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餘揚捷

    我先和大家說一下結論,在我們的認知中,議論文的本質,其實就是要做到“合理”的終點。

    那麼什麼叫做合理呢?

    其實合理這個目標,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以得到,但是針對於合理這個概念,其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儘可能的在議論文的寫作中“去除個人化”的思考,轉而追求“公共化”的思想和語言。

    因為“公共化”才是符合客觀的,而個人化本身,會因為自己的認知和現實之間的偏差而產生很多的問題。

    那麼,個人化的問題是什麼?其實結合接下來的文字,我們就能看到,同學很多在議論文中不能夠取得非常理想的分數的原因,恰恰就是他們進入了“個人化”的陷進。

    於是,本篇文章,主要需要給大家帶來的,是當我們用議論文這樣一種“合理化思維”的方式來構建文章的時候,同學往往會遇到的三個可能遭遇到的問題:

    1 價值的個人化

    這個問題在作文中非常常見,也就是說,同學們在議論文中所犯的第一個問題,是議論文中,同學投射出的價值觀,很多時候會偏向於一些個人化的東西。

    而在議論文寫作中第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在同學習作過程中的價值表述,要學會將“個人化”的認知,升格為“公共化”的表達,這個時候文章才會有論證的意義。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如果我們要你寫一篇文章,是關於“論誠實”的,那麼接下來兩種表述的區別是什麼呢?

    我們先說個人化的表達——當我誠實之後,我會向父母坦白我自己做的事情,而父母會在我坦白之後,選擇原諒。

    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表述,因為這個誠實坦白只是你做的事情,而獲得寬恕,也只是你自己的經驗,但是這個卻不能構成一般化的價值邏輯

    同學會說,“老師,這麼幼稚的說法,在我們作文中不會出現啦。”確實,這樣的說法一般經過訓練的同學不會太多的發生,但是在同學們用舉例論證的過程中,難免在作文中出現以下特質的行文:

    “華盛頓向父親坦誠了自己砍櫻桃樹的事實,從而獲得了原諒,因此我們要學會誠實。”

    這樣的表述會在一些沒有經過訓練,特別是學校老師死抓素材的同學身上屢見不鮮,那麼這樣的表述,是不是也是傳達出來的是一種“個人化”的表達呢?華盛頓這個行為獲得原諒,也是一個隨機性發生的事情,而用別人隨機性的結果來得到的結論,肯定是不合理的。

    就類似於“小明吃了老鼠藥沒有死,說明老鼠藥能吃”一個道理。

    那麼什麼叫做“合理”?“合理”的本質,就是跳脫於對於事情個人化的表述,轉而用一些“公共化”形而上的概念,來去對於事情的因果邏輯做評價。

    舉個例子來說,一樣說“誠實”,具有說理依據價值指向的論證,應該是這樣的——

    “華盛頓選擇了誠實坦白自己的問題,從而減少了父親搜尋‘罪人’的過程,從而讓父親在面對櫻桃樹這一不可逆損失後不用在持續追加成本在別的事情上,所以誠實讓我們在製造了已成定局的破壞之後,儘可能的減少了這個行為帶來的附加傷害。而當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帶來的破壞量級因為誠實而做到最低之後,我們也會隨之讓自己受到相對最為寬恕的對待。”

    而上述的論證,是具有公共性質的因果關係——這個論證過程,不會因為個人而發生轉變,這個就叫做“公共價值”的傳遞,這個是一般化的,客觀化的,規律化的事情,而我們在議論文最基本的“合理性”的要求上,我們所要訴求的,其實就是這樣一種一般化的價值取向。

    其實學習議論文的第一步,就是替代於自己個人價值的表述,轉而進行公共價值的表述。

    2 事實個人化

    這個層級的問題,屬於相較於第一種更加高一個層級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作文呈現的事實,有些時候會有個人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最明確的展示,就是對於事件本身的因果認知,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這個世界本身,就不是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世界,這個世界本身的因果會遠遠大於我們自己的估量,而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同學作文問題,很多時候是因為“因果判斷”出了問題,才會帶來的結果。

