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Teddy王魁

    說起中國古代的看病問醫,恐怕大多數人腦海中湧入的都是走方醫生或坐堂問診醫生的形象,似乎都是“個體戶”概念,那麼,中國古代到底是否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專業醫院呢?

    有問題,查史料。《諸子整合•管子卷》中相關記載:“凡國都皆有掌養疾,聾盲,暗啞,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食衣之,殊身而後止。”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在春秋初期,齊國管仲便建立了“養病院”,這便是關於古代官方醫院的最早記載。

    漢朝元始二年,黃河流域發生旱災,一時瘟疫盛行,百姓深受其苦。朝廷為百姓著想,急百姓所急,在疫區派駐了許多醫生,由官方籌措派發藥物,免費為百姓診治,從現代醫學意義上說,這大概是天朝首次成立公立性的臨時醫院,有點類似後來的SARS醫院的意思了。

    而最早的私立慈善醫院,應該是發生在南齊時代。那時,吳興水災,又是瘟疫盛行,有人騰空自己的住宅,設醫置藥,收養貧病,善人此舉,與後世慈善醫院毫無二致。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孝文帝曾在洛陽設立“別坊”,派駐了四位醫者,購備藥物,為貧窮的患者提供免費醫療。

    大唐盛世,自然少不了安濟民生。“病坊”這個很形象的詞語就是現代的醫院。大約在開元二十年,史料中就開始出現“病坊”的名稱了。那時的病坊大多與慈悲的佛家有關,多設在廟宇中,行醫治病或管理者多為僧尼。不僅在長安、洛陽這樣的大城市,在其他各州都有這樣的機構設立。

    宋哲宗元佑四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個人出資與官家經費合併成立了“安樂坊”,也是醫院的模式,據記載,三年時間,上千名患者康復。這可謂天朝歷史上第一家公私合辦的醫院。

    這樣的古籍記載還有很多,總之,在中國歷史上,現代意義的醫院雛形始終不斷,可以說,中國古代有醫院。當然,中國古代的醫院始終沒有發展到現代醫院的模式,這其中的緣由是另一個問題了,容後再表。

  • 2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很少有醫院!但醫館還是有的!現代所謂的醫生大夫,那個時代是江湖郎中!其實,醫生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特別高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 3 # 吉林有色風

    古代的醫院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醫療性慈善機構(春秋初期)專門收治盲人等有殘疾的人;

    2、傳染隔離型醫院,古代對傳染病認識得比較早,在西漢時期就建立了專門的機構;

    3、寺院醫療型別,西晉時代;

    4、宮廷醫療型別,秦代;

    5、軍事醫療型別,軍隊醫院,中國醫院發展到了元代,醫院就初具規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朵大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