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mokingbarrels
-
2 # 東方之易風水之家
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有一種傳說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方丈山、瀛洲三座仙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
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
一、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古流傳。“重於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實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積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帝王都以到泰山封禪為榮。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有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
二、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嶽”。險居五嶽之首。
《尚書》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群仙之所”。《史記》載,黃帝、虞舜都曾到華山巡狩。據記載,秦昭王時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三、南嶽衡山
五嶽之中,唯獨衡山雄踞南方。《述異記》稱南嶽系盤古左臂變成的。南嶽稱為衡山,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
四、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相傳,趙簡子曾透過假稱在恆山埋寶符選繼承人;秦始皇第四次東巡迴咸陽時過恆山;漢武帝曾在恆山上埋元玉;道人于吉曾在上曲陽泉水上的得《太平經》;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八仙之一張果老出沒恆山,他是唯一被載入正史的神仙,唐玄宗賜號“通玄先生”;茅山派師祖茅盈於西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恆山修道等等。漢朝東方朔曾嘆“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元朝詩人元好問證大茂山為北嶽的詩句:“大茂維嶽古帝孫,太撲未散真巧存”。
五、中嶽嵩山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中嶽。相傳,夏禹疏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測天地以建聖制,漢武幸太室山呼萬歲,唐宗賜少林禪武盛傳,則天臨峻極登封告成,乾隆謁岳廟詩揚太少,許由避堯隱於箕山,李聃寫道經遁於嵩高,達摩創禪宗於少林,二程演儒理於嵩陽,中嶽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氣,俱匯中嶽。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黃祖源,三代都地。嵩陽書院乃儒家文化聖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馳名中外。
五嶽各不相同。好如中國文化中的五行一樣,各司一方。
六、三山
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從此以後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
3 # 火車頭郁離子
三山是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因為這三座山都在海上,屬於神話故事,可聽不可求,人們無法看見它。後人為了延續這個美麗的傳說,便在五嶽之外尋找了三座名山作為神話故事的延伸。所以把遊旅勝地的雁蕩山、廬山、黃山合稱為三山。 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三山五嶽的典故: 安徽黃山 黃山,古代稱為“天子都”,到秦代,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黟(yī)山”。也就是黑色的山。那麼,後來為什麼又改叫“黃山”了呢?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因唐代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而出名,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浙江樂清市境內,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蕩山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秋雁宿之”而得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顧雁蕩山並大加感慨:“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這或許是雁蕩山名揚四海最有力的推手吧。 五嶽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記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東嶽泰山 泰山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於山東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重於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已成為我們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嶽華山 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千米,“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嶽之首。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雲臺、中峰玉女五峰環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 北嶽恆山 恆山,人稱北嶽,亦名“太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嶽嵩山 中嶽嵩山全長60多千米,主體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
-
4 # 皇黎民
三山者之首乃中華民族的象徵崑崙山,還有天山和祁連山,自古在華夏族活動的天下那有比得這三山更雄偉的高山。五嶽者華衡常嵩泰,在大平原上巍然聳立且入雲端。三山五嶽預示中華將統領世界。可見毛主席的偉大詩詞《崑崙》,安得倚天抽寶劍…太平世界從此涼熱。
-
5 # 山之行