    這種問題會帶來的結果有兩個

    a 將重複視為因果的必然。

    這個情況很常見,很多同學可能出於賣弄文采的追求,或者是為了湊字數,會選擇在作文中並列素材。

    但是我們要知道,並列素材,並不能代表深刻

    舉個例子來說,小明同學,前天去一個餐館吃飯,結果餐館關門了,昨天去了一個餐館吃飯,結果餐館關門了,今天又去了一個餐館吃飯,結果這個餐館也關門了。

    我們能說小明同學是“餐館剋星”,餐館的關門是因為小明麼?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為這些都只是偶然性因素,用現在的環境來說,很有可能餐館關門是疫情的政策要求,而不是小明去吃飯這個事實。

    那麼同樣的道理,三個名人專注成功了,就一定對於“專注對於成功有重要價值”這個概念,產生深刻而有效的論證麼?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所以我會將一些作文戲稱為“故事匯”——用“個人化”的價值表述,講三個例子,最終得到了結論,大部分這種作文,在高考中同樣得不到非常好的分數,甚至在一些老師的評價中說這種文章只不過是“堆砌素材”。

    而好的議論文與一般的議論文的區別,就是同學在論述的表述中,用的是“公共價值”來說理,而不是自己在作文中所使用的素材本身。

    b 將變數影響視為必然影響

    第二個事實個人化的問題就在這裡,超脫於現實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其實帶來一個行為的結果,有非常多個不同的原因構成,文章論點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變數,但是同學在習作過程中卻將變數視為了必然。

    這個時候文章也很難以得到很深刻的論證,甚至會發生過分誇大文章的優點,或者過分誇大文章缺點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同學寫文章,說

    “李嘉誠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誠實”。

    這就是一個非常可笑的想法,我們從旁觀者角度都知道,一個人就算一輩子誠實,他都不可能成為李嘉誠的,而誠實,可能就是塑造李嘉誠成功的一個變數,可以說是一種“催化劑”的產物,但是如果同學不分輕重的將“誠實”和“成功”這兩者建立過分必然的因果認知,這種文章就會發生“過分誇大”的事實。

    而同理來說,有同學寫文章,寫“要出去看看”,於是就開始寫——

    李白看到了xxxx寫出了xxxx的佳句,蘇軾看到了xxxxx寫出了xxxxx……

    我知道,對於一些背過課外篇目的同學來說,如果不在作文中賣弄一下,就感覺體現不出自己在作文中的比較優勢,但是我又要去說了,這樣的寫法,真的好麼?

    如果為了賣弄而讓作文喪失了深刻,一樣是不理智的,就像這種表述,我們從其本質上來說,問題就非常明顯——李白能寫出佳句,和他看到景色是有關係,但是卻只是一個變數,真正能夠讓他寫出這種佳句的,是他過去一直以來的學識儲備,而不是看到這個景色本身。

    而當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產生這樣的瞭解後,就不難發現,出去走走本身的作用,是讓一個人在擁有一定化規模的積累之後,取得更多更好的進步,多出去走走,是一個激發偉大的變數,但是卻不是造成偉大的直接原因,畢竟那些景物見過的人有那麼多,但是能夠形成佳句的,可能就只有那麼幾個。

    所以說,“事實個人化”是同學習作過程中,出現的第二個問題,當然某種程度上,這個概念包含在價值個人化之中,但是單獨羅列出來,正是在於我教授到現在的小朋友身上,這個問題出現的頻率是在是太高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第三個點,第三個點,更不容易被發現的一種認知——

    3 邏輯個人化

    所謂的邏輯個人化是什麼意思?也就是同學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邏輯”,並不是一種能夠被客觀檢驗的邏輯,而是完全發自於個人感知的推理。

