魏降將,但受到劉備的提拔,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他開始嶄露頭角。王平非常善於守城,當初守衛街亭的時候,諸葛亮就讓他幫著馬謖,可惜馬謖始終不聽他的建議,導致守衛街亭失敗。後來王平更是成為國家的棟樑,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曹爽就率十萬大軍來襲,正是王平順利打退了曹爽的進攻,他是當時姜維之外最有能力的將領。
第二位則是張嶷,張嶷最初是在平定南蠻作亂的戰爭中展露頭角,此後張嶷多次參與平定南蠻叛亂,漸漸得到諸葛亮的器重。但張嶷的主要戰場都是在蜀南,他幫助蜀漢穩定了大後方,在南蠻地區有著極高的威望。張嶷一生為國盡忠,在姜維北伐的時候,張嶷也是拖著病體出戰,最終為了掩護姜維撤退,自己力戰身亡,一代名將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實在是非常可惜。
第三位就是馬忠,當初劉備在白帝被困,馬忠也是帶兵援助劉備,劉備一眼就發現馬忠是個人才,也是非常讚賞他。此後馬忠得到諸葛亮的重用,他在平定蜀漢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馬忠長期在南中鎮守,堪稱是蜀南的柱石,他還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諸葛亮北伐期間,他也曾回到益州一起處理政務,馬忠由於職務的特殊性,在北伐的過程中他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但正是他長期在蜀南鎮守,保證了蜀漢後方的穩定,要是後來馬忠還活著,鄧艾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滅掉蜀漢。
第四人名叫羅憲,這個人很少被人記住,但他確實是蜀漢後期一位被低估的名將。羅憲由於得罪了黃皓,被貶到了外地擔任太守,沒想到反而成就了他的一番功業,蜀漢被滅掉的時候,羅憲負責鎮守永安。國家覆滅,益州卻引起了孫吳的惦記,孫吳就派遣大軍以援助為名,趁機來奪取蜀漢的領土。羅憲感到非常憤怒,他選擇了投降魏國,但還是繼續留在蜀地抵抗吳軍,羅憲力守孤城,打敗了步協率領的西征軍,這讓孫皓非常惱火,他更是派出了名將陸抗來攻擊羅憲。
可孫吳的軍隊依舊沒辦法突破羅憲的防守,由於陸抗等人始終沒辦法突破永安,東吳的伐蜀計劃被迫停止,羅憲也是一戰成名,受到了晉武帝的重視。可惜的是,羅憲無論是在蜀漢,還是在西晉都沒有獲得太多帶兵的機會。但他守衛永安的一戰,打退了陸抗等人的主力軍,這就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然而國家的覆滅,不是羅憲一個人能左右的。
其實蜀漢後期還是有不少能打的將領,只是沒想到劉禪這麼容易就選擇了投降,這也讓蜀漢的基業就這樣被葬送了,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然而這些名將沒能得到重用,也能看出蜀漢後期的政局並不是非常清明。
-
6 # 寧靜致遠1906244
三國後期,蜀漢大將魏延被馬岱斬殺以後,真正有名的大將也就屈指可數了。最有名的就是姜維,馬岱,王平等,其他的真的想不到誰最有名了。
-
7 # 平陽狐狸奇談社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前有「五虎上將」,打下蜀漢江山。後有「平安三侯」,拱衛蜀漢安全。
「平安三侯」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們的出現與蜀漢政權獨特的地緣環境和國防戰略有關。
蜀漢立國,三大戰略(武侯祠)自關羽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然坐作古。蜀漢退守巴蜀,其獨特的國防態勢也造就了其獨特的立國戰略。
面對內外三大勢力,蜀漢的立國戰略就是北拒曹魏,東和孫吳,南撫夷越。這三大戰略也造就了蜀漢的「平安三侯」。虎臥北境,抗拒曹魏(安漢侯 王平)北方的曹魏一直是蜀漢最大的敵人,漢中是蜀漢政權的北大門,也是蜀漢北方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平安三侯」第一侯——王平,長期駐守漢中,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因功累封為安漢侯。王平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戰中儲存了蜀漢的實力,不致因馬謖失街亭而全軍潰敗。後在魏延兵亂中與馬岱合擊魏延,立下功勞。
此後王平長期駐守漢中,抗拒曹魏勢力。後曹魏大將軍曹爽率兵 10 餘萬攻擊漢中,漢中守軍 3 萬人,諸將十分驚恐,紛紛要求退守。王平立排眾議固守待援,最終擊潰曹爽!