從去年到今年,五嶽都去過了,而且泰山、嵩山和恆山還去了不止一次,除此之外,去了黃山,廬山,峨眉山,湊齊了三山五嶽吧。泰山被譽為五嶽之尊,因為其歷史地位和人文內涵,景色也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一文不值,還是挺雄偉的。再說西嶽華山,給人以震撼之美,在西峰看日落,東峰看日出,南峰一覽眾峰小,值得去。嵩山去了兩次,第一次是煙雨濛濛,尤其是三皇寨,後邊的山峰時隱時現,雲霧繚繞,宛如仙境,第二次去是晴空萬里,一覽無遺,但感覺沒有煙雨朦朧的嵩山美。南嶽衡山,夜爬的,途徑一個忠烈祠,雖然對抗日英雄懷著敬仰之心,但還是有些陰氣襲人,早上在祝融峰看了日出,衡山給我的感覺就是翠綠。北嶽恆山是天沒亮從後山的和之門上山,因為只有天沒亮才可以上,否則工作人員就會阻止,登上了祝融峰,從前山下,遊覽了懸空寺。廬山也是全程徒步,趕上了大霧,能見度只有不到十米,所以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去了雲霧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五老峰,去了三疊泉,當然還有美廬別墅什麼毛澤東故居的,景色人文都不錯。黃山也是去過兩次,一次是十幾年的冬天,人很少,因為是雪後,在西海看到了雲海,非常震撼。第二次是上個月去的,主要是爬山為主,從慈光閣開始爬上了天都峰,然後是迎客松,鰲魚峰,光明頂,酒店太貴,帶了帳篷紮營,早上看日出,去獅子峰看猴子觀海,然後去始信峰,從黑虎松下山到雲谷寺。因為也是晴空萬里,沒有云海,整個黃山全貌盡顯。最後說說峨眉山,元旦去的,趕上了雨加雪,半山腰以下是冰雨,半山腰以上是雪花,尤其是過了九嶺崗洗象池,臺階上全是冰雪,舉步維艱,最後到了光明頂,抬頭仰望金佛,近在咫尺卻若隱若現,所以峨眉山就給我的印象只有沒完沒了的臺階,爬了三千多米,真的很消耗體力。這就是我的五嶽三山。
-
6 # 青松5698
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三山五嶽:
三山:黃山、廬山、雁蕩山、
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中國名山首推五嶽。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
東嶽泰山
泰山是“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嶽,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專案。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泰山
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古流傳。“重於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實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積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汶水環繞,前瞻聖城曲阜,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曆史文化的縮影。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佈,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鬱;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巖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人文景觀,其佈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景點風景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歷代刻石2500餘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現存最早的石塔-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巖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唐大觀峰石刻,北齊經石峪金剛經,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嶽華山
華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西嶽華山,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嶽”。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夏”、“中華”皆藉華山而得名。“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嶽之首。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華陰縣,為五嶽之西嶽。北瞰黃河,南依秦嶺,雄踞關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交匯處,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雲臺、中峰玉女五峰環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華山風景
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舉行大典。《尚書》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群仙之所”。《史記》載,黃帝、虞舜都曾到華山巡狩。據記載,秦昭王時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瀏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並且華山還以其巍峨180度看華山挺拔屹立於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南嶽衡山
衡山,又名南嶽,是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衡山風景
五嶽之中,唯獨衡山雄踞南方。《述異記》稱南嶽系盤古左臂變成的。南嶽稱為衡山,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
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鬱,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是五嶽之南嶽,自古天下聞名,尤以壯美的自然風光和佛、道兩教形成的人文景觀著稱。
北嶽恆山
山西恆山,原名高是山、玄武山、崞山,後附會北嶽恆山故事,明後期建北嶽廟,清順治被定為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恆山風景
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河北恆山,明代以前北嶽,今大茂山,亦名恆山、常山、玄嶽、神尖、毋恤臺、神仙山等,位於河北省阜平縣西北70裡,海拔1989米;北嶽廟在曲陽。稱“天下第二山”(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幷州鎮山”(古代幷州包括山西河北大部),道家洞天福地(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五洞天),位居北直隸名山之首(《讀史方輿紀要》)。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曲陽知縣田蘭廣重修北嶽廟竣工,他在撰寫的《重修北嶽廟之碑記》中說:“大茂在邑之西北,崔蟯截糶,巍然見百里之外”。等等此類記載頗多。北嶽廟內還有一塊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來的《北嶽恆山圖》碑刻,至今也有700多年的歷史。此圖描繪了北嶽恆山的區域範圍,以及河流山脈分佈情況及曲陽城的部分地理情形。
趙簡子曾透過假稱在恆山埋寶符選繼承人;秦始皇第四次東巡迴咸陽時過恆山,漢武帝曾在恆山上埋元玉。傳說道人于吉曾在上曲陽泉水上的得《太平經》,即恆山腳下泉水,張角學之未精,發動黃巾起義。八仙之一張果老出沒恆山,他是唯一被載入正史的神仙,唐玄宗賜號“通玄先生”。《道教神仙》載,茅山派師祖茅盈於西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恆山修道。漢朝東方朔曾嘆“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元朝詩人元好問證大茂山為北嶽的詩句:“大茂維嶽古帝孫,太撲未散真巧存”。詩人對於恆山的描寫,他們大多使用形象思維,認為“山為地之勝,山為地之靈”。有了勝靈之山的蘊育,也就有了“人傑地靈”之說。由於山有靈性,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將其引為知己。賈島、劉因、趙秉文、王世貞、顧炎武等眾多文化名人曾遊歷恆山留下詩詞和文章。
