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觀見聞
-
2 # 北大馬教授聊營養
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供給人體必須的各類營養素,人類透過食物才能獲取所需的營養。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數量與質量不同,而這些營養素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其實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量。膳食中的食物組成是否合理,即營養素的數量與質量是否適宜,比例是否合適,對於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生長髮育、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至關重要。只有進行合理搭配,適量食用才能使食物中的營養素髮揮出最大的價值。因此,許多人將某種食物歸為疾病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片面的,還應考慮整體膳食是否平衡合理、目前的身體狀態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動物內臟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但是動物內臟本身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適量食用可以彌補日常膳食的不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月食用動物內臟2-3次,每次25克。
平衡的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除了年齡小於6個月的嬰兒可以只喝母乳,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的營養素。因此,只有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而且食物多種多樣還可以幫助你享受生活,使飲食更加的豐富多彩。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建議,每天攝入穀類25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75克,新鮮薯類75克;蔬菜450克;水果300克;水產禽畜肉蛋各50克共150克;牛奶或酸奶300克;其他還包括大豆、堅果和食用油等。各類食物都可以多樣化選擇。
馬博士健康團許藝凡碩士生
-
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大自然的各種食物其實只是營養素或者其他元素的載體,它們中對我們可能有利有害,經過祖先們留下的資訊和多年來人類發展積累的資訊,我們已經分清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不能食用,所以其實能夠食用的食物,最初並沒有絕對對人不利的物質。從這些可食用的食物中我們能夠獲取到各種營養物質,補充我們不足的所需元素,但是經過人類不斷進化,對於食物的要求也高了,烹飪方式的改變、食物的充盈,讓我們見見開始忽略了飲食習慣的問題。
例如天然的土豆,其中營養豐富,本身也不屬於高熱量的食物,但經過油炸、燒烤、爆炒等方式之後,其中的優質含量超標,土豆自身由於澱粉多,吸油快,也成了高油脂的食物,而吃下之後,油脂量高,原本的部分營養物質也由於高溫而損失,加上油炸可能會生成少量的致癌物質,所以又讓土豆“火上澆油”,從而本來很優質的土豆變成了高脂有害健康的食物。
另外,飲食習慣的變化也會影響健康,即使再健康的食物,忍不住肚子裡的饞蟲過量食用的話,熱量可能會過量,其中的某些對人體好的物質可能也會過量而造成影響,例如維生素A過量可能造成中毒,鈣過量可能會影響體內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過量缺少水分也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良、還可能便秘,營養成分保持在充足且不過量的情況才是最理想的,所以吃飯細嚼慢嚥,七分飽,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回覆列表
我們中國的傳統飲食習慣一直是以早餐為主,只不過是被現代人打破了。本人堅持早餐為一天飲食之重,已十三年。且,以粗糧粗菜為主,不食肉,多以雞蛋和豆腐取代。家人食肉者,配以魚蝦之類。今日早餐為中檔位。每週確保三至四天為豪華早餐,主食及蔬菜均比此早餐多樣化。力求炒、煮或蒸的過程,食材儘量不過細碎,不醃製,少用開水焯燙,少放醬油,保持食材原味。堅持十三年,切身受益多多:一上午精力集中、充沛,高效完成生活和工作所需,無疲勞感。進而養成晚餐不貪吃,少量軟食及水果,足以保證體能需要,又不影響正常睡眠。最關鍵的是,家人體重十多年衡定,沒有減肥的煩惱。無論是面板彈性、光澤、髮質等等,都處於同齡人的最佳化狀態。傳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減少許多現代疾病,延遲衰老,誰堅持,誰得到。所有菜品均不放蔥薑蒜,已多年。炒菜時,加幾滴白醋。爆鍋時,放半勺豆瓣醬。木耳泡膨脹後,不焯,直接入鍋炒。只要堅持,用不上一個月,飲食習慣就可調整過來。製作早餐用的時間,比製作晚餐一樣,但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後果卻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