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和別人不一樣
-
2 # 紅帶柚
是因為不知道種什麼才能有比較好的收益,要看當地的環境比較適合種什麼東西,並選好新品種,這樣才能有比較好收成。
-
3 # 都市夜讀人
1.糧食價格較低,種地勞動所獲取的收益遠不如進城打工。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物價的提升,本質上農村種地多年糧食價格不變,物價上升糧食價格沒有較大幅度上升,為了更好的生活,加上城市化建設需要大批勞動力,而且收入比種地收益大很多,導致很多青壯年出外打工,這是其一。
2.教育的普及化,使後續勞動力大大減少,農村由種地靠體力賺錢轉變為靠腦力賺錢或者去城市服務行業打工。
教育的普及,很多農村上大學的條件已經沒有那麼困難,很多農村大學生畢業後幾乎都留在大城市發展,最差也留在縣城,所以後續勞動力大大減少,種地也是技術活,很多年輕人早都已經不會了。
3.農村種地的都是剩餘勞動力。
比如這一波城市化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這些人成了平時照看土地的長期勞動者,而新的一代後續無人,中國農業如果沒有快速實現工業化流程的話,這樣發展下去,小片的土地必將荒蕪。
-
4 # 王則純
這種想法的人是極少數的,目前農村確存在一些問題。
一,糧價不漲有縮,成本高漲不下。
二,蔬菜水果沒人收購,資源朗費。
三,務工有錢賺,不花成本。
四,廣種薄收不花本。
五,種好小部分自己吃,餓不死。不賣沒有事。
-
5 # 人比黃花瘦46
不掙錢的生意你會幹嗎?要想使農民把地種好,唯一的辦法是把農資降下來,把糧食價格提上去,讓農民得到實惠。否則,荒蕪的土地會越來越多。
-
6 # 清而寒
為什麼農民不喜歡種地了,不是不喜歡種地是因為種地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農村的人情分子還比較多。
現在靠種地的收入太低了。有次我回家幫我隔壁爺爺賣小麥讓我去給他記賬,我就幫他記錄一早上稱小麥的斤數,也是他一季度的全部收入。一共是3000多斤小麥,8毛一斤,說她的小麥受潮了只能給8毛要是好些可以給1塊。一季度還不到3000快。還不是純收入。
我說大爺你這辛辛苦苦一年能賺多少錢。大爺看了我一眼還是你們好好上學的好再也不用受苦受累了,掙什麼錢夠自己吃的就可以了,不折本。聽完心裡酸酸的。這大爺都差不多70了,除了自己種地外還出去給人家打農藥播種掙外快。
農村人骨子裡還是愛著這幾畝薄田的,但靠這幾畝地能幹什麼,辛辛苦苦一年連給還是得學費都交不起。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誰不希望用最少的勞動換取更大的收入。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誰不想讓自己年邁的高堂豐衣足食。
不得已而為之,不得已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子女。拋棄曾經熱愛的幾畝田地。
如果農村能有更好的發展我想農民還是願意種地的,種菜能賣出去種水果不壞在地裡,有好的銷路農民的幹勁還是十足的。我爸說蘿蔔一斤能賺3毛錢都可以在家種蘿蔔。
-
7 # 往事如雲149428315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來說幾句,不是不願意種地,而是種田的收入太低,從前的農民種地,除了留口糧,也剩不了什麼錢,改革開發後,農村建起了很多工廠,中外企業,可以讓我們進廠打工,改善自身的經濟條件,近幾年來,有部份承包大戶來承包農村的責任田,雖然累一些,但收入還是可以的,而我們則選擇去企業上班或自己創業,目的只有一個,掙錢養家,其實筆者擔心,我們國家推行的農村城鎮化,富了拆遷的居民,可也著到一大片土地雜草叢生,大夥都不種地了,華人口那麼多,就依賴進口糧食嗎,這是令人擔憂的。
-
8 # 老百姓寧
在農村種地是一個艱苦的勞動工作,不是一件休閒娛樂的事情,所以說不上喜歡不喜歡。從古至今,種地的農民並不是因為喜歡種地而種地,而是為了生存生活而種地,沒有哪個農民因為不喜歡種地就不種地。除非他和他的一家人不想活了才可能因為不喜歡種地而不種地。而你所說的有些農村人現在不喜歡種地了,一種是有些農村人有了種地之外的足以養家餬口的生活之路,用不著再艱苦吃力地再種地而不種地。一種是種地收入太低,起早貪黑終年勞碌,到頭來發現是白白辛苦了一年,對種地失去了希望才放棄種地。有些是因為種地維持不住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得不到家庭生活中的必需開支來源,不得不離開土地耕種而另謀出路。但都不是不喜歡種地而不種地。
-
9 # 拿穩自己再說話
起碼有一部分不是不喜歡,而是因為無奈,不談吃苦受累,當種地無法保障安生立命,不能改變生存現狀,不賺錢了,外出務工比種地更靠譜時,出路在那裡?還能怎麼辦?
-
10 # 簡單柑桔we
農民主要是糧價問題~種地務農大部分也就夠溫飽~取個媳婦得二三十萬~都務農連媳婦都難找~偶爾娶到媳婦了~也負載累累~青年人怎麼能安心在農村呢~
回覆列表
一,農業投資成本高,資金週轉期長,並且效益低。目前,僅依稻麥或麥玉兩季輪作區,資金回籠時間,至少半年。且兩季的種植投資成本,粗略預算一千五百元(僅限自家地)。兩季糧食收成總量,正常情況平均1800斤,糧價平均一元/斤,收益淨利潤盈是300元。華人均耕地1.5畝,4人/家,共計6畝,一年收入1800元。即使農閒務工平均時間2個月,100元/天,6000元,家庭總收入不足萬元。按現今生活水準,也只能維持最低生活保障。
二,少不懂耕,老未能力耕。隨著大學普及,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是一直伴著讀成長,很少從事農業生產,連最基本的農業技能,都缺乏瞭解。而真正種地的人,大部分是50歲以上的人,已經很難承受體累的農活。平原還能借助機械代耕,山區丘陵,更是原始式農業生產。
三,隨著國家對土地流轉政策的鼓勵,湧現出一批承包大戶,只有少數因在家看管留守兒童的農戶,不得不從事農業生產。
四,農民的辛苦付出,與老齡後的社會保障待遇脫鉤。作為國家公民的農民,與國家其他行業的職工一樣,每天辛勤勞動,每月沒有固定的收入,甚至辛苦一年的收益,還抵不上某些職業職工一個月的工資。尤其是農民在老年後,沒有任何單位給他們發退休工資。他們雖然有承包的土地,卻沒有能力再去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