梁勇先生在《再論北嶽恆山地望及其歷史變遷——兼與王暢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宋遼對峙時期,古恆山成為戰爭要地,北嶽的一系列標誌性人文景觀喪失殆盡,加上恆嶽主峰距離北嶽廟尚有百里之遙,官員祭祀只到北嶽廟而不到恆山,金代析曲陽北部置阜平縣後,北嶽恆山與北嶽廟分屬不同縣份,導致人們對於北嶽恆山的淡忘。
中嶽嵩山
嵩山
中嶽嵩山橫跨滎陽、新密、鞏義、登封、偃師、伊川、洛陽等市縣,全長60多公里。主體部分在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太室山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最高峰為連天峰,海拔1512米,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億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距今25億年、18億年、8億年之間,嵩山地區先後發生過劇烈的“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紀造山、造陸運動,最終形成了今天絢麗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觀。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嶽,以其古老而蘊奧秘,地質稱五代同堂,松柏幃萬世綠裝,夏禹疏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測天地以建聖制,漢武幸太室山呼萬歲,唐宗賜少林禪武盛傳,則天臨峻極登封告成,乾隆謁岳廟詩揚太少,許由避堯隱於箕山,李聃寫道經遁於嵩高,達摩創禪宗於少林,二程演儒理於嵩陽,中嶽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氣,俱匯中嶽。
嵩山,五嶽之中。五嶽是中國最有名氣的名山,不僅風景好,也是歷代皇帝祭天封禪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嵩山最為古老,早在36億年前,地球其它地方還沉睡海底時,它就橫空出世,傲然成陸。而且,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
嵩山
橫臥中原腹地的嵩山古稱外方,又稱嵩高,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河南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十三朝古都洛陽。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里,故有“中嶽如臥”之說。嵩山風景名勝區由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觀星臺、三嶽寨、白沙湖六大景區組成。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491.7米,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黃祖源,三代都地。嵩陽書院乃儒家文化聖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馳名中外。嵩山不同於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自然景色奇麗,奧妙無窮。太室如龍眠,少室似鳳舞,三十六峰雄渾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質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匯聚一處,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質“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2010年位於嵩山地區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嵩山作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認可。
三山
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從此以後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然而,另有一說為:安徽黃山、江西廬山、四川峨嵋山。國際上大部分認可的是第一種說法,因為峨眉山本身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般不把它重複列為三山之一。
黃山美景
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為道教聖地,遺址遺蹟眾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奇。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眾多!
黃山風景
江西廬山
廬山 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遮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廬山風景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近人以景觀區位,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8],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500 多個景點分佈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巖飛渡堪稱中國一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雁蕩山風景
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貫休、沈括、徐霞客、康有為、張大千、沙孟海、潘天壽、郁達夫、郭沫若、鄧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
7 # 汾淮居士
答:《使用者152067745等三人》三山有兩種傳說,一說是海上三仙山。那就是;蓬壺(蓬萊),方丈(方丈山),贏洲,三座仙山住的都是神仙。另一說是陸上的三個仙山,分別是:崑崙山,(女神西王母住處),黃山(黃帝得道昇天成仙之處),雁蕩山(但我也拿不準?或許是天台山和女媧補天的不周山。但雁蕩山把握更大些)。五嶽分別是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其傳說很多如:東嶽有碧霞仙子,石敢當,東嶽大帝…等,代表著東方木也就是東方甲乙木。同時也為五嶽之首,也是歷代皇帝癸天之處。西嶽華山是西嶽大帝居所,代表著西方庚辛金。另還有個有趣的故事:趙匡胤未發達時,曾和陣摶老祖賭下棋,以華山為賭注。趙輸棋後立一字據,趙登上皇位後,陳往開封祝賀,並拿出當年的賭條,皇上也沒賴賬在賭條上蓋了御璽,此後華山就成了陳摶老祖私人修道成仙之處。北嶽恆山是玄武大帝所居之所,代表著北方壬癸水。傳說中的玄武乃是龜和蛇的組合。南嶽衡山乃是上古火神祝融,因怒撞女蝸補天的不周山後,成為南嶽大帝代表南方的丙丁火。中嶽嵩山是中嶽大帝所居之地,代表戊己土乃大地之中。歷史上有多經皇帝登中嶽祭天,就連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曾祭天於此。時間關係寫的也該差不多了。汾夕河畔。
-
8 # 文旅大俠
【話說三山五嶽】三山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有: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三山均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因此,中國名山首推五嶽,有“五嶽歸來不看山”,更有“黃山歸來不看嶽”。
-
9 # 燕北林叢