駐守永安,東和孫吳(陽武侯 鄧芝)孫吳對蜀漢而言,又愛又恨,既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特別是孫吳奪取荊州後,兩國關係開始變得脆弱,互相猜疑。
「平安三侯」第二侯鄧芝,是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功臣」之首鄧禹的後人。官至車騎將軍,封陽武侯。劉備兵敗去世後,為修補兩國關係,奉諸葛亮之命出使東吳,深得孫權器重,後駐守永安聯合且防備東吳的勢力,多次平定當地叛亂,固守蜀漢東大門。
鄧芝十分勤儉,不蓄私財,到他去世時,家中也無餘財。且體恤士卒,愛民如子。
鎮守南中,威撫夷越(彭鄉侯 馬忠)除了曹魏和東吳,蜀漢在內部還有一個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南方的夷越少數民族。處理好與其的關係,安定內部,對蜀漢政權十分重要。
「平安三侯」第三侯馬忠,官至鎮南大將軍,封彭鄉侯。長期駐守南中,威恩並用。馬忠多次平叛,穩定了蜀漢南方的局勢。馬忠去世時,當地百姓紛紛前往靈堂弔唁,深得當地百姓愛戴信任。
安漢侯王平在北,陽武侯鄧芝在東,彭鄉侯馬忠在南,三人各守一方,共同拱衛蜀漢政權。三人分別於公元 248 年, 249 年 ,251 年去世,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十二年後的263年,蜀漢亡國。 -
8 # 澳古說歷史
魏延死後,除姜維外,其實已無大將。
自古能稱的上“大將”者,那都是攻則能潰敵於千里,守則能穩固若金湯的存在,如韓信、王翦、關羽等。
自魏延死後,除姜維外,蜀雖有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但卻再無能統帥蜀軍北伐曹魏,南擊孫吳的大將之才。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人才會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此時蜀漢是真的缺少能征善戰的大將。
當然,蜀漢雖缺少大將,但卻不缺善守的智將。
魏延死後,缺少大將的蜀漢,之所以還能堅挺近三十年,靠的就是這些善守的智將。
蜀漢最有名的智將,無疑就是“平安三侯”。平安三侯,即彭鄉侯馬忠、陽武亭侯鄧芝和安漢侯王平。
諸葛亮、魏延等相繼死後,在姜維領兵北上征伐之時,蜀漢能在強敵環伺之下,其疆土寸土不失,靠的就是這三位善守的智將。彼時,馬忠駐南中,防備南蠻;鄧芝駐永安,防備東吳;王平駐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蜀漢江山不危,平安三侯威名始於此時。
馬忠。建興十一年(233年),因原庲降都督張翼執法過於嚴苛,致使南夷百姓怨聲載道,夷族首領劉胄趁機作亂造反,馬忠遂臨危受命,代張翼為庲降都督,統軍治南中。自此,馬忠開始了對南中長達十餘年的治理。
彼時,自建興三年諸葛亮討平高定叛亂始,南中地區就一直禍亂不斷,叟夷部落是數次起兵反蜀,先後殺死太守龔祿、焦璜,自此新任的越巂太守皆不敢前往郡治邛都駐守,只敢駐紮在離邛都八百里外的安上縣,故此前蜀漢的越巂郡一直都是徒有其名。
這種尷尬的局面,直到馬忠上任才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在越巂太守張嶷的輔佐下,馬忠對南夷百姓是恩威並濟,順則賞,逆則剿。在他的努力下,南夷百姓是爭相擁戴,服從蜀漢的統治,由此越巂太守得以遷回郡治,對越巂郡實施名副其實的治理。之後,馬忠是親率士卒,對邛都進行修繕,加固城池,並重新貫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恢復亭驛通訊,使越巂郡重現舊時的秩序,讓蜀漢得以對南中地區實施真正的管控。
此後,馬忠坐鎮南中期間,雖依舊時有叛亂,但南中卻再未從蜀漢的疆土分離,蜀漢是牢牢的控制住南中地區,並從南中源源不斷的獲取軍用物資和兵源。
鄧芝。東漢名將鄧禹之後,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鄧芝升任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駐守永安,防備東吳。鄧芝駐守永安期間,賞罰明斷,體恤士卒,且愛民如子。他身上的衣食只從官府資取,從不治私有財產,更不剝削士卒和百姓,妻子甚至有飢寒的日子,死時家中也沒有多餘財物。
在他的治理下,蜀漢南部與東吳接壤的地區一直都很安穩,百姓都很擁戴鄧芝。即使內部有叛亂髮生,鄧芝也能很快將其平定,如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華人殺死都尉反叛,鄧芝率軍前往征討,很快就將其渠帥梟首,平定叛亂。由此,鄧芝駐守永安期間,東吳是寸步不得進,蜀漢南部地區一直都很安定。