    這個問題在我在幫同學改作文的過程中最為常見,甚至絕大多數時候,作文的修改,都是在將同學個人化的邏輯表達,進行一種公共化的邏輯表達的改進。

    如果說事實個人化是同學們在素材使用中常見的問題,那麼邏輯個人化就是在論證中同學們會常見的問題了,這種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邏輯上的“爬坡”或者“滑坡”。

    也就是說,個人化的,與客觀事實不一致的表達,最容易發生的,就是過分的誇大一個行為所帶來的好處,或者壞處。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看一下學生作文的一個習作片段——

    我們對那些經常說:“這不就是什麼嘛”的人感到反感,正是因為他們對新事物的不尊重的態度,這不僅讓作者或是藝術家深受打擊,甚至當這種人過多時,整個社會會對創作失去信心。試想一個藝術家被告知自己的創作無非是在前人基礎上的“抄襲”,他還有什麼動力去創作呢?……

    首先我們拆解一下這樣的論證,對於一個新的作品,說“這不就是……嘛”的說法,對於新事物不尊重,是沒有問題的,隨後過多,會對於創作失去信心,這個也沒問題,但是接下來的論證就開始滑坡了——我們用舊知覆蓋新知,類似於我常打乒乓球,第一次看到網球,然後說“這不就是大點的乒乓球麼”這樣的行為,但是如果上升為“抄襲”這個說法,就是對於“這不就是什麼嘛”這句表述的滑坡表達。

    我說網球是大點的乒乓球,並不是說網球就是抄襲乒乓球,這個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個人化的遐想和誇大,在習作中很容易讓老師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而這個時候,邏輯的公共化才是更加重要的——作文中的因果推理,不是比誰把一個問題帶來的好或者壞說的更大,更重要的,是符合於事實,符合於邏輯。

    所以說,無論是價值的公共化,還是事實的公共化,亦或於邏輯的公共化,“公共化”三個字所傳遞的,在議論文中指向於客觀,理性的價值取向,一定是在當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

    所以在第一篇議論文系統文字攻略上,我們需要帶同學反思的,就是這樣一種“公共化”的價值,而從思維上做到“去個人化”,才是議論文得到高分的第一重認知儲備。

    以上。

  • 2 # gzj6068

    怎樣答好高考作文呢?

    我舉一例項供你參考。我孫女高嘉昕現是大一本科。在2018年高考作文時,遇難題“二戰材料”的。開始命題立意大腦一片空白,待冷靜後仔細讀材料,終於命題和立意了,中午時我電話問孫女“題目?立意主題?”。孫女回答後,我肯定地說“你的作文在55分以上”。高考成功下來,語文是高分的。

    我肯定孫女高分是有理由的。一,按老師作文要求去做。二,父母都是本科生,地母是教初三語文的。三,孫女從小學到高三,對爺爺的學術論文很感興趣……言簡之,孫女集多師之精華於己在考場發揮出色的。

    綜上所述,考場上的發揮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等綜合性決定命運的!

  • 3 # 老程侃事兒

    孩子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1、心理抗壓能力的增強;2、寫作方面的提升。下面程老師就這兩方面進行闡釋。

    關於心理抗壓能力的提升

    現在很多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相對比較弱,這裡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家庭關愛的缺失或者家長經常毫無根據和原則地表揚孩子“聰明”、“真棒”等等。程老師在這裡提供幾種簡單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家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失敗:每一個人都想追求成功、追求完美,無論成人還是孩子。但對於孩子來講,心理承受能力相比成人要弱。這個時候就要幫助孩子縷清思路。明白為什麼沒有成功,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進,而不是一昧地埋怨或是責罵。當孩子為挫折感到沮喪,心情落入低谷的時候,家長能夠伸出手,將孩子擁入溫暖的懷抱。讓他們明白人生並不會一帆風順,但所有的成功或者失利都將成為我們人生中的美好回憶。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能量,就會對失敗有個清醒的認知,就不會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

    避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適度目標:成長需要時間,同樣也需要過程。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目標,讓孩子蹦一蹦就能達成目標。這樣,就會讓孩子在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即便有所失誤,也會正確對待。但在整個過程中,家長必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有揠苗助長的心態產生。

