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綠水青山yMXi

    這個公家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國家的,屬於全民所有制的。二是集體的,屬於各類集體所有的。不少農民把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並搞不十分清楚。他們心中的公家的就是不是私人的。.

    現在個別人有一種不太正確的說法:公家的東西不得白不得。把侵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理解成合理的,合法的。

  • 2 # 老夥計610322

    小時候,我們小孩晚上在路燈下捉土狗回家喂小雞,調皮搗蛋的孩子會用彈弓打燈罩,這時奶奶就會阻止小孩,嚇唬小孩,那是公家的東西,打壞了公家會逮你去坐牢。

    公家是大草堆,哪個不扯哪個吃虧,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公家何在乎這一點,這些是某些人損公肥私的託詞,當年的歪風邪氣…

    顯然,老人囗中所說的公家,應該是指國家、政府、集體和公共利益,與私人相區別。

  • 3 # Huangtiannin

    這是在現在城市中人們意識上已淡化的詞,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生方式變化,人們越來越不需對國家、集體與個人界線

  • 4 # 自若火車Fj

    農村人所說的公家是指以集體形式存在的“生產隊”,即生產隊社員共同擁有的公共物品。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生產隊,有公家與私人之分。

    公家包括:土地、山林(土地與山林,雖歸國家所有,但是國家明確規定由生產隊管理)、魚塘、水利設施、生產隊的所有建築物、公款、耕牛、車輛、生產隊的任何生產工具和用具、生產隊所生產出來的任何產品(除去國家規定要繳納的公、購糧、五統糧,生豬任務部分)等等,以上均屬於公家。

    私人物品包括:私人房屋、傢俱、私錢、自購置生產工具和用具,私人自留地及自留地產品,家庭飼養的家禽牲畜等等。

    那年代講求公私分明,私人不可侵佔公家物品,如違反,被視作侵吞公款公物,會受處罰和批評甚至遊街示眾。

    因為生產隊的存在歷史二十多年,老人與生產隊相依二十多年,所以習慣稱謂公家!公家。

  • 5 # 關山聽風

    在農村,“公家”一詞,在村民的口中還是經常能聽到,只是比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使用頻率要低一些。在那個年代,“公家”代表國家和集體,集體又有大集體和小集體,比如大隊和生產隊。

    《現代漢語詞語》對公家的釋義為:指國家、機關、企業、團體(區別於“私人”)等。

    現在很多人認為,“公家”是集體經濟時代的產物,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古代就有的詞彙,流傳到現代,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含義上有了新的變化。

    一、“公家”一詞的來源

    1、“公家”最早指“公室”。公室即秦朝以前的諸侯王國,(也有的歷史研究認為,公家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包括朝廷和天子,因此這些說法尚有爭議)。比如:

    《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淮南子·人間訓》:“ 田子方見老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問其御曰:‘此何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罷而不為用,出而厭之。’”

    這裡的“公家”指的就是諸侯王國。

    2、指指朝廷、國家或官府和公卿。到了漢代,“公家”一詞的含義有所變化,從指諸侯王國變為兩種意思,一是指朝廷、國家或官府,二是指指公卿之家,即三公九卿,也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的高階官職。比如:

    《漢書·食貨志下》:“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三國志·魏志·毛玠傳》:“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宋代范仲淹所撰寫的《上資政晏侍郎書》:“某嘗辱不次之舉,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

    這些歷史資料裡的“公家”,指的就是朝廷、國家或官府。我們在明清小說中經常出現“公家”一詞,並且還有“公人”、“公差”等詞,“公人”,即為公家辦事的人,也就是機關官吏,“公差”,就是官府派出的差役,又稱“官差”。現在農村還有一些老人把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統稱為“吃公家飯的”。現在經常出現“公款”一詞,實際上這是一種簡稱,全稱為“公家的錢款”。

    《後漢書·樊宏傳》說:“重性溫厚,在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

    這段話裡所說的“公家”指公卿之家。

    3、“公家”是指與私人相區別而言,指國家、機關、企業、團體、集體等。對農村而言,“公家”主要指國家和集體。通常來說,在農村,人們一般對機關、企業(國企)、團體(國家團體)不作仔細區分,認為這些機構都屬於國家管理,是國家的,也就是“公家”的。

    二、農村“公家”具體指誰?

    在農村,“公家”具體指誰,不同的歷史時期,在含義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因此,在這裡要分開來講究。

    1、一是舊時代時期的“公家”

    在舊時代的農村,社會制度為私有制,農村的土地、山林、農具、家畜、家禽等都是私人所有。道路、橋樑、河流等為“公家”所有。但是,所有的土地、山林、財產等都是國家的,包括人也是國家的,古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有的私人利益都要服從國家的利益。

