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的文人在得意的時候信孔孟,失意的時候信老莊。這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中,我們都不難找到這樣的例項。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禮是它的形式。以仁、禮為中心內容的儒家學說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思想成了歷代統治者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古時流傳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的也多是孔孟之書,因為只有把孔孟之書讀好了,才有機會進入到“勞心者治人”的社會上層,光宗耀祖。其他書讀得再多,沒用。
孔孟思想是古人進階的必修課,重在修身,儒家學說講究的就是入世,因此,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窮首皓經,把孔孟之道琢磨得爛熟於心,為的就是“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只有進入了廟堂,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有幸進入廟堂的那些讀書人,往往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自己做的那些事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相去甚遠,於是感到苦悶,鬱鬱寡歡,失意之情不可言狀。
曾經的得意被失意的陰霾一掃而光,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幸好,有老莊安慰他們。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山鼻祖,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老莊思想的核心是無為,強調一切順其自然。老莊思想同樣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達兩千多年曆史,但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道家思想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它時刻在默默地注視著天下的讀書人,隨時準備撫慰中國文人疲憊的心靈。
道家思想是古人的選修課,重在養性,它更看重出世。進入統治階層的文人得意之時可能會對道家思想不屑一顧,可一旦遭遇挫折,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老莊思想。老莊思想是古代中國文人的精神止痛劑,它讓一個個鬱郁不得志的文人得以安放自己破碎的心靈,然後重新面對紛擾的世界。
古時洞悉世事的文人都是懷著出世的心,做著入世的事,這其中當然有他們的難言之隱,但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呢?
有人說,中國的文人在得意的時候信孔孟,失意的時候信老莊。這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中,我們都不難找到這樣的例項。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禮是它的形式。以仁、禮為中心內容的儒家學說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思想成了歷代統治者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古時流傳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的也多是孔孟之書,因為只有把孔孟之書讀好了,才有機會進入到“勞心者治人”的社會上層,光宗耀祖。其他書讀得再多,沒用。
孔孟思想是古人進階的必修課,重在修身,儒家學說講究的就是入世,因此,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窮首皓經,把孔孟之道琢磨得爛熟於心,為的就是“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只有進入了廟堂,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有幸進入廟堂的那些讀書人,往往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自己做的那些事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相去甚遠,於是感到苦悶,鬱鬱寡歡,失意之情不可言狀。
曾經的得意被失意的陰霾一掃而光,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幸好,有老莊安慰他們。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山鼻祖,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老莊思想的核心是無為,強調一切順其自然。老莊思想同樣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達兩千多年曆史,但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道家思想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它時刻在默默地注視著天下的讀書人,隨時準備撫慰中國文人疲憊的心靈。
道家思想是古人的選修課,重在養性,它更看重出世。進入統治階層的文人得意之時可能會對道家思想不屑一顧,可一旦遭遇挫折,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老莊思想。老莊思想是古代中國文人的精神止痛劑,它讓一個個鬱郁不得志的文人得以安放自己破碎的心靈,然後重新面對紛擾的世界。
古時洞悉世事的文人都是懷著出世的心,做著入世的事,這其中當然有他們的難言之隱,但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