    家長幫孩子樹立協作觀念:現代社會已經不是個人單打獨鬥的社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認知盲區,同樣也會有自己擅長的點,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許當我們向別人提問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找到答案。家長要注意提醒孩子,當自己遇到困難,以自己的能力解決不了的時候,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這並不是丟人的事。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學到很多知識。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做到正視失敗,分析失敗,解決失敗(自己獨自或者和其他人一同),就會從整個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成長,更是增強了自己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自信心得到了增強,抗壓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加強。而在此過程中,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

    作文的評判標準是什麼?什麼才叫做高分作文

    作文在高考中佔據的比例非常大,在其他科目成績比較均衡的情況下,要說高考作文能夠“一文定乾坤”毫不誇張。而想要在高考作文中贏得高分,就必須瞭解高考作文的評分規則。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對於高考作文來講主要的評判標準是從三個大方面來進行的:

    一、寫作內容方面

    這就是我們剛開始要從題目的要求進行審題,並且充分把握出題者的目的,根據自己的理解確立寫作的主旨(確立主題),在確立主題後開始組織相應的素材,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同時,在組織素材的過程中加入自己對於文章主題的而理解。

    在整個內容組織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在素材的選擇方面還是在自己相應的觀點陳述方面必須和自己所理解的題目主旨是一致的。

    二、表達方面

    無論是高考作文,還是我們平時的作文要求,首先要求的就是寫作文體要符合題目的要求。以

    另外,在結構的組織方面,經常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和分總的結構,前者一般用於議論文,而後者可以作為議論文也可以作為記敘類文章的主體。而作為說明文的話,一般就有一個空間或者時間的主線作為結構主體,這樣讀者(閱卷老師)在閱讀(閱卷)過程中就能明顯感受出來這篇文章的主體結構。

    語言的流暢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整個結構很順暢,由這個結構作為骨架的文字描寫非常順暢;其次是語言表述過程中,沒有用到一些生僻、晦澀的詞語,整個讀起來非常的順暢,有時候我們在寫完一篇作文(文章)之後,經常會讀一遍,當朗讀過程中發現有不順暢的地方,就要進行相應的更改。

    古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字如其人”,良好的書寫規範、優美的字型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尤其是在高考(中考)這樣大規模閱卷的場合,一張書寫優美的答卷(作文紙)會給閱卷老師在繁忙的閱卷工作中帶來一股清涼的感覺,閱讀起來也就就會更加認真了(想著多給幾分)。

    三、等級評判

    把問題說清楚,把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表達清楚,僅僅是對作文的基本要求。而高質量文章不僅能夠給我們傳達明確、清晰的觀點,更能夠給我們傳遞出力量的感覺,而且印象特別深刻。仔細回想起來,就會發現有很多與其他同類型文章不同的地方。這就是在文章中間傳遞出來的“新意”。

    如何透過日常訓練,提升作文水平

    學習是有方法的,對於掌握這種方法的人來說,學習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作文同樣也是如此。那麼,對於基礎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如何很快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打破心障,大膽動筆

    寫作的能力是不斷練習練出來的,單純的方法訓練對寫作水平地提升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大,只有透過不斷地練習,才會贏得更長足的進展。

    很多學生對寫作呈現恐懼的狀態,平時寫作練習的時候往往都是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去寫,對於此類學生,程老師建議先進行一種練習,這種方法稱為“九字真言”

    透過教學實踐,當我們在讓孩子進行20分鐘的“九字真言——不許停、不許想、不許改”的練習時,每一位學生都沒有覺得【寫】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學生在第一次練習時,顯得很遲疑,不明白究竟要如何去做(畢竟和之前接觸過的完全不同),但當他們明白就是無拘無束地寫作時,眼睛就發亮了。

    最後結果表明,很多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但是在10分鐘之後寫出來的文字,無論是條理性還是邏輯性都非常清晰,而且非常具有感染力。這個充分表明:當放下包袱的時候,將內心呈現出來的文字就會非常具有感染力。