    那麼,舊時代時期的農村有沒有集體呢?我的回答是肯定有。

    我們這個年齡的農村人,與舊時代走過來的老人(我們小時候他們很大一部分還是中壯年)在一起生活時間長,從他們的嘴裡,獲得了不少“公家”方面的資訊。

    公山

    公山,是公家的山的簡稱。根據不同的用途,公山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柴山。舊時代時期的農村,沒山沒地的人比較多,有的人可以說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都是靠給人打長工或打短工過日子。這些人也要燒火煮飯,冬天還要燒火取暖,山都是私人的,碰到好說話的還好,碰到不好說話的人,不讓別人到他們山上砍柴。這些沒山沒地的人不是就連煮飯的柴火也沒有嗎?那時農村就有一種傳統,每個自然村都留有一定的公山,通常在建村的時候就已經劃定,或者村民籌資買下來,屬於自然村集體所有,不準買賣。這種山場可以是一個姓氏家族的山,也可以是若干個姓氏家族的山。這山場是專門給那些沒山的人家砍柴燒,因此叫柴山,為公家的人場之一。

    祭祖山。這種山場平時不準人上山砍柴伐木,有專門的看山人。山上的林木砍伐後,得到的收入用來祭祖(包括清明掃墓)的支出。這種山通常用始祖之名命名。這種山也是公家的山。

    學堂山。清代時期,朝廷推廣鄉村開辦義學和公學,主要用於兒童免費“開蒙”,也就是識字。很多鄉村就籌資購買山場和耕田。這種山與祭祖山一樣,平時不準砍伐,砍伐下來的林木收入,用於辦學堂的開支。這種山的產權,有的是一個自然村的所有,有的則是附近幾個自然村共有。

    寺廟山。砍伐的林木收入用於寺廟開支。這種山主要屬寺廟所有,但在當地也習慣稱為公家的山。

    公田

    公家的田的簡稱。常見的也可分為以下幾類:

    祭祖田。也叫祠堂田。田裡收入,用來祭祀祖先的開支。這種田通常由家族所有,是家族所有成員的田,也就是這個家族公家的田。

    學堂田。也稱學田。田裡收入,用來蒙學的開支,或者用於扶持貧窮生員(秀才),供他們赴少鄉試的路費和開支補貼。

    公益田。公益田的種類比較多,主要用於一個或幾個自然村的公益事業。其收入可用於修路架橋的開支,也可用於逢年過節的民俗文化活動,比如,正月舞龍燈、舞獅、唱戲等支出,也可以用於接待外村的龍燈隊伍、舞獅隊伍、唱戲班子的支出。

    這些耕田都叫公家的田,有了這些公田,再加上面所說的公山,平時村裡或家族的一些建設、學校、祭祖、文化活動等,就可以不要向村民籌資,或者少籌資,減輕了村民的負擔。

    除此以外,有一些鄉村還把一些生活基礎設施納入“公家”財產。比如,南方的一些鄉村,把碾米坊(水碾坊)、油榨坊等也列入公益設施,無償供村民使用。

    2、集體經濟時期的“公家”

    農村集體經濟時期,實行的是農村集體所有體。所有制形式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大隊集體所有制,另一種是生產隊集體所有制。生產隊集體所有制在各地農村比較普遍,佔大多數。

    土地、山林、水塘、水利設施、耕牛、馬匹、大型農具(犁、耙、車輛、農機等)、倉庫、會場、養殖場以及其他生產裝置、設施、生活裝置(如打米機、麵粉機)等等,都歸集體所有。現在中國把土地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型別,也就是這樣來的。生產經的產品、錢物歸集體所有,除了完成國家的上繳任務外,均屬於集體,也就是公家,再由公家按勞分配給家庭。

    這就是農村集體的“公家”說法。農村還把國家、各級機關稱為公家。比如,公路是公家的馬路,各類電力、通訊線路是公家的線路,還有國家投入建設的設施,也往往被稱為公家的,如此等等。

    農村還有一種傳統說法:“三人為公”,即三個人及以上共同擁有的財物、建築、機械、農具等,也稱“公家的”。

    比如說,過去一個家庭有四個兒子,分家後,一些還沒有分割的財產,因是四兄弟共同的財產,這些財產對這四兄弟來說就是“公家的”。

    又比如,十多個人去承攬某項勞務,共同購買的用具,這些用具就是這十多個人“公家的”,所獲得的報酬,在沒有分配前也是“公家的”。

    因此,在農村,“公家”這個詞的含義,早已被人們拓展了,只要是多人共同擁有的東西,就可以說是“公家”的。

  • 6 # 朱增林呀

    大約五十年代開始,“公”字在農村使用頻率走高。交稅稱做“公糧”,集體提留叫“公攤”“公積金”“公益金”,國家集體財產叫“公共財產”,國家各級工作人員叫“公家人”。公家指的就是全民所有制的土地財物,和集體所有制的土地財物。

    農村人的眼裡,鐵路礦山工廠那是大公家,是全民所有制。是全華人民人人有一份,雖然離自己很遠很遠,遠到平時看不見摸不著。可是遇到災荒年間,這個大公家就會適時調來救濟糧補貼款。大公家發展了,還會給農村安裝電線,送來光明和動力。還會給農村辦學校,辦養老院。小公家就是自己的生產隊,幹活分糧分紅。生產隊的土地財產庒稼都是公家。後來包產到戶,但土地和集體財產還是屬於公家。

  • 7 # 農民汪老頭

    說的公就是集體,如今單幹四十多年過去了,很多老人就是改變不過來,包括自己在內,經常稱呼現在村委會為大隊,組為生產隊,這個稱呼以深入我們公有制過來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烘乾機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