王平。自建興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代替吳懿督漢中以來,其駐守的十餘年間,曹魏雖極度覬覦漢中,並數次進犯漢中,但都未佔到任何的便宜,甚至是多次損兵折將,被王平打的是潰不成軍。
延熙七年(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進犯漢中,時漢中守兵不足三萬,諸將大驚,有人就向王平提議:“我軍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王平聽後卻說:“不行,漢中據涪城有千餘里,若讓魏軍得到陽平關,而我軍搶不回來,則日後必成大患。應派劉護軍、杜參軍據守興勢,我為後援,若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此時涪城的援兵就剛好到來,這才為上策”。
此後,眾將依計行事,果然等到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的援兵,兩軍聚合,最終擊退魏軍。
總得說,蜀漢後期的將領,其呈現出的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的局面,就是會防守的將領很多,除了剛才所說的平安三侯,還有霍弋、吳懿、羅憲等人。但是,能跟魏延、姜維一般,能統帥大軍,與敵面對面硬剛的將領卻很少,幾乎就沒有。
由此,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局面,大將奇缺的蜀漢,即使在姜維的帶領下,數次大敗魏軍,但是卻始終沒有開擴多大的疆土,只能是在一州之地苟延殘喘著。
-
9 # 良人執戟2
魏延之死,雖與本題無關,我認為仍然是諸葛亮病危時處置不當的一大敗筆,堂堂漢中的軍政長官,竟然死於小人楊儀和無名之輩馬岱手下,的確是蜀漢政權的悲哀。魏延死後,蜀中除了大將姜維外,還有多少能夠支撐蜀漢軍隊的大將呢?
王平
字子均,巴西(今川北)宕渠人,曾是曹操的代理校尉,跟隨曹操討伐漢中時,瞅瞅四下無人,於是降劉。他從牙門將幹起,直到街亭之戰後,嶄露頭角。諸葛亮去世後,輔助車騎將軍吳壹駐守漢中,又兼任漢中太守,典型的軍地兩用人才。延熙六年,蔣琬督戰涪縣(今綿陽),王平成為漢中前敵總指揮、前監軍、鎮北大將軍,完全替代了魏延的作用。史載他沒有文化,認不到十個字,但是,他卻令人給他讀《史記》、《漢書》。
延熙七年,魏國大將曾爽率步騎十多萬人攻擊漢川,王平以區區三萬人對抗於駱谷,固守待援,涪縣各營和成都費禕北上增援,魏軍撤退。
這個時候,蜀國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如大將鄧芝在東邊,大將馬忠在南邊,北有王平,後主劉禪無憂。
張疑
字伯岐,巴郡南充人。當年劉備攻打益州,土匪趁機襲擊南充,縣長大人丟下婆娘娃娃和一城百姓不顧,趁著月色逃走,張疑揹著縣長夫人逃走,於是忠勇的名聲大振。此後,成為蜀漢政權專門征討叛亂的專業軍官,現在的西昌一帶,都是少數民族地區,稍有風吹草動,這些喝酒民族就燥動不安,想反叛搶奪財物,由於張嶷對他們採取“剿撫並舉”的手段,使川南地區平安無事。後主劉禪封他為“撫戍將軍”。在邊境地區鎮守十五年後,張嶷調回成都,任命為“蕩寇將軍”,隨姜維北伐狄道,與魏將徐質交鋒,張嶷大殺八方,魏將死傷數倍於蜀軍,張嶷戰死陣前。
結束語
軍事人才尚有張裔、楊洪、何祗、他們都是從底層幹起,有勇有謀,尤其是馬忠,在蔣琬、費禕主持政、軍大事中,參與中樞決策,決定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不要忘記馬忠。
-
10 # 小太陽D
其實在後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出現的次數就明顯少了很多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在魏延死後,蜀國除了姜維廖化,沒有什麼能打的人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蜀漢雖然綜合實力在魏蜀吳三國中吊車尾,但是將領還是不少的,儘管後三國時期沒有像關羽張飛等萬人敵的將領,但是能夠鎮守一方稱得上大將的將領還是有很多的。
我們今天就簡單的說幾位在當時也算是名震一方的蜀國將領吧其一、吳懿。
吳懿最開始的時候是跟隨劉焉(東漢末年宗室、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入蜀,劉璋時任中郎將。劉備進攻劉璋,吳懿歸降劉備,歷任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曹魏,並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升任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諸葛亮逝世後,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