看了這個題目,我想起了一句話,在古典小說和戲劇中,神仙或隱士高人一般喜歡說,“悶遊三山,閒踏五嶽”。這句話在評書裡出現的頻率很高。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神仙高人標榜自己的瀟灑飄逸。這卻說明了三山五嶽和神仙、怪力、高人隱士有著解不開的緣分。翻開三山五嶽的歷史,或身臨其境去探訪尋蹤,就會發現,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三山五嶽,包括其它的名山大川,都是無法抹掉的文化符號。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現實中的人文歷史,它們的作用都無可替代。
傳說中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虛無縹緲,無跡可尋。而五嶽,不僅在人、神體系中真實地存在,而且還高度一致。!現代作家李壽民在《蜀山劍俠傳》中,就為這三山五嶽傾注了大量的筆墨。
五嶽傳說是和上古的一位大神盤古聯絡在一起的。“天地渾沌如雞卵,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於其中,神於天,聖於地……”傳說盤古死後,頭顱化為東嶽泰山,兩臂、腹、足分別化為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正是這個傳說付予了五嶽一個神聖的使命,為歷代帝王祭天表功提供了場所。
為了答謝上天的“授命”之恩,祈求風調雨順國祚平安長遠,歷代帝王都喜歡選擇時機,駕臨他們認為可以和上天對話的五嶽,封禪祭祀。
“王者受命必封禪。封,增高也。禪,廣厚也。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禪梁父之址以報地。”(漢《白虎通義》)據有人統計,秦漢以前到泰山封禪祭祀的君王就有72代。秦以後,自秦始皇到清乾隆,帝王們封禪泰山祭祀上天27次。帝王們的崇拜,自然會引來文人墨客們的興趣。登臨覽勝,揮毫潑墨,文人們又為這些名山大川增添了無數的光輝,同時也為之增加了歷史文化的厚重。從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恆山懸空寺,到南嶽煙霞峰的南嶽書院即可見一斑。嵩山少林寺早已成了中華武術的一個標識。
在五嶽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還是西嶽華山。這並不是指華山之險,之聖,傳說之奇。和泰山一樣,華山也同樣受到了歷史上帝王們的重視,崇拜和封禪。唐玄宗甚至命人開鑿新路設立壇場。就是這樣一座名山,卻讓宋太祖趙匡胤兒戲一般付之於一棋,硬是輸給了“睡仙”陳摶老祖!雖然這是傳說。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意思是說,黃山,這座以黃帝命名的山,不僅有著五嶽所有的優點,之雄、之偉、之險、之峻、之秀、之奇,還尤勝五嶽。但要說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之深遠,貢獻之大,還要首推廬山。
廬山,座落在江西省境內,東倚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北枕長江,地理位置可謂天獨厚。傳說,老子在此成仙,匡俗在此成仙,呂洞賓的洞府也在此山之中。廬山更是古今文人們的天地。自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南登廬山”並記之於《史記》之後,這座山就開始積累了它的文化底蘊。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它的文化濃度之高,已是全國名山中的翹楚了。那時,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先後在此弘揚教義。更重要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廬山還擁有了陶淵明和謝靈運。具說,四人過從甚密,一次陶、陸二人來東林寺訪慧遠,慧遠歷來送客不過門前的虎溪,這次言談忘情,竟送過了虎溪,後山的老虎看不習慣了,就吼叫起來,三人會意而笑,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李白、黃庭堅等人還特意為此寫過詩,蘇東坡還畫過《三笑圖贊》。有人探究過,雖然這四個人差不多算是同一個時期的,但慧遠和謝靈運兩人年紀相差50來歲,陸修靜來廬山時,陶淵明已去世30多年,而慧遠更已逝去40多年。但這並不妨礙後人對他們的痴迷與追捧。相比於陶淵明等在廬山上所取得的不朽的文學成就並留之於後世,這裡還是飽學鴻儒雲集、智慧萌發的聖地。周敦頤和朱熹先後在這山崖雲霧之間進了哲學的思考和闡述。周敦頤在這裡留下了著名的《愛蓮說》。而朱熹更是振興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修訂了《白鹿洞書院揭示》(或《白鹿洞書院教規》),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由此,“理學”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數百年的歷史演進。
上個世紀初,廬山的文化氛圍漸漸的被另一股力量攪得淡了下來。三、四年代廬山還一度成了國民政府的“夏都”,越來越多的政治、外交活動在此展開,軍事決定在此產生。廬山也就隨著歷史的腳步走進了中國現代史的舞臺。
-
10 # 一隻特立獨行的pigger
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
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
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嶽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中國名山首推五嶽。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
泰山是“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嶽,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於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專案。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古流傳。“重於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實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積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汶水環繞,前瞻聖城曲阜,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曆史文化的縮影。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佈,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鬱;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巖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人文景觀,其佈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歷代刻石2500餘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現存最早的石塔-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巖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唐大觀峰石刻,北齊經石峪金剛經,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覆列表
只知道個皮毛,扔出來聽各位大神講課。
大概就是古代崇拜山神,所以按五行之屬定下了五嶽。根據他們的名字和特色可以這樣描述他們,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峻。
三山是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
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