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年我們相遇相識
-
2 # 陳悅漫步海邊
清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的發展之路雖然差異很大,最後卻是殊途同歸。兩支艦隊的命運之所以不同,最主要的問題源自於所處的地理區位的差別,次要一點的問題,則是源於主政官員變化較多的問題。
(南洋水師蚊子船)
所謂的南洋水師,實際上準確的番號是“江南輪船”,相當於是藉著綠營江南水師的某些資源,而建立的一支裝備近代化軍艦的艦隊,但並沒有國家正式編制,屬於兩江地方籌建的武裝。
這支艦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70年,當年因為時任直隸總督曾國藩的上奏,清政府命令兩江總督、閩浙總督、船政大臣等,要求以當時江南製造局和船政自行建造的軍艦為基礎,分別編練成艦隊。1870年9月,以船政所造軍艦為基礎的輪船部隊首先獲准編練。到了10月,兩江呼叫原船政提調吳大廷負責編練江南製造局所造的輪船,部隊稱為江南輪船,吳大廷的官職是“綜理江南輪船操練”,這就是南洋水師建立的開始。而北洋水師則是從1875年開始編練,從這一點上來說,江南輪船/南洋水師稱得上是北洋水師的老大哥。
區位問題
江南輪船/南洋水師編練伊始,其主要的活動區域是在吳淞口內至江陰一帶的長江內,並不經常活躍於海上。到了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事件後,清政府下令發展南北洋海軍,然而北洋地處渤海門戶,事關津畿重地,在國家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從速建立北洋海軍,南洋水師的優先度被降低,資源集中向北洋海軍。這就是為什麼19世紀80年代後,北洋海軍能夠如日中天,而南洋水師的建設始終處於半死不活狀態的一大原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末出現的4支近代化艦隊裡,南洋水師的防區事實上是最小的。北洋海軍以黃渤海為根本,兼顧全中國的海防,船政輪船則以福建、浙江、臺灣為傳統防區,廣東水師的輪船部隊以廣東、海南為傳統防區,而南洋水師的傳統防區只是長江口而已。
官員問題
除了地理區位問題外。1874年後,清廷明令南北洋大臣主持南北洋海軍建設。在北洋,從1875年至1895年甲午戰爭的二十年間,北洋大臣幾乎一直是李鴻章在擔任(中途李鴻章在1884年丁憂,短暫以張樹聲署理),而在南洋,從1875年至1895年的二十年間,南洋大臣這一職務上,曾經任職過的有沈葆楨、彭玉麟、劉坤一、左宗棠、曾國荃、裕祿、張之洞等多人。
(1875年受命籌建南洋海軍的南洋大臣沈葆楨)
北洋大臣長期沒有變動,其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即政策的連貫性、長效性,而且李鴻章本人對海防事務充滿興趣。再加上19世紀80年代後,李鴻章與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的關係日益親密,更使得北洋海軍的建設飛速發展。而在南洋,由於主事大臣的不斷變換,直接造成了有關南洋水師發展戰略的不斷改變,又因為有的大臣對海防具有興趣,但也有對海防沒有興趣的,由此導致了南洋水師的發展走走停停,十分遲緩。另外在這一時段擔任過南洋大臣的官員裡,難以找到聲望、權勢以及在朝廷中的影響力能和李鴻章比肩的官員,這也是南洋水師發展滯後的原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海軍人才是南北洋水師都繼續的寶貝,而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國能夠輸出海軍人才的只有船政後學堂。因為李鴻章的長袖善舞,船政後學堂的優秀學生幾乎全部被羅致到了北洋海軍,而南洋所得到的要麼是一些自學成才的野路子軍官,要麼是一些被北洋挑剩下的等而下之的船政畢業生,這也使得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始終在北洋海軍之下。
到了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已經是擁有鐵甲艦的國家經制海軍,南洋水師則還是半死不活的地方性武裝,雖然一度有讓南洋水師支援北洋海軍的要求,但以南洋水師的人員、艦船狀況,都無法承擔這一重任,最終沒有成行。
(1894年5月,在大連灣參加北洋海軍大閱的南洋水師巡洋艦)
甲午戰爭結束後,因為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京畿門戶海防陷入真空狀態,為此清政府調南洋水師軍艦北上,此時南洋水師成了同時擔負南北洋海防的艦隊。不過隨著北洋水師的重建,南洋水師重新回到自己的傳統防區,此後,除了張之洞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南洋曾興起過一陣建設海防的小高潮外,南洋水師的建設情況仍然十分黯淡。
到了清末1905年,同為李鴻章昔日舊部的南洋大臣周馥和北洋大臣袁世凱協商,向清政府奏請將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合併,1905年5月16日,清政府任命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總理南北洋海軍,至此,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開始處於統一的指揮下,但是南洋水師、北洋水師的番號仍然各自存在。到了1909年,清政府正式決定改變傳統的海軍艦隊劃區防守的戰略格局,下令將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重編,改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其中北洋水師的軍艦主要編在巡洋艦隊,南洋水師的軍艦則主要編在長江艦隊,南、北洋水師的歷史至此結束。
-
3 # 潮152138868
一樣的命運,都是打了敗仗,政府就沒有正眼看問題的根本。就會找替罪羊,自圓其說,推脫責任。我的曾祖父就是南洋水師的兵員。戰死也沒半毛錢撫卹,找上丁汝昌府上就給你打張類似現在的營業執照的紙。
回覆列表
南洋、北洋、福建、廣東、稱四大水師!多數因為牽扯嚴重的派系鬥爭,互相撕逼拆臺、見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南洋: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朝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後來太平天國被清朝給滅掉了,同時清朝的中央政府對於各個地方的軍隊,控制力是越來越差,很難做到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