首先,鑑於後三國時期郭淮和費耀(曹魏集團抵抗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將領之一)軍事能力,吳懿能夠和魏延一同擊敗其二人可知,吳懿的軍事素養十分高。再有在南中之戰的時候,諸葛亮率軍深入雲南,當時就任命吳懿和魏延一同駐守漢中,說明諸葛亮對吳懿的能力也十分認可。
還有就是,吳懿擔任的左將軍,要知道上一任左將軍可是五虎之一的錦馬超啊,能夠繼任馬超的冠爵,吳懿怎麼可能太差。
其二、王平。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因為小時候養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後來姓回本來的王姓。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西郡七姓夷王,樸胡附曹操,王平樸胡等被遷往洛陽(因此王平或為漢化賨人) ,被任命為一名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手下黃忠於定軍山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王平隨曹操率領大軍來爭漢中,卻被劉備擊敗,王平得以投降劉備,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後來魏延死後,王平進封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漢中可以說是蜀漢後期十分重要的一處地點,如果曹魏想要進攻季漢,那麼漢中一定是必去之地,所以之前還讓大將吳懿鎮守,而後來交付給王平,足以見得蜀漢後期王平的地位,雖然趕不上姜維吳懿,但是略次之是沒問題的。
其三、馬忠。
馬忠雖然在三國中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是也是為數不多的堪當大任的將軍。建興三年(225年)三月,諸葛亮出兵南中,授任馬忠為牂牁郡太守。當時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內作亂,馬忠別領一軍進攻牂牁郡,打敗叛軍,擊殺朱褒。討平叛亂後,馬忠在郡中安撫救濟百姓,並且注重體恤治理,因此很有威名和恩惠。
建興八年(230年),丞相諸葛亮駐屯漢中,蜀漢朝廷徵召馬忠為丞相參軍,輔助長史蔣琬處理留守相府的事務,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
建興九年(231年)春二月,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曹魏。夏秋相交之際,陰雨綿延不斷,糧食的運輸接續不上,中都護李嚴於是派馬忠和督軍成藩來到諸葛亮軍中說明情況,讓諸葛亮退軍。馬忠留在軍中,幫助諸葛亮管理軍中的事務。
同年八月,北伐大軍撤還,馬忠又統軍前去討伐在汶山郡作亂的羌人。羌人于山間扼要處設定石門,並於石門上作床積放石頭用以攻擊,欲藉此抵抗漢軍的進攻。馬忠以牙門將張嶷為先鋒進討,張嶷巧用使者恫嚇羌人,羌人部分頭目驚懼而降,餘眾逃竄山谷,大軍趁機進攻,徹底討平作亂的羌人。
後來馬忠被任命鎮守南中,就是專門為了抵抗蠻夷的入侵,地位和王平相當,都是鎮守在蜀漢邊界抵抗外敵的,能夠派出抵抗外敵,軍事能力自然不用多說。
結語其實,後三國時期,蜀漢的名臣名將還是有不少的,只不過因為內政處理不善,不能齊心協力抵抗外敵,最終導致三國中最先被滅國,其實是很可惜的。
回覆列表
魏延,字文長,是蜀漢除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外的第六武將,武功高強,奇謀迭出,尤其善於防守。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隨後魏延和長史楊儀發生了火併。
魏延鬥爭失敗,被楊儀派出的馬岱所殺,蜀漢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人說,蜀漢自從魏延死後,只有姜維一個大將了,除了姜維之外,便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將了,還流傳說“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傳言。真的是這樣的嗎?
