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複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至今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還有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也概括了這個時代的鉅變,書寫了一批叱吒風雲的歷史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形象的化身,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濟世救民的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曹操,他的生活信條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使讀者與這些英雄形象人物有深刻的共鳴,也想懸壺濟世,也願居於廟堂之高,建功立業。

    並且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使我們清晰的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2 # 陸棄

    《三國演義》是用章回體寫的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為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羅貫中是元末明初小說界的翹楚級人物,他用章回體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開了演義小說的先河,除了《三國演義》之外,羅貫中還創作了《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隋唐兩朝志傳》等作品,《水滸傳》也有他的份,是他與施耐庵共同創作的結晶。羅貫中的創作對中國小說的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後人稱他為“中國古代小說之王”,其代表作《三國演義》被認為是中國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

    《三國演義》七分真實,三分虛構,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史書及民間傳說故事整理創作而成,其語言特點被認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幾百年來深受中國乃至世界讀者的喜愛。《三國演義》具有強烈的“擁劉反曹”傾向,乃至於人們透過讀《三國演義》誤解歷史,其刻畫的人物形象至今仍影響巨大。比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讓人義結金蘭時要拜義絕關公;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經過《三國演義》的傳播,成為中國的智聖。孫權則成為繼承人的模範,“生子當如孫仲謀”。而曹操則成為自私自利的典型,漢朝的大奸臣形象。《三國演義》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之一。

  • 3 # 在下千城

    1、《三國演義》的神奇之處《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神奇的書,有人把它當作小說來讀,比如我們。但有人把它當作一本兵書來讀,想當年努爾哈赤進關攻打明朝,就是看的《三國演義》,仿照了諸葛亮的軍事謀略。

    同樣,還有人把它當作一本文學書來讀,所以,《三國演義》開創了中國很多個小說演義的“第一、之、最”。但是在我看來,《三國演義》依然是所有演義小說裡面最精彩的一部。

    2、以章回體的形式細膩但不失恢弘地刻畫了東漢末年的歷史故事

    其實,三國時代遠遠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面所描述的那麼的精彩。這個時期本身就是一個諸侯割據、非常混亂的時代。

    就好比戰國時期或者五代十國、五胡亂華等等,整個中原地區被分裂,成了無數個小邦國。而這種時期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無數次。

    但為什麼唯獨三國時期卻被我們給記住了呢?為什麼三國時期會出現這麼多英雄人物呢?就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

    作者以非常細膩的手法,把三國時期恢弘的戰鬥場景和歷史脈絡清晰的展現了出來。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不僅把握住了歷史主線,而且對於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著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

    3、這是第一本以演義的形式去講述歷史的書籍寫小說本身是一個非常考驗功力的事情,有的人寫得好,也有人寫的就不好。《三國演義》的特色在什麼地方呢?它透過講故事、寫小說的形式,把正史講了出來。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三分假、七分真。的確,沒有讀過《三國志》、沒有讀過正史的人都以為《三國演義》是正史,而讀過《三國志》的人則知道演義其實更像小說。所以就在這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當中,《三國演義》的價值才凸顯了出來。

    建議,如果你只看過電視劇,卻沒有讀過原著,我建議你去讀一下原著,你會發現原來《三國演義》寫的這麼令人驚豔地叫好和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侄子家辦喜事姑家不來人姑父死了該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