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春姐
-
2 # 茵你而淳在
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小學的孩子大多沒有耐心,看書感覺有點囫圇吞棗,一下就把一本書看完了。其實不必擔心他們是否讀進去了,或者讀書態度不好。這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也是孩子培養讀書習慣的一個必經過程,不用刻意去糾正他。
其實我們大人有時候看書也會有這樣的時候,只不過和孩子不同的是,我們可能是追著故事情節快速地閱讀。而且很多書其實也沒有達到可以精讀細讀的標準,當有這樣的書出現時,相信孩子也會慢下來慢慢品味細讀的。
-
3 # 尋媽繪本精讀
一、童書有分級
童書有字數與難度區分,所以不能簡單地判斷讀一本書的速度。
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閱讀能力差別極大,所以閱讀的書籍也各不相同。
從書籍的難易程度上來說:
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可以讀繪本、文字較少的橋樑書和簡單的科普書籍;
小學三四年級可以開始挑戰十萬字以內的章節書,各種難度中等的科普讀物;
小學五六年級可以讀十萬字以上的中長篇兒童文學作品和各種相對有難度的科普讀物。
首先,要區分孩子讀的那一本書是什麼書?是否與他(她的年齡段相適應。)
其次,還要看孩子兩天讀這一本書花費的總體時間。
如果一個三四年級的孩子,兩天共花費了一個小時就把一本十萬字的書讀完了,那這個閱讀速度是非常快了。
如果是一個五六年級的孩子,兩天共花費了八個小時,還沒有把一本五萬字的書讀完,那這個閱讀速度就慢了。
如果是一個三四年級的孩子,兩天讀完一本繪本(32頁的那種),那這個速度就不可理喻了。
二、鼓勵孩子對優質童書進行深度慢閱讀,反對快速閱讀
1. 快速閱讀的效果體現
剛好週六上課時,有個孩子學過一段時間快速閱讀,和他稍微聊了下。他剛來的時候說自己看我給他的那本閱讀課用書,五六萬字,花了三天時間讀完的,具體閱讀時間我不清楚是幾個小時,課間時又偶然說起快速閱讀,他可以一秒鐘讀三五行,他說讀下來有些瞭解了,有些不知道。
我想,這種閱讀方式,只是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抓住文字中的一些關鍵詞,瞭解故事的大概內容。類似於讀了個故事提綱。
2. 深度閱讀需要慢讀
但要深度閱讀,還是需要細嚼慢嚥的,所以這個孩子看那本書還是花了三天時間。
深度閱讀需要前後聯絡不同內容,需要反覆閱讀才能發現很多連線;需要深入思考文字背後的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地連線自我,這樣閱讀的書籍才能真正與孩子建立連線。
我想,快速閱讀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我們一定希望孩子能深入的閱讀一本好書,不只是瞭解一個故事大概。
例如,孩子讀《數星星》一書,這本書講的是丹麥,她就特別喜歡。因為她姐姐去剛從丹麥遊學回來,她自己就很想去,所以,讀這本書時,孩子透過丹麥這個中介,把自己與這本書建立連線,就喜歡讀這本書,也為讀的過程中引入深度思考打下基礎。
3. 習慣於快速閱讀的孩子,將來會遇到深度閱讀的坎
現在習慣這樣快速閱讀,需要孩子慢讀的時候,可能就慢不下來了。無法去深入思考文字背後的內容;無法在各種書籍間建立連線;
4. 習慣於在閱讀中思考的孩子,閱讀速度將越來越快,形成良性迴圈
快速閱讀的前提是孩子習慣於在閱讀中思考了,邊讀邊自帶著問題推動去閱讀了,以後,深度閱讀的速度也會加快。當然,再快,也不是幾秒讀一頁。
-
4 # 七月十
小學生兩天能讀一本書,很不錯哦。如果孩子讀完這本書,能做到以下幾點,那麼真的非常棒。而且,這樣的習慣對以後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讀完後,家長一定讓孩子講述一遍書的內容,判斷一下孩子是不是一目十行讀完的。如果是仔細地又很速度地讀完,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贊。如果表達的內容和書中不盡相同,請讓孩子再認真讀一遍。
二、家長指出書中的幾個生僻的字讓孩子認,如果能正確讀出來,並能解釋含義,證明孩子是個非常認真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認識或解釋不出含義,那麼就讓孩子把書重新讀一遍,把其中不認識的生字查字典標上讀音和註釋。
三、讓孩子說出這本書的最吸引他的地方,最感動他的地方。讀的快不代表讀進去,有的孩子很認真細緻地以最快速度讀完一本書,但是他僅僅把表面意思讀完了,卻沒有讀懂書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四、一本書不是讀完就扔到一邊置之不理了,過段日子要再翻翻看看,多看幾遍會發現每一次讀的感受都會不一樣。讀的次數越多,對書的深刻寓義越會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會讀書的孩子只要以上幾點都做到,讀的快也沒關係。對於達不到以上條件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批評孩子,要耐心告訴他們怎麼做是正確的,因為他們也不清楚該如何去讀書。爸爸媽媽們和孩子一起進步吧。
回覆列表
即便是名著,也要分什麼型別的名著,比如《小王子》那樣的書籍,兩天真是足夠了;如果是《水滸傳》,估計兩天是看不完的。
還有,例如我的孩子,她看書也很快,但你發現,如果是她留有印象的書,隔斷時間她還會再拿出來看一遍,楊紅櫻的《女生日記》她至少看了五遍,每次都能GET到不同的問題,並將楊紅櫻其它的相關書籍全都買了下來。
所以,很多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件事,本身就是自身水平不夠。
其次:看書是一種好習慣。兩天看完一本書的孩子總比什麼書都不看的孩子強吧?
而且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同,這型別的孩子有可能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一看,有可能是很多東西他認為對他沒用而已,不能一概而論。
但看書真的是很棒的一個習慣,等孩子大些了,需要深度學習的時候他自然會改變他看書的時長。
最後:適當引導不管是看什麼樣的書籍,作為家長,可在他剛看完的時候,用輕鬆隨意的語氣跟他聊一聊:這本書都寫了些什麼?你覺得怎麼樣?有哪個句子寫的特別好?
不一定非要逼他寫讀後感,反而影響他看書的樂趣,到底看書是為了自己喜歡看,還是為了爸爸媽媽交待的寫讀後感?
所以,家長們不妨多多觀察孩子們,多聊天,多引導,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