並不是這樣的,蜀漢自從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之外,至少還有以下六個大將。
馬岱
馬岱,是西涼馬超的堂弟,也是馬超手下與龐德齊名的大將。龐德在歸順曹操後,曾斬殺東吳大將陳武,還在襄樊之戰中和關羽一百多回合戰成平手。馬岱是和龐德齊名的大將,武功也不會太差。
馬岱曾兩次和魏延交手,魏延都吃了大虧,第二次將魏延斬殺。因此,馬岱仗著自己是西涼五虎上將馬超的堂弟和斬殺魏延的戰績,蜀漢後期除魏延、姜維之外,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
王平
王平,本是益州人,卻是從曹操陣營改換門庭,投奔到劉備陣營的。他和張郃鬧翻後,放了一把火,便帶著部下歸順了劉備。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
街亭之戰中,馬謖擅自改變諸葛亮的當道路口安營紮寨的安排,在山上駐紮,被張郃擊敗,丟掉街亭。這一戰中,王平作為馬謖副將,提出了最正確的守法,結果被馬謖拒絕。在戰後,馬謖因丟失街亭,被諸葛亮軍法處置,只有王平受到重用,被大力提拔。
此後,王平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在多次北伐中立下大功。魏延死後,曹魏大將軍曹爽曾率領十萬大軍,發動興勢之戰,攻打漢中,被王平成功擊退。
羅憲
羅憲,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在亡國前,他鎮守永安城。東吳見盟友蜀漢被曹魏所滅,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此時,永安城的大都督閻宇帶領大軍救援成都,只留給羅憲2000士兵。羅憲憑藉著2000人,抵擋住東吳數萬軍隊的進攻,長達半年之久。因此,蜀漢雖亡,大將猶在,也不是東吳所能染指的。
馬忠
馬忠,並不是東吳擒獲關羽、射中黃忠的那個馬忠,而是蜀漢後期平安三侯之一的大將馬忠。公元233年,庲降都督張翼執法太嚴格,導致南蠻少數民族作亂不斷。諸葛亮於是以馬忠代張翼為新的庲降都督,前去平叛和治理南蠻。馬忠來到南蠻後,不辱使命,擊殺叛賊劉胄,平定叛亂。
從此之後,馬忠在南蠻紮下了根,多年坐鎮南蠻,也多次平叛,深得夷漢兩族之心,因功被封為安南將軍,後升為鎮南大將軍。 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死於任上,他的兒子馬修繼承爵位。因此,馬忠也是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
霍弋
霍弋,字紹先,蜀漢大將霍峻之子,蜀漢後期大將。他繼承了父親霍峻的優秀基因,善於防守,坐鎮南中,最後一任安南將軍。在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霍弋向後主劉禪上表,請求馳援成都,但被劉禪拒絕。
不久,後主劉禪投降,霍弋還在堅守,直到確認司馬氏善待劉禪後,他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這樣的忠臣,被稱作蜀漢後期大將,當之無愧。《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得後主東遷之問,始率六郡將守上表曰:“臣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難所在,則致其命。今臣國敗主附,守死無所,是以委質,不敢有貳。"晉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向寵
向寵,最初為蜀漢牙門將,後逐漸升為大將。劉備夷陵之戰被東吳陸遜火燒,遭到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各路軍隊損失慘重,只有向寵的部隊完好無損,得到劉備的稱讚,受到重用。
諸葛亮發動北伐前,向劉禪上書《出師表》,其中提到的唯一一個大將就是向寵,說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是一個可以重用的大將。可惜的是,公元240年,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時,在混戰中戰死。
結語
以上六人,便是三國後期,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外的蜀漢大將。他們雖然無法和前期的蜀漢五虎上將相提並論,也是當時少有猛將。當然,廖化、張翼、張嶷也是三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大將,本文由於篇幅有限,不再列舉。正是由於以上諸多猛將,構成了蜀漢的鐵血長城,蜀漢才能和曹魏分庭抗禮,堅持四十多年。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