    二、確立中心主題,並確定選材,繪製思維導圖

    進行過大約三天左右的“九字真言”練習後,孩子的心智已經被開啟,之前對於寫作的顧慮也被打破,這時進行結構性訓練。

    當我們透過審題,明確題目要求我們表達什麼樣的主題思想,什麼樣的文體及呈現方式之後,開始進行素材的選擇及收集。

    選材的基本要求是:

    和文章主旨及自己所要陳述的觀點有密切關聯

    整體呈現出來的高度要高於我們平時的高度,這樣立意會更加地深刻。

    可以選擇一個或多個案例,但使用過程中要有比較明確的遞進關係。

    當這些全部確定好後。我們需要做出思維結構圖,在其中將自己的思路確定下來,思維結構圖(思維導圖)起到的作用是視覺化呈現和指導作用,這時跑題的可能性基本就是零了。

    三、根據思維導圖進行細化

    當我們用思維導圖將文章主旨及選材大致呈現出來的時候,就彷彿文章的骨架已經有了,剩下的就是需要將血肉填充起來。同時對於可以呈現主題的內容,篇幅稍微大些,而對於其他的內容,篇幅稍微少些。避免因為篇幅都一樣,造成整體詳略不當。重點不突出的問題。

    比如在上面的這個文章“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中前面觀點部分不必要大量的篇幅,中間的勞動創造價值中案例描述說清楚就好,後面的危機意識以及解決的根源要重點描寫,“從我做起”的這部分一定要進行重點闡述。因為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而對於最後的結尾階段,我們需要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拔高,而不是單純的就“我們的勞動”進行展開,而是基於“勞動本身的寓意以及勞動產生的結果”進行展開,再結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堅持不斷的努力,需要辛勤的勞動……”等等,這樣就會和之前的素材內容,有很好的呼應效果。

    四、日常練習

    在高考的時候,由於考試時間比較緊,沒有太多的時間供學生按照這些步驟進行寫作,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採用這種形式,可以加入時間的限制,儘量提升我們的寫作速度,讓我們能夠達到快速分析、快速構思、快速寫作的目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容應對高考寫作。

    寫作訓練的題目可以選擇歷年高考的題目,也可以選擇一些模擬考試的作文題目,甚至我們身邊的一朵花,一句話、一件事都可以作為練習的題目,程老師就曾經練習了兩個月左右的“一句馮文”,基本上能夠做到30分鐘以內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對自己的快速構思寫作能力提升非常大。

    寫作需要長期鍛鍊,更需要有目的的鍛鍊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透過不斷的、有針對性的訓練,並且在訓練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就會取得相應的進步。

    在進行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選題:針對性選題,選擇近幾年的高考題最佳;

    立意:根據題目,確立自己的主題(多次練習);

    結構練習:使用思維導圖,對文章的框架結構進行快速梳理;

    選擇素材:根據確立的框架結構,每篇文章選擇2~3個素材,貼合文章主體;

    成文訓練:這裡說的成文訓練,實際上就是結合前面的幾個步驟訓練最終成文的訓練。

    結束語

    寫作是個長期的過程,想要有一個好的訓練結果,就必須堅持進行訓練,結合程老師之前的經驗一週兩篇左右為宜(成文訓練),前面所說的而每一個訓練步驟也可以單獨拉出來作為訓練專案,這個就不做具體的要求了。

    當我們寫作訓練進行到一定的程度,學生可以在30分鐘左右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時,速度就可以滿足要求;如果我們嚴格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訓練,就可以完全達到高考作文的要求,剩下的就是需要對我們的書寫進行練習。畢竟,整潔的卷面、漂亮的字型是每一位閱卷老師喜歡的哦。

    個人介紹:@全腦開發程老師:教培戰線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腦開發訓練、靈感寫作踐行者&推廣者,家庭教育指導師。希望與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信小程式支援淘寶天貓支付寶小程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